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無生命
我們曾討論了無神論科學家提倡關於天地與生命之來歷的基本原則,對比聖經所提供關於天地與生命來歷的基本原則。我們強調兩者都可以要求從觀察物質世界的現象而求証。現在讓我們從一些推理來比較兩者之間的預測,進而觀察物質世界的証據是支持那一方面。
講得很光明正大的樣子,看看有沒有做到好了。
按照進化論,生命應當從無生命進化而來。所以在達爾文起初提倡進化論的時代,此類科學家還相信所謂「自然產生論」(Spontaneous Generation)。他們指出一塊死肉放在那裡可生長出蟲來,一堆破布和一把麥子過了兩三週可以生出一窩小老鼠來;這不是生命從死物來麼?這種論調如今看來,自然是有它不妥當之處,原因是沒有想到外來生命的介入。
其實~以科學來說,當時的認定並沒有什麼問題(雖然是錯的),但是在沒有其他證據之前,這個推論是合理的。
只是這個「自然發生學說」是當時的「共識」,也有一些人作實驗「證明」,當然不乏有基督教人士。
http://microbiology.scu.edu.tw/lifescience/wong2/ch01-1.htm
早在希臘時期,人們相信生物是由無生物經過分解腐敗而後自然生出來的,尤其他們以腐肉生成蛆為例子,也以青蛙在田間出現是因為適當的氣候條件所致。尤其自1675年賴文虎(Antonie Van Leuwenhoek,常見的翻譯是「雷文虎克」) (圖1- 11)發現細菌以來,他們以肉汁會有細菌滋生,更是深信這種生命是自然生成的。這便是所謂自然生成學說(Spontaneous Generation Theory)。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包括大哲學家、甚至十八世紀初期的一部份科學家。其實當時東西方的想法是相同的,我們說「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便是指腐 敗的肉中會生出蛆蟲,觀念相似。西遊記描述孫悟空的誕生就是一種自然生成生命的觀念。
http://science.scu.edu.tw/micro/800/micro_encyc/01/001.htm
生源論與無生源論
古時一般人均認為生命乃是自然發生的,1745年英國牧師John Turberville Needham(1713~1781)曾先以實驗證明自然發生說(Spontaneous generation),他烹煮肉汁藉以破壞原已存在之微生物,並將肉汁置於未上蓋三角瓶中。靜置一段時間,肉汁仍然腐敗,John Turberville Needham認為已被殺死在瓶中之微生物的卵,經放置一段時間後,其又自然發生生命而使肉汁腐敗的。
可見不會只有演化論者信而已~
現代進化論的看法有了修改,雖然仍是強調生命是從無生命演變而來的。那理論是大爆炸之後(進化論估計在二百億年前),先有的是氫原子,以後由巧合而 踫出比較複雜的原素,再踫出各種的分子。有了地球之後,又產生出各種有機之化學品,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氨基酸」了(Aminoacids)?生物的基本 化學品。這就是所謂「米勒博士的實驗」了(Stanley L. Miller, University of Chicago)。根據進化論,這過程是在無氧狀態之下發生的,但是「氨基酸」還需要演進至十分複雜的「蛋白質」(Protein),最終以致細胞的基本 要素:「核酸」(NucleicAcids, RNA, DNA)。這一切都沒有設計者,透過無數巧合的機運而形成的,所以進化論宣稱:從地球之產生(進化論估計在四十五億年前)至第一個單細胞生物之出現,需要 十億年。但是從數學上的計算,單細胞生命憑巧合的相踫在十億年之內產生之可能性,仍是個微之又微的謎。
「進化論估計在二百億年前」~嗯…再軟一次….= =|||
倒是想看看這個作者是誰….= =
之前已經講過宇宙年齡是怎麼來的,不多贅述,只想說︰
「這和演化論完全無關好不好~= =|||」
聖經的預測卻完全不同。生命原先是從生命之源頭而來(記得:耶和華一名之意即生命之源頭。),然後生命之三大原則之第一是「各從其類」。這樣,如今在物質的世界裡,我們應該觀察到的是:一.生命不能從無生命產生。二.生命必須從同樣的生命而產生。
這兩個本身就有問題。
第一、生命若不能從無生命產生,那麼不管是由塵土、胺基酸還是上帝,都是「無生命」(或說非生命),本論點否定掉所有生命起源的可能性,故不成立。
(若說是外星人,那麼外星人的生命又從何而來?這種事情最終還是得有個「非生命」變成「生命」的根源,即使生命自創世以來就存在,也依然是從無生而來。若說上帝也是生命,上帝又從哪個生命產生,若上帝「自有永有」,本身就已經與這個論點矛盾了。)
第二、何謂「同樣的生命」?
純血狼狗與純血台灣犬(兩者同種)交配後生下的混血狗,與父母雙方都「不同」。何來有「同樣」之理?
