光看名字,本來應該放在宗教區,不過看了一部分之後,決定還是放在科普區。至於為什麼,後面自然有答案。
雖然原來也是一頁一頁的,不過因為數量少,所以總合起來做一個網頁。
白色是原文。這次改以「全篇」方式回應。
序論
基督教與科學的課程,主要是幫助大家認識基督教信仰並不違背科學,而是超越科學的。在這課程中我們將分兩大部份來研究認識︰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的關係;
進化論與創造論的觀點。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的關係
在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的爭論中,正本清源來說,我們應給予科學一個應有的地位,因為它確實有它的功能存在。因此,在這一方面我們將分三個方面來探討它們之間的爭論:
科學與信仰的對立說,許多科學家認為信仰是一種無知迷信的表現,而事實卻不是如此。
科學發展與信仰之間的關係;
基督教信仰事實上並不違背科學發展,相反有超越的性質。
進化論與創造論的觀點
進化論與創造論的說明,在這一論點上我們將探討:
宇宙起源;
生命起源;
近 100
年來進化論所遇到在理論上與實際上的難題等;
進化論與創造論之間的爭論本質是什麼。
在我們進一步研討的時候,我們先把一些重要名詞的定義說明一下:
科學:在韋氏字典中說明,科學是觀察研究試驗所導出的知識,可分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種,而今天我們所談論的與基督教信仰有關的科學是指自然科學而言。
信仰:基督教信仰可以由使徒們對信仰的信心來做注解,也就是三位一體的真神創造了宇宙萬物與人;人因為犯罪墮落而與神隔離,但神因著憐憫大愛賜下神的愛子基督耶穌為我們的救贖主,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使得凡相信神的人,都能罪蒙赦免並得到永生;基督耶穌死後三天復活,現在在天父的身邊,將來神會再來,使我們的身體得贖。
理性主義:就是以理性來衡量人的一切真理,高舉人的理性,認為宇宙是永恆的,而人是宇宙的一部份;人用演譯法推論來認識人周圍的事物,甚至相信天人合一,完全忽略了人的感官知覺。
經驗主義:這一主義與理性主義完全相反,它是主張以人的經驗歸納來表達科學,對不能由經驗體驗的事,完全不予相信,因此否定神的存在。
科學主義:即視科學為至上的知識,以科學來證明一切,但科學是有限的,不能與神的超越性相提並論。也因此阻礙了知識份子對神的認識。
這裡定義了半天卻忘了定義什麼叫做「演化論」(文中的進化論)。演化論並不討論「宇宙起源」,宇宙起源是物理學的領域;至於生命起源,嚴格說來演化論也不討論,只是生物學到最後總是會或多或少的牽涉到「最初的生命」,演化論作為現今生物學界最大理論自然也被認為「該」解決這個問題,而實際上這方面作解答的應該是古生物學家與生物化學家。
演化兩大理論︰突變、擇汰,與「生命起源」都沒有關係。
至於上文一直高舉的「(基督教)信仰超越科學」的說法,若說是一廂情願的自吹自捧倒也實際。
任何人都可以自稱上帝,縱使沒有人信甚至當你是瘋子,你還是可以很堅持的認為自己是上帝。世間所有真先知假神棍外帶精神病院裡面拿著雨傘裝香菇的病患,甚至連看起來是正常的人都能這麼「堅持」,問題是~你的理由?
神的超越性?什麼樣的超越??
如果科學只是一個自稱「學者」的傢伙大聲喊喊就算,那麼那些人何必研究得要死要活?珍古德幹麼去蹲在印尼看猩猩??
科學家學會看清楚現今科學的限界,這是科學的謙卑,而不是讓這些自以為是的「基督徒」拿來吹捧「我們無限超越的上帝」。
(法輪功也常幹這種事情,可見白目無國界,更沒有宗教限界。)
拿著別人的謙卑當成自我膨脹的藉口,自己嘴裡常講的「人的驕傲」在他們身上表露無疑。
當科學家與其他人在讚嘆自然偉大與人類渺小的時候,一群高舉著向神謙卑牌子的傢伙囂張的對著前者叫囂他們不夠「謙卑」。
似乎只要有「上帝」這個神轎,什麼鳥事情都能「合理」~哪怕違背聖經也沒關係…..=
=|||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對立嗎?
從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來看
在人類知識文明很低的時候,人類對一些自然界的現象,如山洪、地震、火災等產生無比的恐懼,因而由於畏懼而去拜神,如山神、水神等等,這些都是原始的宗教現象。隨著人類知識的增進,人類瞭解了這一切的自然現象之後,就認為拜山神、水神是無知的行為,而產生了無神論的觀點。在今天西方國家中,美國可說是經濟、科技、軍事的強國,但它卻是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立國的國家。
在中國,人們幾千年來也一直有敬神的行為,最早時的敬天就表明人們知道宇宙中有一個創造者在掌管著一切。中國人相信多神。
中世紀教廷阻止科學的發展
在當時的歐洲流傳著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即所有的星球是繞地球而運行的。但當哥白尼發現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繞著太陽而行。哥白尼粉碎了教廷的信仰,但教廷不能接受神創造地球的觀念被否定,因此不斷地迫害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
亞理士多德的宇宙觀
形而上學:每一樣東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質兩部分,例如:桌子的形式是桌子,物質是木頭。沒有形式的純物質是無法想像的。若只有形式,沒有物質,那即為抽像的、不存在的。
地上的東西是由土、氣、火,水四元素組成的,而天體是以地球為中心,永遠不變的。
人無法感到地球在動。若地球會動,那是什麼力量使它動呢?由於相信地球不動,所以認為沒有風,沒有視差,而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即地球為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的宇宙觀
埃及的托勒密將亞理士多德的宇宙觀,用周轉圓圈的觀念加以延伸:
他認為宇宙是由幾個同心圓所組成的,最中心的即為地球,依次再為水,氣,火,土等星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神在最外圓之外,以靈性吸引帶動後圓球的轉動,所以神是宇宙轉動的第一因素。
神學家阿奎那的宇宙觀
中古時代的神學家阿奎那,將亞理士多德的思想與聖經的教訓揉合在一起:
阿奎那綜合亞理士多德的形上學和聖經的宇宙論,認為「存在」分為三種
(1) 有形,即有物質的,如人和生物等;(2)
有形無物質的存在,如天使;(3)
無形無物質的存在,即神。他的論調造成天主教數百年來教義的混淆不清,因為亞理士多德的神與聖經中的神不同。亞理士多德認為神在宇宙的最外部,以靈性推動宇宙,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神。
日心說取代地心說
哥白尼:他發現如果以太陽為中心,行星運行的計算將更簡便、準確。但因與天主教的基本教義相違背,所以他直到去世前才發表他的論著,果然引起很大的爭論。
泰革:以丹麥國王所資助的經費蓋了一個天文臺,準確地觀測行星運行二十年,提出哥白尼式的日心說,即行星繞太陽轉,太陽帶動行星繞地球轉。
克卜勒:他歸納泰革的理論提出三大定律:
(1) 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轉; (2)
行星與太陽聯線時在相同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 (3)
行星繞太陽時的時間平方與橢圓形的長半徑立方成正比。
伽利略:他提出了慣性理論,即作用力產生加速度,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地球停下來;他並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上的山、坑;木星有四個衛星,而木星本身又是另一個中心,金星的形狀不斷地變化,地球繞著太陽走,因此得知伽利略是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牛頓:他以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日心說的理論依據。
地心說與日心說爭論的本質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確的科學觀點與錯誤的神學觀點的爭論,並非科學與信仰的爭論。因為聖經並未指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的科學家受逼迫,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理論與教廷的教義不合,但也因著他們堅強的信心,使得日心說得以被世人接受。
造成信仰與科學衝突的原因
過去是因為天主教教廷錯誤的神學觀造成了信仰與科學觀之爭;現則是因科學主義,凡事講實證,而否定神的存在。但是我們發現百分之九十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他們在發現科學的奧秘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微小,並謙卑在創造主神的面前,榮耀神。
中國人敬天歸敬天,但是上古時期是沒有「創世者」神話的。在屈原天問中,可以發現當時有女媧(女媧有體,孰製匠之),卻沒有盤古。
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
可見當時對於「創世者」仍然沒有答案。(如果有答案,哪怕是神話也會成為屈原筆下的「定論」–天問的體制是先有「定論」或「現象」,而後加一個「疑問」)。
「百分之九十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句話應該也算是流傳已久的謠言,只是有時候會加上「美國」兩字。不過事實大概得加個「不」字。
出自基版Q&A︰
調查顯示有九成頂尖科學家「不」信教,且生物學界有95%支持無神與不可知,若上面這兩個都屬實,我們可以知道的是︰
美國除了這九成頂尖科學家以外,剩下的一成頂尖科學家與其他一些「不是」頂尖科學家而信教的傢伙佔了這個算數的九成~
這種手法是一種很常見的「訴諸群眾」,尤其是在實際弱勢的時候更是好用。當時納粹尚未在德國得勢的時候,曾發動全黨勢力讓納粹在一個小村莊得到「壓倒性的」勝利,造成國民支持納粹的假象,令納粹之後的發展一帆風順。
許多傳教或者傳銷等也常利用這種方法,聲稱「很多人」用,來達到吸引人心的作用~畢竟人類是一種群體的動物,當「別人也在做」的時候,自己也會跟著想做,哪怕這東西自己以前根本不想幹。
另一種類似的方法則是「訴諸權威」,也就是「XXX科學家(或者某些領域特別出眾的人)也信教」,卻忘了這「權威」的成就真的是來自於信教嗎?而且某些權威人格還未必很符合基督教義,像牛頓雖然信教,但他掛了以後別人發現他也研究煉金術,在訴諸權威的同時也得背負「權威」的黑暗面,可說是一把兩面刀。
至於上段說,中古時代的天主教以錯誤的神學觀念阻擋真正科學的研究,在原作者或者某些新教人士(+基本教義份子)講起來好像是言之成理,不過也只是事後諸葛罷了。
現在基督新教某些傢伙對演化論、大霹靂理論的扭曲、濫用與污衊也不會比以前好到哪去。「現則是因科學主義,凡事講實證,而否定神的存在。」一語的指控很明顯的就是惡人先告狀;科學未曾「指出」神不存在,只是默默的研究著過去被認為「神之領域」的世界奧秘,而一群看不下去的教徒就開始哇哇大叫,認為科學攻擊神,起而攻擊「他們認定的」科學(最明顯的就是演化論),至於該怎樣幫助人們發現「又真又活」的上帝,卻什麼都沒有~=
=|||
至於幾百年後會不會又有一群人說現在的基督教會亂搞科學,反正我們應該是看不到的。
科學倡明後就不需要神了嗎?
