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與巨人
「恐龍」英文的原義是「恐怖的蜥蜴」(terrible lizards),顧名思義,自然是十分可怕的巨形怪物。一般科學家過去都視之為頭腦簡單,行動遲鈍和性情暴燥,正是扮演恐怖怪物的好角色,但是近來地質學上的發現卻告訴我們它們原來有不少可能是行動相當迅速的,它們的群體生活,親子之情,可能有溫柔的一面,不一定是殘暴可怕的,但是它們到底如何長得如此龐大,科學家卻意見紛紜,莫衷一是。
地質學發現恐龍行動迅速….= =66
我還高能物理學發現耶穌骸骨勒……….= =|||
吹牛不打草稿。恐龍是會土遁嗎?
前文我們已經指出,聖經告訴我們古代地球上的環境,跟現在有很大分別,原因在於當時大氣層以上的水氣層,形成地球上一個被保護,四季如春的溫室狀態,難怪當時的植物都長得十分高大,鳳尾草也可以長至廿呎高,這種光景如今在有些熱帶叢林還可見到,動物昆蟲也都是如此。
前面也講過了,唬爛還是唬爛。
千年高壽
聖經在創世記第五章記載「亞當」後代的歲數,除了「以諾」以外,平均都是九百多歲。有些人會懷疑,這可能是誇大的傳說,或當時年代的計算法與今不同,但是聖經卻告訴我們,當時也是以年月日來計算的,例如創世記一章 14 節:「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七章11節提到洪水來臨時說:「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洪水過後在八章 22 節再強調:「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歲月突減
到創世記十一章記載「閃」的後代時,我們發現從「亞法撒」開始,就是洪水後出生的第一代,人類的平均壽命突減至四百多歲,很明顯是由於環境大改變的影響,換言之,洪水前的原始樂園已經不可再覓了。但是在十一章 19 節「法勒」以後,人的壽命又減到二百多歲。創世記十章 25 節告訴我們「法勒」生的時候,地上又有一個大變動,乃是「地被分裂開了」,中文翻作「那時人就分地而居」,原文作「那時地被分裂開了。」,新國際版(NIV)的英譯正確地翻出此義,這正是巴別塔之亂。洪水與巴別塔地分裂之事件我們容後再討論,這裡只要指出因為古代的環境的一再變動,人類的壽命已經從原來的九百多歲減至如今的七、八十歲了。北美現今的平均壽命,男人七十四,女人七十六。其實摩西在三千多年前早已指出,人類「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九十篇 10 節)。我們曾指出這都是與太空來的有害光線、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有很大的關係。
除了聖經以外還有什麼證據呢?
因為古代人壽命變成現代這麼長,所以直接跳躍到「這都是與太空來的有害光線、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有很大的關係」。
我也可以說,因為現代人壽命又漸漸變長,所以「太空來的有害光線、環境污染、氣候變化都減少了」。(實際上當然沒減少,可能更多~)
信心跳躍也跳過頭了吧。
古代巨人
古代的先祖除了壽命長以外,自然身體也比現代人健康。我們多次舉例在美國,俄國,都有找到人與恐龍的腳印共存在化石的河床上。這些腳印,就是在美國德州達拉斯附近的巴拉斯河(Paluxy River)發現的,平均有十八吋長,那些人約八九呎高。另在當地發現了一具女人的骨頭,身高七呎半。在意大利的煤礦裡也曾經發現一具人的骨頭,身高十一呎半。那些古代巨人的証據,對一般的科學家是個無從猜測的謎,但創世記六章 4 節早已說明:「那時候有偉人(巨人)在地上。」事實上,聖經記載在洪水以後,還有些身量高大的巨人,到大衛王的時候還有,那是二千五百年前之事,但是巨人後來漸漸地消失了。如今的巨人多數是有病態的人,壽命不長,生活也痛苦而不正常,非同古代之巨人了。巨人的腳印化石巨型的蜥蜴
以上唬爛,請見方舟子文章。
何以有「恐龍」此等的生物呢?原來它們不過是長得龐大的蜥蜴而已,我們已經指出因為古代環境的不同,植物動物和人類都長得特別龐大。古代的蟑螂在生理上,在遺傳基因上都和現代的蟑螂一樣,但是卻龐大很多。現代的長臂猿(Orang Utan)只有四呎高,古代卻有六呎高,象也是如此。但是蜥蜴所屬的爬蟲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們若不死的話,就會繼續地長大,水中的生物也有同樣的本能,難怪這些水怪,爬蟲統稱之為「恐龍」了,事實上這類巨形爬蟲在洪水後還有生存,只不過因環境的改變,也漸漸地消滅了。近代雖有巨型的爬蟲出現,但多數在水裡或在非洲、南美洲的叢林。中外帝王時代的怪獸,各種的龍,也不一定全是傳說,空穴來風,其中不少的描寫、圖畫和「恐龍」之骨頭也有不謀而合的現象,只是因為環境和其他的因素,一方面不能長成像以前的身量,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真正絕了種。
大蟑螂是有的,最大9公分。
http://www.crystalinks.com/cockroaches.html
「很像」現生蟑螂,但是腳和血管分布不太一樣。
至於那些圖畫,都只看到那一兩分像的地方,至於其他不像的地方通通忘記,好厲害的選擇性忽略。(中國龍的那種長相,有哪種恐龍和牠像的?)
但古代如此理想的世界,如何變成現今的光景,下文討論其前因後果。
次回~化石巨龍漸變或劇變?反正都是演化。
>地質學發現恐龍行動迅速<br />
<br />
雖然我並沒有親自去查資料, 但是從恐龍的足跡, 理論上是有可能判斷出恐龍的行動方式及速度的.
那也不會是"地質學"發現~_~
根據Wiki的解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C%B0%E8%B4%A8%E5%AD%<br />
A6&variant=zh-tw)<br />
"地質學"的一個分支為"古生物學"<br />
<br />
再依據"古生物學"的解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A4%E7%94%9F%E7%89%<br />
A9%E5%AD%A6&variant=zh-tw)<br />
>古生物學是研究古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及其發展的科學。對古代生物的形態、分類、生活方式、生存條件和地史分佈等<br />
進行研究。<br />
>通過對化石的考察,配合對含化石岩層的了解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地質問題的研究,以解釋古代生物中的各類問題。<br />
<br />
所以"地質學發現"的說法也並不是完全的錯誤.
這就是專業與否的問題了<br />
一個專家級人士,不管是發表文章或是公開演講<br />
其內容不應該出現這種模稜兩可的狀況<br />
古生物學雖是地質學的分支<br />
卻不是能向原作者一般混為一談的<br />
畢竟各自的研究方向差異頗大<br />
不是嗎?
不是埋在地底的都歸地質學管啊………<br />
改天"考古學"發表個 Mesonychidae 不只會游泳~還會飛<br />
你不會覺得是件很考貝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