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物進化
當聯邦最高法院取消了路易斯安那州給予科學創造論平等待遇的法案時,大法官安東尼‧斯凱利亞不同意法院多數法官的決定。他認為「路易斯安那州的居民,包括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者,應該有權在他們學校提出任何對進化論不利的科學證據」。古爾德對這話覺得詫異,為什麼一位像斯凱利亞這樣的飽學之士(該法官曾在數所有名的大學任過教職),居然會有原教旨主義者掌握對進化論不利的科學證據這樣的荒謬想法。於是古爾德就在斯凱利亞法官撰寫的意見中尋找解釋,結果他覺得答案是因為這位法官認為進化論是關乎生命來源的一套理論。
古爾德後來寫了一篇文章要更正“斯凱利亞法官的誤解”,試圖澄清此事。他說:「進化論不是研究生命最終極的來源,不是得知生命最深奧意義的途徑。」探討生命最初是怎樣在地球上出現的,這是其他科學的任務,因為進化論只研究生命產生之後的變化。這位法官不明白進化論在研究對象方面的嚴格限定,所以才會產生誤解,以為對進化論可能有任何合乎理性的異議。
古爾德講的是「實話」。
演化論~最早的一本書就是「物種原始」,是「物種」的原始不是「生命」的原始。
演化理論無論在任何時代都只闡述「生物變化」而不是「生物產生」(不管是漸變、躍變、中性理論、平衡中斷…)。
生物起源是古生物學(去挖)與生物化學(去實驗)的事情,而不是演化論的事情。
其實,斯凱利亞法官用“進化”一詞,是與科學家的用法一致的––不但包括生物進化,也包括“前生物進化”或“化學進化”,這個理論是要試圖解釋生命如何從無生命的化學元素進化而來。生物進化只是宏大的自然演進過程的一部分,後者要解釋從宇宙大爆炸以來的一切東西的來源,然而卻不容許造物主在其中扮演任何角色。如果達爾文主義者要把造物主拒於千里之外,他們必須對生命來源有自然主義的解釋。
開始栽贓「演化」論(就上面的進化~有點想改~= =)必須怎樣怎樣~
真當演化論是上帝了,啥都要管~包括大霹靂~
告訴這位虎爛老兄與所有神創論想虎爛或者已經虎爛下去的傢伙,演化論才不管你物種演化之外有沒有神,大霹靂是唯物的還是烏龜打噴嚏造成的,自有物理學去研究。
「如果達爾文主義者要把造物主拒於千里之外,他們必須對生命來源有自然主義的解釋。」
告訴你,演化論「不」解釋!
對“前生物進化”的臆測,在《物種起源》問世不久,就開始由達爾文的德國支持者恩斯特‧海克爾首先開河。但達爾文自己也於
1871 年在這方面作了一些貢獻。他在一封信上說:
常有人說目前地球上早就具備了當初產生頭一個生物的條件。假如(啊!多麼不肯定的假如!)我們能想像在某一個溫暖的小湖中,具有各式各樣的氨、磷酸鹽類、光線、熱能、電能等等,一種蛋白質化合物得以形成,並經歷種種複雜的變化。這種物質如在今天產生的話,它會立刻被破壞或被吸收。然而,在當時生物還沒有出現之前卻不會這樣。
信是論文?(達爾文若寫情書代表什麼?達爾文正在研究愛?)
白爛也得有個極限~~= =
羅伯特‧夏皮羅在 1986
年著的書中注意到達爾文上面這段似乎不經意的說法,「竟然與今天的知識相當符合,如果不是因為他有遠見,就是說明多年來生命來源的研究沒有什麼進步」。25
年前,“前生物進化”的研究似乎驟然就要看到一項驚人的成就,但今天這學問恐怕不比達爾文在世時進步多少。
抄一些基督教徒的說法~當有人質疑聖經千年不變、可能退流行的時候,教徒常說︰
「真理沒必要改變,改變了就不是真理。」
要解釋當初生命如何開始,最基本的難題是生物的結構太複雜了。僅從理論上說,除非生物已經存在,而且能夠繁殖,不然達爾文式的選擇毫無設計的功能。達爾文的信徒可想像一個變異了的嚙齒動物(rodent)會在腳趾之間產生了網狀組織,因而在適者生存的原則上取得優勢,這特徵在一群動物中遺傳下去。加上繼續的變異後,也許最後產生了會飛翔的有翼動物。然而這想法要全靠這嚙齒動物必須繁殖後代,來繼承變異後的特徵。但是化學元素卻不會產生後代,因此必須要有化學作用來讓”繁殖”與”選擇”發揮其功能。
生物結構「一開始」就複雜?
還在作夢嗎?