本區段改用分段回應。
人類歷史發展
人因為驕傲、要與神取得同等的地位而墮落悖逆神,使人與神的關係隔離。現代有人認為當科學發展到極度時,神就沒有存在的空間了,因此他們認為神只是科學中難以解釋的事物的托詞,當一切明朗了之後,就不需要神了。
人類科學發展史不斷地暴露出人心的狂傲
阿基米德提出了槓桿原理,因此狂妄地說只要給他一個支點,他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但他既不能找到這一支點,也不明白機械中勢能與動能平衡的原理。因為根據機械能守恆原理,人若要移動地球1毫米,所需的勢能作用距以光速來計算需要二萬六千年,這是人所辦不到的。
「給我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我將舉起地球」一語內容其實就只是在敘述阿基米得發現的「槓桿原理」。
由文字來說,它擺明了要人「給一根棍子、一個支點」,所以上述的「找不到支點」指控所代表的是這個希望阿基米得舉地球的傢伙無能。接下來「舉起地球」,舉多少算舉起?理論上,有「動」就好,而無論棍子多長,支點兩側臂長差多少,只要阿基米得壓一下,另一邊的地球就會「動」(前提︰絕對剛體的棍子),如此也達成了「舉起」的要求,看不出「舉起」多少是你觀察者無能。
牛頓絕對時空觀的確立
牛頓依據克卜勒的行星運行三大定律,發現行星在運行中並沒有因為離心力而遠離運行的軌道。這表示行星與太陽之間存在一種吸引力,這使得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他首先以月亮與地球之間的關係做一測算,得到證明後才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使得科學家們大為興奮,並在依此推算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時都得到證明。但是在換算天王星與太陽之距離時則發生了誤差,這使得科學家們假設認為在天王星與太陽之間必存在另一行星,並產生引力,吸引了天王星,這一假設也得到了證實。這一假設的行星即為冥王星。因此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得到完全的確立。
當人類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發現巨大成果的同時,其他物理、化學、生物各方面的科學發現也很豐富。這使得人們又再次地驕傲起來,認為人類不需要神,因為科學解決了人類的疑惑,並提出瞭解決方法。就在人們以為科學似乎已大功告成的時候,人類又再次面臨到挑戰,而驚覺到人類的渺小。
大約在十九世紀有這種思想沒錯~不過後來打爛科學萬能迷夢的,還是「科學」。
上面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是天王星軌道誤差,當時發現的是海王星,又因為海王星不夠大進而發現最遠的冥王星,至於會不會再有顆木王星(看過龍虎五世的人才知道這是什麼)….誰知道?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當牛頓的絕對時空論確立的時候,人們似乎認為宇宙的奧秘已將揭曉,但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打破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他發現宇宙中的一切時間、空間、長度、重量的參照系在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一切時間、空間、長度、重量等都是會變化的,只有光速不變。這使人知道了變化無窮的宇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本段怪異的地方在於,愛因斯坦以「人力」發現了相對論,闡述高速下的物理律,結果講一講最後卻來一句︰「這使人知道了變化無窮的宇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沒頭沒腦的~~= =
「因為光速下質量會變化,所以人力不能企及」,有關係嗎?…………..=
=|||
底下這段也一樣。
量子力學:海森保的測不準原理
海森保發現在A以下的微場中,一個粒子的運動速度和位置不能同時測準,因為這兩者之間的誤差相乘等於一個常數,所以當你測準了它的速度就測不準它的位置,反之亦然。愛因斯坦對此理論有很大的爭論。他認為若真有這一粒子存在,那麼它在一瞬間的速度與位置應是可以準確知道的,若不能測知,這粒子即應不存在。爭論的結果是物質可能不是由固體所組成的,因為當一物質被分析到元素→分子→原子→電子→量子後,最後發現竟然沒有東西了。他們發現很多物質都是一種波動,沒有實體,這是由楊多馬的雙狹縫實驗所得到的。光因為互相干擾而產生顏色,但把光源控製成一組光源時,在通過狹縫的時候仍有顏色,因此科學家提出物質乃是一種波動,但有自覺性,當它被觀察時,能量波就凝聚在一起成為物質,這些理論的提出使我們發現人類知識越廣泛,對科學追求的結果越顯出自己知道得微小,甚至不知道宇宙的奧秘。
應該是「物質具有波的特性」,也就是「物質波」吧…
太空時代
當二十世紀初人類科學家提出的理論使人發覺自己知識的渺小並不能探知宇宙的深奧時,人類進入了太空時代。當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踏入月球的時候,人的驕傲又再次地顯出,認為人定勝天,征服宇宙是指日可待的。
「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壯的名言。
對於人類來說,上月亮是「一大步」,征服宇宙…漫畫看太多了嗎?
任何人都知道月球與地球間的距離在宇宙中是極短的,能上月球未必就能到其他地方去,這個征服宇宙的大帽子不知道是從哪飛出來的。
活像是剛買了一棟房子就認為「統一地球指日可待」~~=
=
但美國的太空專家勃克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人最高的飛行速度目前是150哩,與地球直徑相比,彷彿剛離地面而已,而銀河系直徑約有10萬光年,人無法活得這麼長久,也不能旅行得這麼遠去侵探神的宇宙,人只能在有限空間裡探索而已。
這段也是語焉不詳,尤其是「人最高的飛行速度目前是150哩,與地球直徑相比,彷彿剛離地面而已,」,把「速度」與「距離」混為一談,這位專家到底是….=
=|||
而10萬光年的旅行,若只考慮去的人,那麼是可行的(當然先要有那個技術),根據相對論,在高速狀態下時間會減慢,據牛頓雜誌某期的計算,以1G加速的情況飛行下,貫穿銀河系只需要12年。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topic/artic/20222134857.html
1g加速航行,飛船的速度增加是很快的,1年(地球上1.2年)後可以達到77%的光速,由於速度效應,飛船飛過0.56光年的距離。兩年(地球上3.8年)後達到97%的光速,飛過2.91光年的距離。3年(地球上10.7年)後達到99.6%的光速,飛過9.77光年的距離,這時已掠過了比鄰星、天狼星、天苑四和天蒼五。4年(地球上30.1年)後飛?29.14光年的距離,早已過了牛郎星和織女星。8年(地球上1870.5年)後飛過1800多光年的距離,參宿七也已被拋在了後面。12年後已飛離銀河系,14年後接近仙女座星系。
當然~地球上的活人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他們回來的。
人的認知有限
在進入二十世紀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進一步的科學技術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但就在他們以高度科學技術去研究宇宙的時候,他們也同時發現了人類知識的有限。例如,在牛頓提出光是由粒子所組成的之後,大家又在二十世紀發現光是由電磁波所組成的,但在某些地方又必須以粒子來解釋光,那麼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1928年,波爾提出了一個光的波、粒二性合原則,這一原則至今仍為物理界人士所接受。
天文學家又發現在非線性三體運動的測量上若忽略了宇宙其中的一個電子,就會對所測出的數據有很大的影響。由此可知,宇宙是多麼的浩大,非人力所能測知的。愛因斯坦曾有此一言:
“我只是在真理的海邊徘徊,一無所獲”
。這正說明了人知識的有限。
以上~科學的謙卑。
啟示與知識
早期的科學家有一種天真實在論的想法,認為人有自己的智慧能力,對客觀的事物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可以憑我們自己的智慧能力去認識宇宙。但這一理論在二十世紀被推翻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人沒有能力可以光靠自己去認識宇宙。人的知識太渺小了。
波爾又提出了不可知論,他認為當我們在觀查、研究一個現象的時候,需要有很多工具,如光、電等儀器的測量,而這些工具本身就有互相間的影響,使所要觀查研究的現象不正確。
因此有人提出宇宙間沒有任何絕對的東西,但他忽略了神是絕對存在的。在申命記29章29節記道:
“隱秘的事,是屬於耶和華我們的神,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
所以,基督教的知識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切的知識起源於神的啟示。在希伯來書1章3節中記載道:
“神用祂的大能托住萬有”
。神創造並維護宇宙,這不是我們人類可以做到的。
又在自言自語自吹自捧。
這世界上有「明顯不是全能」的生命體就證明有一個「無所不能」的上帝?
