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世界
一般描寫恐龍的故事和科幻電影,都描畫當時世界環境與今日的不相同,其一是火山的活動,其二是當時動物植物都是十分龐大,連蜻蜓都有六呎的翅膀,其三是當時的生物有些現今已不生存了,當時的氣候好像比今日的暖和而潮濕。在文人畫家的筆下﹐恐龍可能比較被形容得誇大點,但是那些特點並不是沒有科學和地質學上的根據的。
拿電影來當科學…昏倒…= =
火山的活動
古代生物的化石和腳印之保存與火山爆發是有直接關係的,正如我們曾討論過的恐龍與古代人的腳印,就是需要那些生物踏過潮濕的河床後立刻有極熱的火山灰把河床的泥蓋住,烘之成石頭(瓦),腳印才能保存下來。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夏威夷島(Hawaii Island)上的「火山國家公園」(Hawaiin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的火山灰中,留下了一七九零年一位酋長的軍隊在火山爆發逃命時的腳印。問題是全世界那麼多被埋下來﹐被保存了的屍骨﹐是因局部地火山爆發,還是全球性的天災?為什麼那些屍骨都是那麼繁多,而保存的方式卻是一致的?
之前說過了,沒這回事。
烘成瓦…我還直接燒成仰德瓷器外銷勒………..= =
生物之龐大
雖然古代的生物表面看起來好像跟現代的生物很不同,但古時都有現代的植物、動物,分別在在古代的都龐大很多。例如在爪哇找到的古代長臂猿(Orang Utan)之骨頭有六呎多高,那種猴子如今只有三、四呎高。植物也一樣,小小的鳳尾草(Fern)當時可以幾十呎高。科學家都同意,原因是氣候之不同,但是為何全世界都如此?這問題我們會討論,因單單氣候並不能導致生物龐大而健康的。科學家發現,今日許多龐大的生物,最大的危機是面臨絕種。例如全世界的大貓類(Big Cats)如獅、虎、豹,目前正迅速地面臨絕種,雖然盡量為它們留下生活的特區,也不能挽救,原因是遺傳基因的突變,這些大貓有不少是精子不正常,所以不能成孕,這和太空透射進入地球環境的各種光線是有關係的。所以如今環保的一個大題目是「保護臭氧層」(Ozone Layer),其實這「臭氧層」已十分薄,而且已有破洞。但仍是地球一個十分重要的保護。
還是錯,若看電影(算了~妥協,反正這些傢伙大概也沒什麼機會看正常的書),裡面有時會出現那種小小的老鼠狀生物,這種生物怎麼不巨大?
如果是經過考證過的電影,那些巨大的蜻蜓其實是真正的化石生物,至於巨大的植物,蕨類也是維管束植物,長得巨大沒什麼了不起的。
而且比起當時已存在的裸子植物來說,蕨類還是矮得多的。
古生物長得什麼樣,在演化歷史上有個特殊的年代,就是哺乳類大躍進,當時霸絕大地的恐龍消失,哺乳類躍升環境佔有者,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一堆怪異莫名的生物,有些甚至看起來只是長相怪而已,但是後來還是死光清絕。(像這種斷子絕孫的物種比活著的物種多多了~)
至於「Orang Utan」….到現在還有….(感謝Yenchin提供)
http://photo.starblvd.net/mawas
http://www.orangutan.org/home/home.php
現生種有五呎高,七呎臂展,很危險的生物~^^6
不過沒古代種大是真的。只是大小和聖經有啥關係?蟑螂小隻難抓啊,一隻那麼大隻光走路就慢。
絕種了的生物
但是那些古代生物,誠然有不少如今已經不再存在了。我們曾經指出,從地裡面的記錄,古代生物的種類明顯比現代的多。自然,絕種的現象,如今還是有增無減的!我們會問,那麼這些生物為何絕種?自然是環境的改變。進化論者說是有多次的天災,每次只留下一些小生物,從新再進化。問題是,別忘記在古代一樣有現代的生物,難道上述的「小生物」竟然進化回原來同樣的生物?!
由化石紀錄可知,歷史上有五次大滅絕(奧陶紀末、泥盆紀末、二疊紀末、三疊紀末、白堊紀末,有人說第四紀的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大滅絕),也有多次大爆發,詳情可見「達爾文大震撼」(古爾德著)。
至於大滅絕消滅的數量,其實未必能到一半,人類的胡搞瞎搞也還沒把一半的物種給搞掉,何況自然(不過白堊紀大滅絕好像掛了75~80%)。大滅絕以外還有小滅絕、大爆發之外也有小爆發,但滅絕時未必沒有新種,爆發時也未必沒絕種。
這段有個極大的瑕疵︰「在古代一樣有現代的生物」,這是神創論的定義吧?演化論者可不認為白堊紀大滅絕時有人類唷。
而且誰告訴你滅絕後一定只留下「小生物」的啊?…….= =
全球四季皆春
地理的証據確實支持古代的環境是一律溫暖而潮濕,卻又不是陰鬱的,因為植物要長得如當時的繁茂,一定是需要充足的陽光。而且﹐無論在南極洲(Antartica),喜馬拉雅山上(Himalayas)或是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Greenland)都可以找到同樣熱帶植物及動物的化石。目前地球有明顯寒帶和熱帶之分,為何古時全球都是四季皆春呢?
