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與恐龍
現代考古學的發現,最引起老少咸宜的興趣者,莫過於恐龍的化石。這些巨無霸的屍骨看起來還是威風凜凜的,猶有餘威。一般人都是一方面畏之,一方面又十分好奇。到底它們是甚麼生物?它們生存在多久以前?為甚麼它們長得那麼大?當時的環境與現在有甚麼不同?現在地球上環境中,它們是否仍然能生存?為甚麼地裡有這麼多牠們的屍骨?這些屍骨埋藏的方式為何如此龐大(數以百萬計)?它們是否同時突然死亡或是經過漫長的年代累積下來的?若是突然死亡,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
這些問題,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研究生物來源者,甚至發掘石油及其他能源的科學家都有很大的興趣。最近科幻小說及電影之普及性及近年來的「侏羅紀公園」電影之票房記錄可稍觀其貌。
化石的形成
首先我們得先解釋生物如何化成石。地質學家公認一般生物之屍骨化成石須要有以下兩個條件:
(一)生物死後必須立刻埋起來。不然,可想而知,就算是沉重的骨頭經過漫長的年代,也會腐化無存了,因為是有機體,意即含有炭。
(二)急埋之後,又要許多的沉澱物,就是泥沙之類,把它重壓住,再加上高熱,這樣泥沙裡面的矽(Silica)滲透進去屍骨裡,就把屍骨裡的本物全部變成石英了,所以化石基本上是個石英的模型而已,本物已經是基本上一無所存了。
一般說來,化石的形成其實是先「模」而後「化石」,屍體產生的空洞成為其他物質「化石」的模型,這點對於無骨軟體生物(如埃迪卡拉生物群)或者生痕化石(如腳印)特別重要。
這過程現今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已可以實現了。「進化論學者的解釋」無論是在書本上,或是博物館,或是在找到化石的地方(卡市 Calgary 附近的 Drum Heller 就是一個著名的地方),根據進化論的解釋比比皆是。自然他們開口就告訴我們這些生物是幾億年前的生物。關於這計算的方法,我們已指出「輻射線半衰期」絕對的計算法是如何的不絕對,又指出「標準化石」的計算法是如何的不標準,基本上是根據進化假設的自圓其說。
這點已經搞定了。見前文。
(一)這些展覽總是告訴我們在那地方,數億年前是個淺海,有無數的那等生物在當地滋生,它們死了之後,屍骨沉到海底,慢慢地被沉澱物蓋住了。根據進化論地質學的計算是一五零年方沉積一吋。但有些生物可以達到一四零呎長,估計九十噸重,它臥下了,都要上千年才能完全被蓋住。如何可以保留下來呢?
因為這個「進化論地質學」是這群偽科學傢伙蓋出來的,也難怪會有這種結論~= =|||
(二)進化論學者接著解釋這些生物經過漫長年代被埋之後還需要地層提高,好叫海乾了,然後火山爆發,就產生好多沉澱物把它們重壓下去,自然這一切又是經過幾百萬年了。那些生物就算在千年之時間慢慢埋起來時沒有腐化掉,在未被重壓之前,在泥土裡也會腐化掉,正如現代人的屍骨,一堆黃土,多數六呎深,一百年之後,那有不變成灰塵之理!
說真的…很想講︰「哪個白痴寫的白爛文章!」
不知道是誰教這個傢伙化石得要這樣出來的,還真想看看大陸科學程度是不是真的這麼差….
化石過程並不需要「地層提高,好叫海乾了,然後火山爆發,就產生好多沉澱物把它們重壓下去」,沉積物質一樣能提供龐大的壓力,事實上出現在火成岩地形的化石不多,因為火山運動、斷層等會破壞化石,反而不利成岩。
沉積岩能提供龐大而穩定的壓力,而且多數是在水下進行,可避免天候異變,故連近年來造成大轟動的埃迪卡拉生物群也是出現在沉積岩中。
(三)再者全世界到處的化石墳地不單數量極其多,而且都是經暴力地被堆在一起,一點不像壽終正寢地一個個安祥地躺在那裡。我們曾經提過卡市附近的化石谷,按估計有數百萬隻恐龍,以及其他的古代生物埋在那裡。在美國耶州(Nebraska)所找到數以億計的化石魚,有些按當時應生動地在游泳中,有些口中更還含著食物,証明它們都是急埋起來的。所以進化論學者提供解釋所謂「恐龍絕種」之理論有超過四十個,其中最常聽見的是「大殞石」擊地球的理論,但是其中也是到處有矛盾。如今又有全球火山爆發的理論出現,且甚得支持,關於這個看法,我們以後還有討論的必要。
「Nebraska」內布拉斯加州,有個「Ashfall」化石層,不過在此有個可疑之處,別的傳教網站說這裡有「數以百萬計」的魚化石,結果這裡居然多了百倍。
至於牛仔城卡加利有沒有化石谷…沒找到。以下這兩個卡加利的介紹網頁中並未提過任何有關「化石」的東西。(不過似乎是個風景不錯的地方~)
http://www.cal.com.tw/canada/ALBERTA/Calgary.htm
http://www.mbtech.com/trv/t64.html
至於生物的死狀到底好不好看,這和化石的產生有什麼關係?難道只有死得比較好看的才能變成化石?
聖經的解釋
聖經告訴我們的卻是:在古代,不一定是幾億年前,曾有全球性的洪水,「洪水氾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約二十二呎),山嶺都淹沒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或作:爬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創世記七章 17、19–21 節)。關於洪水之水從何而來,是甚麼原因觸發洪水?那些生物為何如此龐大?它們的屍骨如何變成化石?我們以後再細談。但是這回我們要強調的是,聖經提供了「急埋」和「立刻重壓」的條件,再加上暴力的沖積,正是符合了我們今日所觀察到的現象。但是我們下回先要看看恐龍是否可能曾與人共存?現在仍然有恐龍的可能嗎?無論如何,為甚麼恐龍在古代可以生存呢?
如果是以水淹死的話,有些是有問題的。
第一、這樣根本不會有多大層次,因為全地球都在水下,整個地球都在沉積狀態,也就是說被大雨揚起的砂土岩石會很粗暴的與密度較大的生物屍體雜亂的堆成一大層,而不是許多層。而且最後一層必然是最細密的黏土層,但是很多時候黏土層上還有許多地層,怎麼來的?
第二、耶和華明明規定得每種都帶,結果諾亞該不會打混忘了帶恐龍?若想帶上恐龍,方舟絕對不夠兩頭梁龍住進去。
這也是一種選擇性忽略與刻意附會的結果。
次回…有人見過恐龍麼?當然有~小叮噹和大雄啊~
大陸文革之後多年可能沒有土葬風氣了<br />
現在也都是用火葬<br />
他們不知道土葬之後要撿骨收藏<br />
如果埋錯地方還會幾十年骨肉都無法完全化盡<br />
以前也常聽說挖出百年古墳<br />
難道是只挖到棺木骨頭都化光了?<br />
再者有碳不見得是有機<br />
骨頭的主成分鈣質會消失主要是因為水溶<br />
不過這要相當久的時間不是幾百年就能完成<br />
至於化石成群當然是因為那裡適合保存<br />
就像是冰箱裡面為什麼堆滿食物<br />
因為放其他地方的都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