這邏輯應用起來就是︰因為世界上有「胡說八道的神棍」,所以「我是真神」。
基督信仰符合科學並且超越科學
標準科學小狗理論加上事後諸葛的屁話。
符合聖經的科學理論抓來用,至於其他不符合的就踢一邊去。
聖經中的科學預見
聖經中神所啟示的科學預言,經現代科學家的證明事例很多,我們在現代科學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信仰是符合科學並且超越科學的。我們可由下列幾個例子看到並證明:
地球的形狀、浮動和轉動:
在以賽亞書 40:22
指出:「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煌蟲。神甫張穹蒼為幔子,展開諸天為可住的帳棚」。這說出了地球的形狀,而最早的希臘人也發現地球是圓的,並訂出南、北兩極和赤道子午線。
大圈不等於「球」。
如果神坐在地球上,在他屁股底下的就通通壓死了。
希臘人發現地球是圓的方法還比較科學一點。
而牛頓所發現的地心引力,在約伯記中 26:7–8
兩節中記載著:「神將北極甫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在這經文中指出了地球是浮動的,且與太陽間的關係。
這跟太陽有啥鳥關係…
而且科學家也知道,「北極」是地軸在北方延伸的假想線,不在空中也不在地下。
聲稱水包在密雲中,但現在知道是「冰」在雲中。
地球的風向系統:
我們現在經由科學家的證實知道因為太陽的照射和地球的自轉而形成地球的風向,但在傳道書
1:6
節中記載:「風往南括,又往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這經文就已指出風向受太陽照射和自轉的影鷊。
只可惜行星風系吹的是「西風」。
水文學:
水的循環理論在十六,七世紀就被接受,但在傳道書
1:7
節中就已經指出了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中國也有類似的說法~
氣壓:
在十六世紀托裡拆利證實了空氣有重量發現了氣壓,但在聖經中約伯記
28:25 節記載:「要為風定重量,又度量諸水」。並詩篇 62:9
記載:「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裡就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這都指出了氣壓的理論。
人比空氣輕?
洋流及海洋航道:
由於現代攝影技術的發展,才證實海水是流動的,但在詩篇
8:8
中早已指出:「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神的腳下」。這海道即指海洋的航道。
原來沒洋流經過的魚不必服在神的腳下。
「海道」也可解成海船航道,你認為呢?
電磁波:
在十八世紀時美國富芝克林的風箏實驗發現了電磁波,進而發明了電報,電訊等科技。但在聖經約伯記中
38:35
記載:「你能發出閃電,叫它行去,使它對你說,我們在這裡」。即說出了電磁波的存在。
閃電與電磁波是兩碼子事情。
閃電是電流,通訊用的電磁波是以電力「產生」的「磁波」。
以閃電那種天然的雜訊只會影響電磁通訊。
割禮:
在創世紀中我們知道以色列人出生第八日要接受割禮。這是神的吩咐,為什麼要在第八日呢?直到本世紀
50
年代醫學上發現嬰兒出生第八日,血凝素最高,使嬰兒接受割禮不會大量出血,且安全。
現在醫生也說太早割包皮會很容易沾黏。
http://tw.news.yahoo.com/2003/08/29/health/cna/4224822.html
基督教信仰與現代科學的發展
基督教信仰是現代科學思想的基礎:
東方受佛教思想的影響,沒有認識宇宙的動機,因為佛教講的是四大皆空。所有凡能看見的都是空,任何東西都是由心衍生出來的,所以要修行以致超脫,沒去認識宇宙的動機,這也是西方科學勝於東方的原因之一。
也是東方宗教殺的人比西方少的原因。
西方受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西方科學的兩大前提:(A)
獨一的真神創造並掌管宇宙,宇宙有一自然劃一的原則;(B)
人是按神的形像和樣式造的,所以人有理性和能力去明白神的旨意,也就是人通過對宇宙自然的認識去認識神,並榮耀神。
東方世界一樣有科學,在基督教昌明的中古時代以及之前的歲月,東方科學遠遠勝過西方世界。西方科學的崛起該歸功於文藝復興與工業革命,文藝復興是開始探討人的能力與價值的年代,而工業革命是瓦特蒸汽機的功勞而不是基督教。
基督徒是發現現代科學的中堅力量:
哥白尼:人們都知道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卻不知道他原來是學習神學和醫學的,早年行醫後來做了牧師
後來發現了地動說以後被教會(包括新教)大大的反對,一個傢伙還給它亂寫序文。
伽利略:他堅信聖經的無誤性並支持哥白尼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12.htm
教會為了鞏固權威於1616年宣布:「哥白尼學說為異端,地動說違背聖經教義,不得任意傳授與公開談論」。伽利略鑑於以前有位學者—布魯諾,因為主張哥白尼的學說而被活活燒死,因此也就停止宣揚他的想法。
1622年伽利略的好朋友—烏魯班八世即位,成為羅馬新教皇。伽利略心想機會來了,於是他開始撰寫《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宇宙論的對話》,這本書在1632年出版,表面上是以對話的形式,來解說兩種宇宙論的觀點,實際上則是宣揚哥白尼的地動說。這書完成的隔年,伽利略就被押到羅馬宗教法庭總部,並被指控為「反對教皇、宣傳異端」的罪名,可憐的伽利略在布魯諾被燒死的陰影、和不堪身心折磨的情況下,終於口頭上承認自己學說的錯誤,並接受無限期在家監禁的處罰,直到教會滿意為止。
原來關到死是教會送給他這個「虔誠」教徒的禮物。
牛頓:大家稱他為物理之父,然而他百分之八十的著作為神學
還有煉金術的研究。
http://www.sciam.com.tw/book/bookshow.asp?FDocNo=57&CL=12
http://www.nknu.edu.tw/~gise/sky/%A4%FB%B9y.htm
此後,他醉心於化學實驗,包括煉金術在內;直到1684年哈雷(Edmund
Halley, 1656-1742)勸他從事理論力學才罷休。
法拉第:電解原理的發明人,是倫敦一教堂的兼職傳道人
巴斯德:發明消毒法,對人類貢獻很大,他堅信生命只能源於神,他工作時,不斷禱告
林奈: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孟德個:遺傳學的奠基人
吉布斯:熱力學家,耶魯大學的教授
以上所舉例的科學家,他們在科學上的成就不容忽視,然而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堅信神的啟示,堅信神是創造萬物與人的主。
正是前面所說的「訴諸權威」。
基督徒在科學中榮耀神
克人勒:當他歸納出行星運行三大定律時,他說:「我們天文學家是至高無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的機會,並非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為了榮耀神。」
巴斯德:他在母校演說時說,他能如此順利的兩個原因是信心和熱心;信心即相信神的啟示,將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與內心的呼召聯成一和諧的關聯;熱心即住在內心的神使他能持久研究;
麥克斯偉爾:在他證明電磁波存在的時候說,宇宙間沒有一項原理可以不通過神而產生效用;
米利根:因發現電荷最小單位電子的存在而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他說:「人類宗教性是與生俱來的,不能逃避,因為宇宙的知識越過人類的智慧……真正的現代科學應當順服神,學習謙卑」;
康普頓:獲 1927
年諾貝爾物理獎,他說,科學不過是神在自然界中作為的一瞥而已,原子及放射世界的奇異指出了創造的設計周詳,證明了神的存在及每一事物背後均有神的計劃;
美國阿波羅太空人:在他們登上月球之後,把詩篇
8 篇留在月球上;到 1971
年太空人歐文登上月球後,他感到自身的微小,並感謝神的慈愛。
由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家們在他們的研究領域有所成就時,都深深地感到自身的渺小,而體驗到神的豐富與偉大,使我們更加敬畏神,並歸榮耀給神。
「訴諸權威」。
科學家在科學中認識神
牛頓:在《原理》一書中說:「證諸天文體系的奇妙安排,可知宇宙間必有一全知全能者」。他還說:「雖然我們未能立刻明白萬物的起源,他引導我們歸向宇宙的主宰」;
巴斯葛:他是法國的科學家,當他讀到約翰福音第
17
章時領悟到,人不能只靠科學、哲學而活,只有面對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愛迪生:美國的大發明家,他相信有一舵手在引導他於科學領域的發展,他認為掌管這一切的就是神;
這位在商業壟斷技術方面和比爾蓋茲沒啥差,也算是惡名昭彰的一位。
愛因斯坦:他因研究相對論而認識神,他說宇宙很奇妙,但人類能瞭解宇宙,卻更奇妙,這都因無限的聖靈在有限的事物上啟示我們,使我們得以認識神;
荷頓:英國著名科學家,他說神所啟示的兩本書為大自然與聖經,當你同時默想這兩種啟示時,大自然的各種景象和宇宙的浩大,太空運作的奧秘,使你不得不感到神造物的大能而謙卑自己。
由上各例我們可知科學家們在他們研究的領域中通過不同的管道而認識神,但不論他們的成就如何,當他們認識神之後都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學習謙卑、順服、歸榮耀予神。
說別人也就算了,大概還沒多少人有閒功夫去查,連愛因斯坦這個擺明不是的也拿來虎爛,厲害厲害~
吹牛不打草稿的。
http://julian_yeung.tripod.com/G03.htm
你所讀到的關於我篤信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一個謊言,一個被有系統地重覆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的結構的沒有止境的敬仰。
如果基督教的神是沒人性的,大概能讓愛因斯坦信上一點半點。
科學的局限性
科學研究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其局限性,
科學研究的對象有其必備條件:
可測性:即它的研究元素必須是有可測性的,也就是它的長度、重量、強度等是可測量的;
重複性:科學研究的對象經在相同條件下不斷的測試,其結果應是相同的,對於一次性已完成的事物,如生命的啟源、宇宙的起源等,科學是無法以求證的。
被動性:科學研究的一切元素是被動的,是必須有些固定,並可以加入或減少某些元素以做成不同的反應,由反應中得出研究結果的,科學對於主動或獨立性的事物則無法做出研究。
由以上三點可以知道,在物質世界裡科學研究的範圍是很窄的。
科學對靈界之事鞭長莫及:
科學研究對物質世界的事物有客觀的認識,但對於宇宙中奧秘的靈界卻無法研究,雖然他們知道有靈界的存在,但靈界是完全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
科學研究成果的中立性:
科學研究的成果有的可以造福人群,有的卻是危害人類的,要看使用者的道德觀,如化學用品、原子核能等。
科學發展不能解決人的道德、心靈問題:
在很多國家中,他們科學非常進步,但人們的道德水準卻沒有同等的進展。科學家愛因斯坦堅信,即使科學發展到了極限,仍然不能提供人類生活的目的,因此他從未否定宗教的功能。美國總統尼克遜在就職典禮中致詞說,現代社會物質富足,但人們精神卻很缺乏,人類登陸月球的同時,地球卻是紛亂而沒有和平,很多需要做的事卻沒有人去做。人類在征服外太空的同時,也應解決人類心靈的問題。
科學研究的結果並非全是客觀、公正、可靠的:
有很多的科學家把別人的研究成果占為己有,以博取世界的肯定。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這也表現出他們的信仰差異。
這些「很多的科學家」有幾個信教呢?
