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chron定年法
提供者︰Yenchin(洛汗浪子)
原始網頁︰
http://www.talkorigins.org/faqs/isochron-dating.html
http://www.talkorigins.org/faqs/isochron-dating/AnimatedIsochron.html
今天講到放射線年代記,一開始那幾點(放射物質=0,沒有剝落/加進來)
科學家是確實有考量到這個誤差的,因此他們會尋求解決方法(如鉛含量比)並藉由其他年代測定法互相比對。
科學家已經找出方法解決創造論的人所攻擊的問題。
然後是 isochron dating︰
我們現在把原來元素含量設成 P 蛻變後的 D 然後 D 的同位素 (非蛻變而來) D1。
然後從許多形成來源相同的樣品(石頭)中測量這三個數據,作圖,假設有三個樣本︰D/D1
|
|
| 3
| 2
| 1
|__________________ P/D1
由座標和計算可以知道我們求的是 P 與 D 的關係,取斜率即可代入放射線公式: 時間 = 半衰期 x log [(1/2)+(D/P)]
當石頭還是岩漿時,如果其成份均勻,那麼它們在圖上會只有一點(+)岩漿形成礦物時,各元素會依特性聚集,D 與 D1 的關係較他們與P 相近,故會均勻聚在一起,因此不同礦物的 D 與 D1 含量也許不同,但 D/D1 值是固定的,而因為這些礦物中 P 含量不同,所以原本會有一條零點的線代表石頭剛形成︰
|
|
|
|a——–+———b
|
|___________________隨著時間前進,石頭內的 P 蛻變成 D,因此上圖水平線會逐漸提高斜率,以 a 為軸逆時針旋轉,因為 P 高者(b),蛻變出來之 D 也高,因此 Y 值也上昇較快。
那麼這圖要如何校正龔白目的問題呢?(mocear︰不管是不是他啦~= =66)
1. 原本 D 含量問題
原本 D 不須要是零,測量 D1,利用截距換算出石頭形成時 D 含量,即可從測到的 D 中減掉石頭形成時的 D 含量。
2. P 污染/流失問題
如果沒辦法把資料畫成直線關係,那麼顯然就是發生污染或流失,如果只是 P 污染/流失,測到的點會水平移動,如果所有樣品受到同樣影響,斜線斜率不受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污染/流失越靠近石頭形成時,圖本身受到的影響越小,由於部份同位素計算以百萬年計,因此如果真的是年輕地球,那麼此一誤差應該不會有顯著效應。
3. D 污染/流失
以銣/銫而言 D 污染/流失較難巧到令得到的圖維持直線,但也有例外,就是 D 均勻化(多的下降,少的上昇),其結果是斜率會減少,甚至歸零,會得到年輕地球的數據…但一來這極極極難發生,二來測到的數據會比年輕地球還要年輕,所以要大作文章的話省省吧。
幾個問題:<br />
1.D/D1-P/D1圖中,其斜率是否為定值?如果是的話,那是為何?<br />
2.可否詳述何者是"污染/流失"問題?<br />
謝謝~
就我知道的部分稍微說一下。<br />
<br />
1.不確定你指的『定值』是什麼意思,基本上『同一樣本』的斜率會隨時<br />
間而改變,故非定值。<br />
<br />
2.這狀況有時會發生在變質岩樣本上,由於岩石在變質過程中受到加熱與<br />
加壓,於是我們無法確認其中的物質有多少遭到改變、流入或流出。<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