可見沒版塊運動的概念~= =66
聖母峰上面還有魚勒…….= =|||
不過有一點似乎可以猜測,化石紀錄中,中生代裸子植物沒有明顯的年輪,或許當時的氣候比較固定(不一定是「溫暖」,只能說固定,因為在永恆的冬天裡面長出來的植物還是沒明顯的年輪),所以也有人提出當時的地軸是沒有傾斜角的說法。
聖經告訴我們
原來在古代,有一個時期地球的環境確實與現在不同。創世記一章六至 7 節:「神說,諸水之間(中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當時的空氣,就是大氣層(Atmosphere),既是在水之中間,就把地上的水分成兩半,一半在大氣層以下,一半在大氣層以上了。
空氣以上的水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水原是多於海洋可以容納的,如果兩極的冰源溶化,全球多數人口的中心以及平原都必在水下了!臭氧層的崩潰,正是產生以上全球溫室效應的危機。聖經告訴我們在古代地球上的水有一半被隔在大氣層以上(或作以外)。什麼是空氣以上的水呢?如今還有沒有?這水自然不是指著雲,因為雲是在空氣之中。明顯的,飛機在三萬五千呎高空時,雲是在飛機之下,而且雲裡的水比起地上的水也是十分微少,沒有一半,所以當時這一半的水是在大氣層以外,以氣體狀態包住地球,因為聖經告訴我們,透過這水氣層(Vapor Canopy)太陽、月亮、星星,仍然是十分清淅的。
證據是?
原始的樂園
這水氣層,第一可以把一些有害
的光線濾去,地球環境裡的放射線可能比現在少,空氣中的碳十四也是如此。這樣遺傳基因的突變(我們已經指出所有的突變都是有害於生物生存的。)和促進衰老的因素都比現代少,所以創世記五章記載的先祖,平均壽命是九百多歲。這壽命在創世記十一章裡突然先減到四百歲,後來又減到二百歲,原因是全球性天災之後所造成的結果,這証明環境改變了。這些事我們還要再討論。第二,水是持溫的好工具。加拿大溫哥華北於波士頓,為何冬天反而比較不冷?皆因受福於太平洋的暖流。古代大氣層以上既有如此厚的水氣層包住,這水氣層吸收了太陽的熱氣,可以均勻的再把熱氣分佈全球的大氣層,基本上地球成為一個溫室,四季如春,不分寒暑,也沒有寒帶熱帶之分。沒有寒帶熱帶,就也沒有氣流和天氣的變化了。今日的氣候基本上就是因為冷空氣在兩極下降,熱空氣在赤道上升,空氣對流而產生風雨,當時郤沒有風雨,所以創世記二章 5–6 節:「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這種的灌溉自然是十分有益植物了,花苞不落、葉子不焦、果子也不被風搖掉,當時的河水也是不同。創世記二章 10 節:「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這河的水是從主流流進支流的,可見不像今日的河流是由於風雨才有水,當時河流源出於地下水泉,這兩種的灌溉,加上溫室保護的環境,難怪當時的植物動物都特別繁茂了。
還是在胡謅…水對電磁波的阻擋力量是很強的,但是也不至於強到可以擋掉宇宙線,而且水的特點是比熱大,能吸收大量能量,臭氧只能吸收能量較強的紫外線等短波的能量,而水卻能連著地球反射回宇宙的遠紅外線一起攔截回地球,如此一來地球就像是個烤箱一樣溫度狂升,不到沸點誓不罷休(而且很難降下來)….亞當他們….都蒸熟了吧,放上一些醬油蔥蒜冰糖就可以上桌了。
「清蒸亞當一客!」
就算沒有,這樣足以直接滋潤大地花草樹木的龐大水分,大概也得突破大氣飽和水蒸氣量吧,每天都能看到溼度計破表的亞當不知作何感想…頭髮衣服都不會乾的….然後為了讓這些水蒸氣不要變成雨降下來,只好再加高溫度…熟得更快了。
最後耶和華神看著這個叫做地球的大蒸籠,只能放著讓僅剩的耐熱菌繼續生存….
而除此之外裡面也有其他的虎爛︰「這種的灌溉自然是十分有益植物了,花苞不落、葉子不焦、果子也不被風搖掉」。
這樣的植物根本不存在。先不論怎麼種的,花是生殖器官,受精成功後就該功成身退了,結果也不能落,只好繼續等果子長出來,然後我們就能看到每個果子的頭上都頂著一朵花….
亞當可以插個牌子︰「花果山福地」、「水濂洞洞天」(因為過飽和水蒸氣每天都在他家面前狂滴),自己當起美猴王來~
聖經創世紀就可以改個名字叫做「西遊記」。
次回~恐龍與巨人,這次真的是唬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