科學的侷限性是人類對現在科學的認知,與底下什麼超越性的也同樣無關。
同樣是「因為世界上有「胡說八道的神棍」,所以「我是真神」的爛邏輯。
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
科學研究的目標是認識大自然的規律,神以他大能的手托住自然界的規律,而這自然規律卻不是科學家可以認識的。因為:
科學只能描述神的正常作為,即大自然的規律,但對神的作為,如六日創造天地萬物、死人復活等神跡是無法認識的;
反正蓋神跡人人會蓋。
李洪志也說他法身比宇宙大。如果只看牛皮誰吹得比較大,去拜李洪志可能比耶和華好用。
在描述神的正常作為時,科學只能解釋“如何”而不能回答“為何”,也就是說科學僅能描述宇宙存在的狀況,卻不能說明各種自然現象存在或發生的目的等問題,例如:九大行量的運作、地球的生態環境等現象、水的反膨脹原理等都是無法以科學研究來解釋的。
如果有科學講出「為何」就真的有鬼了。
不是隨便給一個答案就搞定了~= =
因為人人都可以隨便蓋個原因,我也可以講說「耶和華」的「為何」存在就是因為本山人要他存在~如此以上面的(或者說「基督教」)邏輯說來,我比耶和華偉大。
這種「偉大」的人大概不少~~
認識了宇宙大自然的規律,並不等於認識了宇宙的創造者,因為神是超越宇宙、不受宇宙規律控制的;
科學家可以通過大自然的啟示來認識神,卻不認識神的位格是一神或多神,這須藉由超自然的特殊啟示,也就是神的啟示,來使人認識神,在希伯來書一章
1
節中明白記載:「神既在古時藉著先知多次多方的曉喻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喻我們」。這經文說出了神藉著舊約、新約整本聖經對我們的啟示。使我們得以明白神的救贖計劃,而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所不能求證的;
學研究只能求真,但基督教信仰卻是求真、求善、求美,我們可以通過信仰的內涵看到基督教信仰是超越科學的;
人生短暫且科學是有限的,但神是無限的,人的一生若以百歲計算,去掉年幼與老年時光,所剩大約五、六十年,再除去吃,睡等時間,能加以運用的大約二、三十年光景,以此有限的時間研究科學,如何能認識、瞭解這創始成終的神?
即使在現代科學知識爆發的時代,有很多的典範並存,但不相悖,科學不能證明的事並不表示它不存在,如神、靈界。不符合科學的事件也不一定是錯誤的,如童女生子、死人復活等神跡,因為人力是有限的,而神是無限的。所以,人所做不到的,神可以做到,在創世記十八章十四節中記載︰「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這即說明了神的大能。
求真求善求美…
讓我想起法輪功,明明打著「真善忍」的招牌,幹的卻是不真不善的說謊行徑,一些龜蛋信徒還出言恐嚇別人,連著「忍」字一起打爛。
這位作者連著其他幾位胡說八道偽科學的「基督徒」,幹的也是這種不真不善的說謊技倆,至於最後一個「美」字到底能撐多久我們拭目以待….
關於基督教信仰與科學的反思和結論
我們既然知道基督教信仰與科學是密不可分的,並且知道基督教信仰是遠超科學的,但為什麼許多科學家仍不接受基督教信仰呢?主要是因為他們在一些相關性的觀點上仍模糊不清。以下我們將反思這些觀點,並予以澄清:
到底是自己反思還是光只是在批評別人?
拿出證據來
這是實證主義的理論,也就是把感官經驗與邏輯推理當作檢驗一切真理的依據,但是:
人的感官和推理智慧都有限,並且證明者必須智慧大於或等於被證明者,而神是無限的,我們人如何能證明神呢?
邏輯推理只是一種手段或工具,它必須有前提的存在才能使用,如果所設立的前提都不存在或不被接受時,那麼邏輯推理就不成立了;
科學研究並非只是數據或資料的歸納而已,有時也是基於假設推導而出的,例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即基於︰(1)
在任何慣性系統,光速是固定不變的,(2)
所有物理定律在任何慣性系統都是一樣的。他從這兩個假設發表了相對論,並非依據數據歸納而得出結果。
科學是建立在兩個假設前提下進行的︰(1)
宇宙是有規律的,(2)
人只能認識這規律。所以,如果要證明了才相信,而科學本身就是基於假設來研究發現的,那麼科學就不值得相信。
嗯~我是神。推論如上。
各位基督徒,來拜我。
科學可不是只要「假設」就都可以不驗證的東西~
而那兩個假設若沒有的話,第一個該死的就是基督教,因為這代表宇宙若非真正的大骰子,就是這個神完全沒有規律可言—-當然也包括他的「救恩」。
科學與神跡
很多科學家認為神跡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拒絕基督教信仰;
一群自由派神學家為迎合科學而企圖化解聖經中的神跡:如耶穌履海,他們解釋為耶穌在對岸的海邊沙灘行走;五餅二魚,他們解釋為,因小孩拿出了五餅二魚而感動了眾人把自己的食物都奉獻出來而超過了所需;
相信神,卻不相信神跡,這是很大的矛盾,因為大自然和人都是神跡,只因我們已習慣了而不自知。在我們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救贖主時,聖靈住在我們心中,改變我們的心靈就是一大神跡。在馬可福音
16 章 17
節記載︰「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一個見證;
神跡不會推倒科學:因為科學研究的前提是自然定律的永恆,而神跡的發生有時空的限制,如以水變酒、拉撒路的死而復活──但拉撒路還是要死的,即自然定律仍照常運作,神跡是神藉著聖靈進入人體所作超自然的行為,但並不違背自然定律,與科學並不矛盾。
超自然還不違背自然律~~= =
科學與三一神
有人反對通過大自然去論證神的存在,但這論證是有聖經依據的,在羅馬書
1 章 19–21
節就明明地記載:「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神在創造萬物的同時,也證明了神的存在;
現代科學遠離了神和科學最初的目的,早期的幾個著名的大學都是以神學院開始的,因著研究神的啟示與神跡,而逐漸發展成科學研究,而現在他們專心於科學研究卻遠離了神,因為他們重視實證,但神與靈界的事是不能以實驗數據來證明的;
科學研究是不斷地去發現已存在的自然規律,這規律是神所創造且托住的,人們因發現自然規律而自高自大、不信神,是錯誤的。羅馬書
1 章 21 和 25
節中記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門。」
因此我們應該藉由科學研究的過程與發現的結果來認識神,榮耀神。
信心與理性
理性是人通過推理分析,確定人們對外界事物的態度;信心是人對外界事物的接受、依靠的心態和行為;基督教的信心是對未見之事,如神的創造天地、應許耶穌基督的再來等的接受和相信的態度。
基督教的信心不排斥理性,理性是基督教信心的基礎。因為神的存在、聖經是神的默示、耶穌的復活等都是可以用理性思辨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沒有信心會寸步難行。例如:你吃東西要相信它能使你滿足食慾並增長體力;你住房子要相信它是堅固的,能為你遮風避雨。
人因為悖逆神而墮落後,人的理性被扭曲了,尤其在思考神的事跡時常以不理性的態度否定神的啟示,也因著不理性使我們對神的信心削弱,如彼得履海;起初當他看到主耶穌在海上行走時,他的信心很大,也要求與主一同行走,但當他真正踏在海上時,他的理性告訴他「這怎麼可能呢?」因信心的動搖,使他跌入海中而呼求耶穌相救。主對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呀!」可見理性阻礙了信心。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我們要在理性的基礎上憑信心的引導來認識神。
靈性與理性
神在創造人的時候,造好了,對著人吹了一口氣,就使人成為有靈性的人。因此我們知道︰(1)
人除了感性、理性之外還有靈性,也就是對神和靈界的直覺和頓悟;(2)
理性是要看見了才信,靈性是相信了就必看見。哥林多前書二章十至十一節中記載:「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所以,我們明白凡屬神的人,聖靈才住在他心裡,使他明白神的事。
結論
神提供了科學的兩個前提,使科學成為可能:
神創造並維護著宇宙及其規律。在希伯來書一章三節中記載: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使一切的定律不變;
洪水之後,神與挪亞立約,應許在基督再來以前維持著自然界一切的定律。在創世記八章二十一至二十二節有明確的記載;
人墮落後,拒絕相信神是宇宙的主宰,而要求實證,殊不知因神的恩典,科學才得以產生。
神創造並維持自然規律,科學只認識自然規律。神是超越宇宙的,所以基督教信仰超越科學,通過科學研究使人更認識神的大能而謙卑自己、榮耀神。
宇宙是神的普通啟示,人們可以藉著宇宙知道神的存在,但神是遠超過科學的。因此人應該在科學基礎上,藉著神的特殊啟示
(聖經) ,並用心靈和誠實,憑著信心來認識神。
「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言 1:7)。這就明白地告訴了我們,敬畏和信靠神的科學家必能在科學研究中認識神、榮耀神。
一邊臭屁基督教超越科學另一邊拉科學來見證自己….