若說不同的是「種」,種本來就是人去定義的,種下還有亞種,各亞種間的型態生活都幾乎完全不同。
這第二個想要封殺的是「物種會改變」,但是就觀察所得,親代與子代之間很少有「完全相同」的道理,有些同、有些異,有些甚至從來沒見過(什麼四眼鱷魚就是~),突變的現象在生物界中十分常見,故此一設定也不符合「觀察所得」。
科學家客觀實驗的結果目前給我們見到的是:
生命是什麼?如今仍是個謎。但是一個生物是活的還是死的,有很大不同,區別是生命:不能量,不能稱,不能分析。
這沒問題。
「米勒博士的實驗」正是闡明了「氨基酸」的產生(這本身離生命還遠呢!)都是在有設計的科學實驗裡造成的。
這是當年宗教版stephenlin一直搞不清楚的地方,或許很多「基督徒」都不清楚。
米勒實驗的「設計」,是源自於古地質古大氣對於生命源起當時的敘述,也就是說這個設計的目的是重現當時的環境。
簡單的說,今天你在木工場用車床隨便作了一個工藝品,隔了幾天後,你又想做一個和這一樣的工藝品,你是不是還是得回木工場(縱使不是同一間)用車床(縱使不是同一台)?
如果有人因你用的不是同一家木工場的同一台車床,就說你第一個或第二個東西是別人作的(或者說是不存在的),豈不可笑至極?
這一段,正是如此可笑的論述。
當然,作這種實驗的不只米勒一個人,包括米勒,有三個著名實驗︰
1.Harold.Urey和Stanley Miller:將甲烷、氨、氫與水汽(模仿地球初期的大氣成份),在一特殊的裝置裏,作強力放電的處理(模仿原始地球強大的放電與高能射線),結果發現產生了胺基酸分子(amino acid),胺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單體。
(2)Sidney W. Fox等:將18—20種的胺基酸,混合加熱到熔點,可以製造有蛋白質特徵的錐狀構造。把氨基酸組合一起就成為蛋白質,而蛋白質就是生物中重要的組成份。
(3)Melvin Calvin等:以珈瑪射線(γ—ray)作用於模擬地球初期的大氣成分,結果發現產生了嘧啶(pyrimidines)和嘌呤(purines)等屬於核酸的物質,而嘌呤和嘧啶是遺傳基因的主要成分。
生命的起源至今仍是生物化學的一門重要科目,雖然仍是百家爭鳴(如RNA最早、蛋白質最早、脂小球最早等假說),但依舊沒有容納「神」的地方。
而且~這和演化論「無關」。
早在十九世紀末,名科學家巴斯特醫生(Louis Pasteur)已從實驗上証實生命必須從生命而來,因此推翻了「自然產生論」。巴氏取了一個「長脖子」的玻璃瓶,裡面放了肉湯,煮滾了以殺除原有滲雜的 細菌,然後塞棉花於「脖子」裡,以過濾空氣中之細菌的滲雜。結果這湯到如今仍然沒有腐臭,留在巴黎的博物館為念。証明了細菌並非由肉湯裡自然產生的,乃是 從空氣中滲雜在肉湯中繁殖的。巴氏的實驗肯定了醫學上一個劃時代的大原則,成為現代外科、消毒、細菌(微生)學和傳染病的基石。巴氏的消毒方法一直到如今 還廣泛地被運用,仍是一個標準。明顯的例子就市面上牛奶的衛生消毒,仍是宣稱用巴斯特的消毒法(Pasteurization)。巴氏是一位基督徒。他曾 說:「我越知道,我的信心越像個單純的農夫。我若全知道,我的信心必定像個單純的農婦。」
其實這也是笑話。
巴斯德所證明的是「空氣中有令肉湯腐壞的物質,且可以用加熱等方法除去」,也就是「微生物」的存在。(因此巴斯德又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而不是證明「生命由生命產生」。
今日報章常時不時就報導說有科學家創造了生命,其實仔細看一下,只不過是取一個單細胞之內含塞進另一單細胞的外殼而已。正是改頭換臉,換個包裝而 已,並沒有創作生命。生命,到底是從無生命,憑巧合自然產生出來,還是從生命的源頭那裡,必須從同樣生命產生出來(卻不是膺品)?科學上的証據支持那一個 預測,你自己該看得出吧。
本段的論述,若現在的科學已經發展到不能再發展的「極限」的話,講這種話才有道理。
但是很明顯的科學未曾到達限界。
這種論點有如說︰古代人不能作飛機,所以現代人也不能作飛機;或者說我們現在的人作不出核融合電廠,所以未來的人也無希望。
哪天如果真的合出生命來,大概又會有人窮嚷嚷︰「那個必須要從基本粒子開始作才算數」吧。如果不信,我們可以慢慢等,或許不必等到這代死光之前就看得到了。
更何況,生命的源頭就非得是「上帝」?不能是馬杜克或者女媧?(而且還犯了跟之前同樣的邏輯謬誤)
接下來~各從其類…連中國人都知道的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