和法輪功一個樣。
也沒講到科學家的成就與基督教有什麼關係~=
=
把不信教的科學家所研究出來的成就當沒發生,只提幾個「有成就」的教徒科學家當「證據」,然後接下來一樣大聲宣稱︰「信教的科學家才能領導科學。」
進化論是尚未被證實的假說
演化論我其他文章已經講了不少。
進化論的定義
進化論是達爾文的思想,他認為生命的起源是由無機物進化到有機物,再進化到單一活細胞,進而演化成多個細胞,並且不斷地演化的。他認為人類即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
但是我們知道,生命實際上是一次性完成的,不可能經由重覆的科學實驗來證實。因此只能憑信心去接受它,也就是說,相信進化論與相信創造論同樣要憑信心。
有這麼簡單嗎?
如果演化論「只」需要信心,他就不叫演化論,叫做演化「經」。
而現代科學建立了兩個模式:進化模式和創造模式。科學對任何一種新的成果都視其適合哪一種模式能更有效地解釋,就採用哪一種模式。所謂進化模式,即相信宇宙為一個無始無終、自給自足的封閉體系;宇宙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由簡而繁不斷演化的體系,它直到今日仍在演化中。創造模式則相信宇宙萬物都是由一位創造主,即神,所創造的。現在宇宙萬物在被創造之後進入了維護階段。
沒這種東西~= =
這也和演化論無關。
熱力學定律
熱力學定律是現在公認的一種宇宙定律,分為第一定律與第二定律。
還有第零律與第三律
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說能量或質量不能被消減或被創造,只能由一個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例如,機械能轉為電能或熱能,又如一根木頭燃燒後變成一堆灰,二氧化炭和水氣等。這使科學家以為找到了宇宙永恆的體系,但當第二定律發現後,他們就改變了這一看法。
第二定律即熱量的傳遞方向定律。熱量的傳遞是由熱向冷傳遞的,而在傳遞的過程中,部分的熱量會消耗掉。在自然的過程中,在有次序的狀況乾化到無次序的狀況中間有一個亂度,在熱力學上稱之為熵,熵度越大,它轉化的亂度就越大。當科學家把熱力學的第一、第二定律聯在一起時,他們發現宇宙有一天會演化到熵度很大,即所有宇宙的熱量都變得很大,使宇宙停止工作,那也就是宇宙的末了了。
第一律與第二律之間是整體的關係。
皆闡述「亂度增大」的不可逆性。
第一定律中指出宇宙是一個無始無終的封閉世界,而第二定律說到宇宙將有一天面臨結束,所以它應有個開始。結合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我們可以知道宇宙不能自己開始,乃是有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使它開始。
最大的錯誤在於︰宇宙有個「結束」不代表就要有個「開始」。熱力學定律並沒有規述一個宇宙「開始」的論調。
而縱使有「開始」,也未必需要一個超自然力量,更別說是「耶和華」了。(我偏要說是盤古和梵天,你咬我啊~~)
前則過度推衍,後者強迫中獎。要蓋也不是這麼蓋的~= =
宇宙的起源
宇宙不是永恆的
從上一課熱力學的第一、第二定律,我們知道了宇宙不是永恆的,它是有始有終的。宇宙不能自己開始,乃要有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使它開始,那就是自有永有的神。神創造了宇宙。
一開始就把上一段過度推衍、強迫中獎的結論拿來用,現在既然知道那是蓋的,這段自然也不攻自破了。
大爆炸理論
所謂大爆炸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宇宙開始的時候是由一個火球爆炸而形成的。近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不是永恆的,而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宇宙的不平衡現象最早是由一位德國的醫生發現的。他在夜空觀查星星時發現,每個星球間的距離並沒有因為萬有引力的關係而彼此靠近。那麼,在星球之間必定存在另一種力量抵消了它們彼此之間的萬有引力。他就把這現象假設為宇宙在不斷地膨脹。
是不是真的先不論,但「星體」與「星體」間的引力事實上是很小的。
因為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而星體間的距離往往都是數光年以上,這時的引力已經極端趨近於零,當然不會互相吸引撞擊。
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紅移現象,就是遠距離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紅光為多,近距離的則以紫光為主。這說明了星球在遠離地球。接著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提出加速度不等於零的理論,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脹的學說。1931
年,美國天文學家以先進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在銀河系外仍有很多銀河系,並且在不斷地膨脹,這才使得宇宙膨脹的理論得到證實。
還是蓋的。
紅位移的原理其實就是「都卜勒效應」(怪了?前面還很猖狂的說都卜勒信教,怎麼連教友的理論都亂蓋一通?),與地球(觀測者)相對運動為「互相靠近」者,光的頻率會增加(光速不變),於是產生藍位移(光譜往藍紫光方向靠);相反的,若相對運動為遠離,則頻率下降,光譜產生紅位移狀態。
不是什麼狗屁紅光藍光。
到了 40
年代,科學家們預測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那麼它爆炸之後必定會有殘餘物質留在太空之中。這遺留的物質就是電子波(輻射波),其所代表的溫度約為零下
273 度。這假設在當時並沒被證實。在 60
年代時,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為電訊研究架起天線時發現一直聽到噪音,而這噪音所代表的溫度為零下
260
度左右。在此同時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也在憑理論找尋大爆炸後的餘波,後來這兩組工作研究聯合表示,這天線所收到的噪音即為大爆炸後的餘波,其溫度約為零下
270 度,這一發表證實了大爆炸的理論。
以大爆作為宇宙開始的說法仍需進一步的求證,因為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能維持這麼的有次序是沒有人能解釋的。我們目前只能證實說,宇宙是由創造而來的,不是由進化而來的。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中,其他的學說則仍有待證實。
宇宙進化來的….= =66
地球還是烏龜生的勒…….= =|||
先不論這個愚蠢的「宇宙是進化來的」理論,我們看看別的。
上段的立論簡化之後是︰因為證實了大霹靂理論,所以證實了「宇宙是由創造而來的」。
這種邏輯活像是說︰「因為豬會走路,所以豬講話。」剛好只有個「豬」是一樣的,其他通通沒關係。
大爆炸理論的超然性質
由於大爆炸理論可以解釋宇宙的膨脹,並且各樣研究的數據都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因此大爆炸理論為世人所接受。這理論的觀點、推理等包含了許多超自然規律的性質,我們列舉如下:
宇宙從無變有不符合熱力學定律:
科學家認為在大爆炸前宇宙是沒有物質、能量、時間、空間的,一切都是從無變有的。這不符合熱力學的第一定律,因為第一定律是說物質或能量只能由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它不可能從無變有。
宇宙未形成「前」連時間都未必存在,物理律居然存在?
建議還是去看看霍金的著作吧。
原始火球熵質最高不符合熱力學的第二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一個過程的進行在自然情況下是由熵度低的向熵度高的方向發展,即由一個不均衡的狀態進入一個均衡的狀態,而大爆炸理論是由一個熵度極高的均衡狀態發展成不均衡狀態,與熱力學定律完全相反。
同上。
宇宙膨脹的速度應保持均衡:
因為如果膨脹的速度太慢,萬有引力等定律就不能成立;若膨脹得太快,則星球不能存在。科學家們計算出宇宙的膨脹速度應保持在(1/10)的
56
次方之精確度,並且指出膨脹速度是遠超過光速的。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知道光速是一個物質的極限。又根據質能互變原理,當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跟光速一樣時,它的質能則為無窮大,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並且發現在大爆炸的瞬間宇宙溫度為
10 的 32
次方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所有的物質都會被熔解,不可能存在,這些都是在自然情況下無法解釋的。
先不論這是不是蓋的(沒見過有這種說法),當物理律確定之後,無論怎樣的膨脹速度都沒關係。
骰子丟了以後就只有一種結果,不管你再怎樣喊機率太小一樣沒用。
大霹靂瞬間是沒有物質的,這位老兄似乎也不知道….
大爆炸遺留的微波輻射高度均勻:
1992
年,美國的太空衛星收集到遺留的微波,發現它們之間的輻射高度是相當均勻的,那麼對大爆炸後所產生的元素、物質甚至整個宇宙的不均勻現象無法解釋。
3K背景輻射其實還是有「不均勻」,見右圖。
「亂度」的增大其實就有「平坦化」的趨向,就如熱水冷水放一起最後會同溫度一樣,火球宇宙冷卻之後也該是「平坦」的餘溫。
由上四點,我們已能證明出宇宙有一個開始,且是超自然的開始,這一切是進化論模式所無法解釋的。但若用創造論模式則很明顯易懂:宇宙是由神所創造,神用神的大能、超自然的大能托住整個宇宙。
只能說又是過度推衍。
宇宙的起源與科學家的信仰
愛因斯坦理論的反應:當紅移現象最早產生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宇宙膨脹理論。進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證實了宇宙膨脹的理論,但愛因斯坦起初不願承認,而設立了一個宇宙常數。最後他公開承認了宇宙膨脹理論的失誤。
宇宙衡態論:當宇宙膨脹理論被確定之後,仍有一批科學家提出了宇宙衡態論,即認為宇宙膨脹之後,隨時有物質加入,如氧氣等,以填補宇宙因膨脹產生的空間,使宇宙的密度不變。他們以此解釋宇宙沒有一個開始,這是科學家們不願接受宇宙創造論的辯詞。
循環論的假說:即一群科學家提出他們接受宇宙膨脹的理論,但他們假設當宇宙膨脹到一個限度時,因萬有引力的關係,宇宙又開始收縮,使密度溫度升高到原始火球形態,又產生大爆炸,如此不斷地重覆。因此他們假說宇宙仍是沒有開始的。這些假說在熱力學中都不能被承認。
綜合以上的科學證實,有一群科學家說人類不得不承認有神的存在,並稱頌神的作為使宇宙一切都這麼有次序地運行著。
宇宙「膨脹」和宇宙「創造」是兩碼子事情,這裡蓄意將「大霹靂」和「神創」畫上等號。
而且還亂蓋他們「宣稱是」教友的愛因斯坦「公開承認了宇宙膨脹理論的失誤」。(阿不是虔誠教友,怎麼不信神創?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
其實愛因斯坦所說的「錯誤」是他因為不相信宇宙會膨脹而加入一個係數去抵銷這個膨脹,後來他還是乖乖的把宇宙常數弄掉。
只是後來又發現宇宙膨脹速率並非直線,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再度復活(不是他提出的就是了~)。
至於宇宙有什麼結局,若宇宙是無盡的膨脹下去,最後的下場就是變成一個無限趨近絕對零度的能量世界。
反正還是毀定了。
最後~無論是怎麼樣的宇宙、怎麼樣的結局,和耶和華上帝都無關。
生命的起源
米勒的實驗
米勒在他的實驗中假設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氣層中只有氰氣,氨氣和水蒸氣等物,其中並沒有氧氣等,當他把這些氣體放入模擬的大氣層中並通電引爆後,發現其中產生了些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認為生命是從無到有的理論將可確立了。證明生命是進化而來的。
但米勒的實驗也有很多的疑點,例如所使用的能量大小,不同氣體的配合等;雖然都產生了氨基酸、醣類等物質,但仍不能證明這就是生命的起源。因為他所假設的大氣層不能證明是原始的大氣層,所得的結果就是不確定的。米勒本身也承認他的實驗與自然界生命起源相距仍很遙遠。並且現代科學發現在火星上有氧氣存在卻沒有生命,那麼米勒假設大氣層中沒有氧氣存在故沒有生命之說就不成立,因此無法證明生命起源是由單細胞進化而來的。
火星大氣組成︰二氧化碳95.3%、氮2.7%、氬1.6%、氧0.15%、水氣0.03%。
可見火星的氧氣就只有一點點而已~整個火星大氣還是以二氧化碳為主。
米勒實驗中使用的氣體是地質學對原始大氣的理論,不是米勒蓋的,而他的實驗最大的成就在於證明生命的基本物質是可以「自然產生」的。
DNA 的形成
在 1953 年科學家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之後,解開了遺傳基因的秘密。因為基因正是 DNA
中的一環,由 DNA 轉化為 RNA
再衍變為氨基酸,而蛋白質即由氨基酸所構成,因此知道這
DNA
的不同組合產生不同的物質。這轉換的過程中又需要很多蛋白質的配合,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若要
DNA 自己組合形成一個細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生命的基本特性需具有新陳代謝與繁衍的功能,因此更可以確定地說,無機物不可能轉變成有機物。一個生命的細胞不可能從無變有。這一定是由神創造而開始的。
又是過度推衍。
生命起源的理論不只一個,而至今也沒有定論。
但是重點是︰無論哪個理論正確,或者沒有一個理論正確,甚至都正確,這裡的邏輯謬誤還是不會改變。
「一個生命的細胞不可能從無變有」不代表「一定是由神創造而開始」。
一個人被殺,不代表人就是你殺的。
化石中找不到生命進化的證據
如果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可信的,一切生命是由無機物到有機物,是由單細胞變為多細胞,進而由低等動物進化到高等動物的話,那麼在化石中應可以找到證據,但事實卻不是這樣。
在寒武紀之前也就是大約六億年之前,地層裡根本找不到任何化石,而在寒武紀初期,又發現了很多的化石,這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這一發現是無法以進化論來解釋的。因為所有發現的動物化石都沒有進化的次序可循。
1984
年在中國的澄江渠發現的一批化石群更是證實了在寒武紀之前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並且這群化石也再次證實了這些生物沒有所謂的進化痕跡。
「發現化石」證明「在寒武紀之前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
=|||
有如︰發現有上帝,證明世界不是上帝創的。
澄江生物群網頁︰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yn.xinhua.org/ynnews/zt/2002/hkc/
澄江生物群是介於埃迪卡拉生物群(晚前寒武紀)與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中寒武紀)的寒武紀前期生物,在這之前沒生命….(那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什麼東西?)
我只能說︰「裝肖為」………..= =|||
地球的生命來自外星球?
一連串的生物化石證明雖然強而有力地證實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不確定性,但仍有一群科學家不願意接受神創造宇宙的信仰,而提出地球的生命是由外星球而來的,可能由隕石帶來生命的細胞以致發展到整個地球生命的存在。
1996
年美國太空總署發表一篇報告說,他們在南極的一顆隕石上發現了一些跡象,顯示這隕石來自火星,並在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很多科學家也提出疑問:(1)
這塊隕石落在南極已有一萬三千年之久,這隕石上的生命跡像是直接來自火星,還是在落到地球之後的一萬三千年之中的地球上的生物化石呢?
(2)
以目前的研究發現,火星上沒有適合生命生存的生態環境。
並且,目前科學研究也發現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只有地球有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因此,說地球生命是由外星球而來的理論,在目前不能被證實。若在將來即使證實了地球的生命來自外星球,那麼外星球的生命又從何而來呢?所以,從根本解釋,一切的生命都是來自神的創造,這是不可置疑的。
同樣的,過度推衍。
火星隕石有生物化石這回事若真的有好了,它能證明的是「火星有生物」,火星生物有沒有摸到地球上來,一樣是未知數。(科學家臉皮不像這篇文章作者這麼厚,不會直接跳到生物火星外來說。)
而不管生命哪來的,如果你不能拿出證據來證明「神創」,就算弄翻了所有的理論也輪不到耶和華。
(又是強迫中獎~這種邏輯就是︰因為今晚不吃飯,所以必然是吃屎。)
達爾文進化論所面臨的困難
本來是想從這裡開始回歸全篇回應的,結果看了幾行覺得實在很蠢,只好繼續分段讓大家知道這文章到底蠢在哪~=
=|||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一切的生命都是由單細胞衍變而成多細胞,以至到各個不同的生物生命。但這一理論現在在比較解剖學、胚胎學以及生物地理上都被發現了很多的反證,證明進化論不成立。現就下列幾個問題來加以閘述:
進化的理論:由原料與動力來看
達爾文認為生物受基因的突變影響,不斷地衍變,並受到自然環境的選擇而自然淘汰,使適合生存的生物存活下來。因此,基因突變是進化的原料,而環境的選擇是一種動力。但這些都被證實是不對的,因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因突變都是有害或致死的,不可能造成生命的衍變與存在。並且,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一種物種可能橫向發展,例如雞種可分為黃毛雞,黑毛雞等不同種,但它們基本上都是雞,不可能由雞轉向另一種生物。不可能有縱向的轉變,如由低級動物變成高級動物。所以對進化的原料與動力到目前為止仍是不得而知。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一種物種可能橫向發展…」這段很明顯的就是愚蠢的定論。
這種人(基督教的有不少,其他立場的也未必就沒有,人瘋不分宗教~)似乎不了解什麼叫做「領域」,拿「進(演)化論」來解釋「宇宙」,拿「熱力學」來解釋「生態」,下一個笑話不知道又要拿什麼理論來亂套~=
=66
拿「相對論」來解釋「社會問題」?……O_O?
看來有必要拿量子力學來研究一下這群人的腦袋。
進化的方式:連續式或跳躍式的
達爾文堅持漸變式進化,但這一理論卻不能解釋生物學中物種的分類。因為在現今存活的物種之間都有非常明顯的分類標準,若依達爾文的連續式進化來看,每一物種之間都應有相似相連的地方,例如人與雞,鴨之間應有相同之處,但事實上卻沒有。
對這一點,達爾文又提出解說。他認為生物進化是連續式地進行的。在一物種變換為另一物種的當時,由於生命力微弱,所以不能存活,唯有轉化為另一物種後生命力才強、才能存活,但這一解說又面臨沒有轉化過渡階段的物種化石的證明,因此不能證實物種之間在漸進轉化時因生命力弱而死亡的解說。認為一物種變化為另一物種是跳躍式進化的,中間沒有所謂的漸進物種存在,然而這一學說不被達爾文接受,因為達爾文認為這種跳躍式的進化與神跡奇事相同,而達爾文根本不相信神的存在。所以,雖然他提出的進化論學說沒有化石來證明,他仍不接受創造論。
由今天的課程,我們很清楚地明白達爾文的進化論,無論從原料與動力還是由進化的方式,都無法得到明確的實證。
達爾文相信什麼和演化論無關,現在躍變論是演化主流。
化石的證據對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利
始祖鳥的化石:
當科學家們發現始祖鳥的化石時都非常的興奮,因為這證明了達爾文漸序進化論的不可靠。這始祖鳥化石的前肢有很明顯的羽化的現象,也就是說這化石代表了爬蟲類與鳥類之間的過度階段的化石,但不久這一化石的證明就被其他的發現否定了。
科學家們發現這始祖鳥的化石中有人工的痕跡,因而降低了它的可信度;
在現代的非洲和南美洲也發現了一種仍活著的飛鳥,它們的前肢,也就是翅膀,有爪子的形狀,這表示始祖鳥不是進化中間階段的化石,而是實際存在的一種物種的化石;
原本科學家以為始祖鳥是介於爬蟲與飛鳥類之間的過渡期的物種,但是按照它爪子的形狀來分析,它應是棲於樹上的進化類飛鳥。
在中國的遼寧省發現了一個現代飛鳥的化石,它的年代與始祖鳥的年代相近,這又證明了始祖鳥並不是最早的鳥的始祖化石,而是一種已進化完全的物種化石。
由以上幾點發現,化石並不能解釋達爾文漸序進化的中間環帶。
方舟子曰︰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religion/falun7.txt
神創論者所津津樂道的「始祖鳥偽造案」其實很簡單︰在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Fred
Hoyle和數學家Chandra Wickramasinghe在研究了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具始祖鳥化石後,認為其羽毛是人工壓出來的。儘管這兩人並非古生物學家,本無資格鑒定化石,但因為Fred
Hoyle在英國科學界有很高的威望,大英博物館還是組織人馬對這具標本重新進行了一系列的鑒定,結果表明其真實性無可懷疑(鑒定過程和結果登在《科學》(Science)﹐見Charigetal.,1986。Archaeopteryx
is not a forgery。Science 232,pp. 622-26)。1987年﹐又一具完整的始祖鳥化石在德國被發現,更證明了始祖鳥化石的真實性(Science,1988,240,pp.
1790-92)。儘管學術界對此早已有了明確的結論,神創論者至今仍把Fred
Hoyle的雞毛當令箭,還在嚷嚷「科學家認為始祖鳥是偽造的」,曹同事更是繪聲繪色地捏造出「後來鑒定出5具是人造的,剩下的1具堅決拒絕任何鑒定」的天方夜譚,至於「最初的『發現者』坦白了造假」更是無恥的謠言,因為始祖鳥最初是1861年發現的,當Fred
Hoyle懷疑造假的時候,其發現者都不知已去世多少年了。在以前,因為始祖鳥是從恐龍到鳥的唯一過渡型化石,所以才飽受神創論者的攻擊。但是近年來,在中國、西班牙、法國各發現了幾具與始祖鳥類似的過渡型化石,它們未必就是鳥類的直接祖先(更可能是進化的死端),但是同時具有爬行類和鳥類的特徵,屬於過渡型,卻是可以肯定的。曹同事是不是應該繼續編造這些化石的偽造案?
看來法輪功的臉皮和基督教死硬派一樣厚….=
=|||
還有~「中間物種」也是一種「物種」。
腔棘魚化石:
這是一種已絕種的魚類,被認為是魚類與兩棲類的過渡型。因為腔棘魚的骨骼比較發達,胸鰭中的小骨使科學家聯想到可能會發展成前肢,那麼就可以登陸了。然而,1938
年在西印度的一艘捕魚船發現了一種與腔棘魚骨骼結構幾乎一樣的魚類,經解剖後發現它沒有陸上的呼吸系統。這就是說,它無法在陸地上生存。即使他胸鰭的小骨進化成爬行的前肢,也不能在陸上生活。
腔棘魚絕種….= =666
總鰭魚才絕種…………..= =#
某些魚類(如肺魚)可以藉由「膘」來呼吸空氣,這也是「證據」。
軟體動物與脊椎動物之間的關係,完全沒有任何化石可以來加以說明後者是由前者進化的:
由 A、B、C
三種化石的問題可以很明確地證實達爾文進化論的困難。達爾文本人也坦誠他無法找到進化過程中的中間環帶的化石對他的理論很不利。
進化的過程是均變還是突變?
達爾文的理論是均變,即漸進式的演化。
事實的證據卻都顯示是突變或災變式的:
古生物學上的兩大災變:一次是二億五千萬年前的二選紀,那時候很多海洋生物都絕跡了,另一次是白堊紀與三選紀之間的大災變,恐龍就是在那時絕跡的,但災的原因為何到目前仍不可知。
現代所發掘的大煤田,大油田都是古代動物植物死後未經氧化的結果,而煤田與油田的發現都是大片大片的。這證明古代動、植物遭遇了大災變而大批地一同死亡。
腦袋還留在兩百年前….= =
近代發現的活化石,如中國的銀杏、水杉等植物都是先發掘它的化石後,才在現代植物中發現它們的物種仍然存活,並非古代絕跡生物的化石。
蟑螂勒?…….= =|||
由以上幾點可證明,達爾文的均變理論不可信,這一切的變化都是經過突變或災變而形成的。這變化非超自然的力量不可為,但達爾文完全不相信這超自然的力量。
「突變」或「災變」叫做「超自然力量」…
那麼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每天都在創造「神蹟」了……….=
=
創造的證據彼彼皆是
眼睛的奇妙與達爾文的震駭:
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裡提到眼睛的構造及其自動的焦距調整、採光與色差的分辨等功能,是通過自然選擇產生的–也就是進化論中最荒謬的假說。這說明了達爾文本身也承認像眼睛如此精細的結構是進化中無法產生的,因為這是一個創造的證據。不僅眼睛的構造的證明,就連我們各個器官之間的互相運轉與搭配,都顯明了神創造的大能。如同詩篇
139 篇的記敘。
又是「過度推衍」。
眼睛的論述請見「達爾文大震撼」。
在創世記中我們看到神用塵土創造了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並在造好之後對人的鼻子吹了一口氣,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這使得人與其他的受造之物有極大的不同,所以證明了創造的可信度。
「人與其他的受造之物有極大的不同」,假設是真的好了,這又干耶和華鳥事?
再度「強迫中獎」。
進化論與創造論論戰的實質
這是信仰與世界觀之爭,而非學術之爭:
在 17
世紀的時候,當哥白尼的日心說取代了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時,科學家們也連帶地否定了神是宇宙的第一因。接著,基於科學上的不斷發展與探尋宇宙的奧秘,人們誤以為科學萬能,而逐漸忽略了神的大能,甚至反對神的存在說。就是因為他們的無神論,使得他們科學家在物種起源的問題上產生了爭論,而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就在這個情況下產生了。所以說,整個進化論的前提是首先相信無神論,然後在有限的環境與觀察中設定進化的假說,接著在局限的情況下求證,即使得到反證也不在乎。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進化論是基於信仰上的無神論的假說,並沒有科學實證的理論。舊金山大學的一位教授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實際的實驗,僅以雄辯解除了化石不支持進化論的困境,又把人工繁殖的微進化與廣進化的關係作為證據,所以達爾文的理論一開始就錯了。
美國的另一科學家史帝克博士說,達爾文經歷了信仰的崩潰,使人以為他經過了多年的研究才提出進化論。其實,他是在對信仰的信心衰退時,他進化論的信心才建立起來的。進化論被用以彌補否定創造論後的理論空缺。進化論只是用以彌補思想空缺的代替品而已,並非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或能解釋科學事實。
所以,我們知道進化論是信仰世界觀所致,是哲學多於科學,可用於假設,但不可當作事實來教導人們。
同樣是在胡說八道就是了~= =
如果達爾文演化論只是一時的堵爛之作,早就被連根拔起了。科學界想藉此成名的人不少哩~
「神」被踢出科學世界,根本與無神論或者什麼東西無關,而是這東西無法「實證」,甚至不能從「邏輯」理解,自然會被奧坎剃刀「剃」出科學界。
自己都見事不明還有臉說科學怎樣怎樣~=
=
請見我駁「永遠都有達爾文的擁戴者嗎?」。
進化論中有待澄清的問題
地球的年齡
依放射性同位素絕對測年法測知,地球已有
45
億年之久的歷史,但這估算有極大的誤差。因為同位素絕對測年法使用鈾與鉛元素之間的兌變期來測知地球的年齡。這些元素取自巖石,並依巖石中鈾與鉛的含量來估算地球的年齡,但是這兩種元素之間的兌變受外在自然環境的影響而會產生不同的比例,所以會產生很大的誤差。因此,說地球已有
45 億歲,並不准。
現代的地磁場研究與火山的研究都發現地球仍是很年輕的。
請見駁「地球有幾十億年老麼」。
人的年齡
在現代人的記錄中,北京猿人有 50
萬年的歷史,而人類用火的年代距今也有 100
萬年之久。人類真有這麼長久的歷史嗎?
根據聖經中的家譜來推算,從亞當到現代約有
6000
年的歷史,但我們都知道聖經中的家譜並不是很完整的,所以不能用以計算人類的年齡。
根據化石來推算時,我們發現這些化石的測驗都須由地層中的巖石,依放射性元素同位素絕對測年法來計算。我們已知道此法的誤差甚大。並且人的化石到目前為止並不是很完全,所以會造成人、猿不分的情形而造成錯誤的辨認。
從分子生物學來的證據:根據生物學的發現(母性遺傳的細胞線粒體的
DNA),全人類是廿萬年前一個非洲女人的後代。根據男人 Y
染色體上 ZEY
基因發現,全人類的男人都是廿七萬年前一個非洲男人的後代。兩者的年代比較相近。
如果人類的歷史已有 100 萬年或 50
萬年,那麼為什麼人類的文明在 5 千至 7
千年前才出現,中間的空缺應該如何解釋呢?人類的歷史是否並不是這麼長久呢?這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人類的「出現」與人類的「文明」一定得幾乎同時?
以一個人的生命來說,前10年都是幾乎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的,若以上述的邏輯來說就是︰「如果人類的壽命有76歲,為什麼人類謀生的能力在10歲以後才出現呢?」
當然是笑話一則。
文明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力量,要求「文明與人類同時」與要求「上帝和宇宙同壽」並無不同。
創世記中神六日創造中的“日”是多長?
我們知道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而希伯來文中的“日”有一段時間的意思。那麼,聖經中這“日”的長短為何呢?有人說是一天
24
小時。在創世記中記載神第四天才造太陽,如果說有了太陽才能計算一天為
24
小時,那麼前三天的日子又如何計算呢?又有人指出聖經記載,神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但是這是說神的時光與我們的不同,並非一日如千年這麼久。又有一群科學家,日可能是指地球紀中的一個紀,如寒武紀,白堊紀等,但我們由聖經中的創世記發現,神在第一日創造的是植物,而現代研究證明這些植物是在爬蟲類之後才在地質紀中被發現的,所以不能證明一日為一個地質紀。
最後到底虎爛出什麼結論來?
事實上我們應明白聖經是神的啟示,告訴我們神的創造大能,救贖計劃,以及將來的新天新地。我們不應在一些我們不能理解的事,強行解釋,因為我們的解釋常會因新的發現而改變。我們應相信神是一切萬物的創造主。
這段還算可以,只是和前面的行為完全不搭就是了~~~=
=
結束語
基督徒對進化論與創造論的不同看法
權威創造論:
這一派科學家完全遵守聖經的理解,拒絕進化論,認為人和地球的年齡都是很年輕的。
神導進化論:
這一派的科學家相信神的創造,但也同時接受進化論的思想。他們認為神是依進化方式創造萬物的,這一理論的難處是:A.
進化的本身就缺乏證明 B.
與聖經的記載不符,聖經明明地記載神創造萬物各分其類,並用塵土造人 C.
這一理論否定了神造始祖亞當的事實,就否定了耶穌基督為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的救贖恩典。
微進化論:
這一派的科學家相信在同一物種間可能產生些許的不同,但在不同的物種之間是不存在進化因素的,這一觀點為多數基督徒科學家所接受。
英國科學家關於宗教與科學的宣言
這一宣言現仍存於牛津圖書館中,其宣言內容有一段如下:我們以自然科學家的立場,發佈我們對宗教和科學的意見。現在科學界有人貪求科學真理,因而懷疑聖經真理及其真實性,誤人如此,使我們深感遺憾。我們認為神的存在一方面記載於聖經,另一方面記載於自然界,儘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彼此並不衝突。我們應當牢記物理學尚未臻完善,目前有限的理解如同對鏡觀看仍是模糊不清,而現在自然科學的學者徒憑他們對自然的理解而持反對懷疑的態度面對聖經,實令人痛心。我們深信研究自然的目的乃在於闡明真理,如果研究的結果與聖經相抵觸,我們應當心平氣和地聽神的指示,並確信兩者之間必然相符,不可認為聖經與科學有分歧相抵之處。此宣言已有百年之久,這使我們更確信神的創造大能。
微演化與廣演化之間是沒有什麼差異的,是科學家將「物種內的演化」定義為「微演化」,將「物種間的演化」定義成「廣演化」,就像把一段距離定義成「一公分」,另一段定義成「一公尺」,有人會只相信公分不相信公尺的嗎?
是故,微演化與廣演化都是「演化」,只相信微演化就像是只相信公分一樣~~=
=|||
至於那個什麼宣言只能做為「當年那群人」的信仰宣示,而非科學宣示。因為那個根本只是沒有任何可茲科學驗證的宣告,在科學界的信度不會比愛因斯坦的談話(或者他對恆定宇宙的相信)好到哪去。
最後以愛因斯坦的文章為結束︰
1939年12月,給一位準備演講「相對論的宗教暗示」的芝加哥拉比的回信:
我不相信相對論的基本觀念能夠被用來聲稱與宗教有關係,科學知識一般說來與宗教不同。我看到這一點是由於這個事實,即客觀世界的深層相互關係能夠用簡單的邏輯概念來理解。實話說,就相對論而言,更是完全如此。
通過體驗這種深層相互關係的邏輯理解而產生的宗教感覺,不同於那種人們平常所說的宗教感覺。它更像是面對物質宇宙所展現的規劃而感到的敬畏。它不會導致我們更進一步去塑造出一個用我們自己的形象造出的神一樣的存在--一個對我們提出要求並對我們每個個體都有興趣的角色。在這種感覺之中,既無意願,也無目標,更無必須,而只是單純地存在著。基於這個原因,
我們這種人把道德視為純屬人類的事務,雖然是人類最重要的事務。
1950年12月3日,一名19歲的大學生絕望地向愛因斯坦詢問人生的意義何在,愛因斯坦回信說:
「你努力要為個體人生以及全人類尋找一個目的的渴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意見是,如果問題是這麼被提出的,那麼不可能有合理的答案。
如果我們談到了一項行動的目的和目標,我們只不過是在問這個問題:通過這項行動或其後續,我們應該滿足什麼樣的欲望,或者,我們應該避免什麼樣的不希望得到的後果?
當然,我們也可以按個體所屬的集體的標準清楚地表白一項行動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這項行動的目標至少也是間接地滿足組成一個社會的個體的欲望。
如果你問我社會或一個個體的總的目的或目標,這個問題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當然,如果你問的是大自然的總目的或意義,更是如此。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去假設某人的欲望與發生的事情相聯系,是非常主觀的,至少是不合理的。
然而,我們全都感到,問我們自己應該怎樣指導我們的生活的確非常合理而且重要。我的意見是,答案為:只要能夠做到,就盡量地滿足所有的欲望和需要,並且在人類關系中達到和諧和美麗。
這是以許多的良心思考和自我教育為先決條件的。不可否認的是,比起生活在我們的學校和大學裏的人,開明的希臘人和古代東方的聖賢在這個最為重要的領域達到了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