研究顯示,「脂小球」確實有類似生命的「行為」。
http://www.cdshishi.net/student/0000411/dqsmds.htm
50 年代的早期,當斯坦利‧米勒還在芝加哥大學教授哈羅德‧尤裡手下做研究生時,化學進化論這項研究達到最高的成果。在一些模擬地球早年狀況的氣體中,米勒用電流產生火花而得到分量極少的兩種氨基酸。因為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所以後者有時被稱為生命的建築原料。在以後的實驗中,化學家用米勒和尤裡的實驗模式得到了其他氨基酸以及更複雜的化合物。因此某些樂觀的人士就下結論說,建造生命需要的化學元素,在地球早期就已大量存在了。
原來早在 20
年代時,俄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奧巴林及英國科學家霍爾丹等人已經推出一套關於化學進化的學說,而米勒及其老師尤裡所做的實驗“部分地”證實了該理論。奧巴林及霍爾丹的理論模式首先假定地球早年的大氣層中有一種完全是“還原性”的氣體,諸如甲烷、氫、及氨,但很少或甚至毫無氧氣。其次,他們推論,地球上的能量,譬如像米勒所用的電火花,可能使那些氣體互相作用成為生命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然後,霍爾丹說:「這些化合物積累起來,直到當年原始海洋變成如同熱烘烘但濃度不算高的湯羹。」這些詞句經常出現在這種科學“傳說”和一般公眾展覽中,成為早期地球生命的源頭。最後,這個理論最重要的也是最神秘的一點,是生命就莫名其妙地從原始湯羹中變化出來了。
還不如說是「湊」出來的~
上述米勒和尤裡實驗的有限度的成功後,不久就是科學界慶祝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
100 周年紀念的 1959
年,這時真是新達爾文主義以為可標榜凱旋的高潮期,同時也是原子能最受尊崇的時期,人們以為一切奧秘都可用科學研究來解釋。當年的樂觀氣氛讓人以為在實驗室裡已創造了生命,幾乎好像電影《科學怪人》的弗朗肯斯坦醫生所用的方法一樣!然而,到了
80
年代,專家們開始用懷疑的眼光來檢討奧巴林和霍爾丹的化學進化理論的每一項細節。
地球化學家今天讓我們知道,地球早年的氣層可能並非具有像米勒實驗中所模擬的純粹“還原性”的氣體。就算在最理想的實驗狀況中,有些生命構造必需的化合物都無法產生。令人最氣餒的批判來自一些化學家,他們指出地球初期產生的有機化合物會繼續被毀壞而不能用來“建造”生命,這簡直等於把原始湯羹弄糟了!嚴格來說,原始湯羹可能根本沒有存在過;既然如此,則在還原性氣體中通過電火花製成微量的氨基酸,與生命來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地球化學家今天讓我們知道,地球早年的氣層可能並非具有像米勒實驗中所模擬的純粹“還原性”的氣體」,不知道是哪位「地球化學家」?
又是「有些」又是「一些」….到底是哪些?
(原始地球有什麼氣體,看看我們的鄰居星球就差不多可以標出來)
米勒實驗的用途在於證明「生命的根本物質」(胺基酸)會在古代自然產生,作類似實驗的也不只他一個,提出生物起源理論的也不只一家。
(1)Harold.Urey和Stanley Miller:將甲烷、氨、氫與水汽(模仿地球初期的大氣成份),在一特殊的裝置裏,作強力放電的處理(模仿原始地球強大的放電與高能射線),結果發現產生了胺基酸分子(amino acid),胺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單體。
(2)Sidney W. Fox等:將18—20種的胺基酸,混合加熱到熔點,可以製造有蛋白質特徵的錐狀構造。把氨基酸組合一起就成為蛋白質,而蛋白質就是生物中重要的組成份。
(3)Melvin Calvin等:以珈瑪射線(γ—ray)作用於模擬地球初期的大氣成分,結果發現產生了嘧啶(pyrimidines)和嘌呤(purines)等屬於核酸的物質,而嘌呤和嘧啶是遺傳基因的主要成分。
雖然上述說法對米勒、尤裡實驗的評價不高,我目前暫時不理會這點,免得在討論問題主要上分心。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早期地球上具有生命構造所必需的化合物,我們還是面對死路一條,因為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在原始湯羹中互碰互撞的化合物會有產生生命的趨向。雖然今天用高明的科技可以複製生命系統中的某些部分,但科學家用盡他們的智慧尚且不能直接從氨基酸及糖類製造出細胞來,那麼當年還沒有科學家智慧的時候,怎能施出這樣的招術呢?
自然是沒有「智慧」,但是不代表它沒有「時間」和「數量」。
有哪個科學家可以花上幾「億」年時間讓幾乎覆蓋一整個星球水體的「試料」自己去亂碰的?
又當科學家萬能來著~
最簡單又能獨立生存的生物是單細胞細菌,可說是一種最小型的、極其複雜的結構,最具尖端科技的太空船與活細胞相比,只顯出太空船的粗糙。就算我們看比細菌簡單不知多少萬倍的東西(例如核酸),假定它可以開始達爾文式的進化,就算可能經過了數以億年計算的光陰,借偶然機遇組成構造的概率,實在低得荒謬無比。
病毒勒?
又繼續虎爛「科學很強,但生物更強,所以生物不是自己冒出來的。」
(科學還真是耶穌啊~只要比科學厲害的東西都是上帝說~)
在此我不必舉出實際的數字,因為指數對一般讀者來說是太難以想像的。我且用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說過的比喻來逼真地指出其概率低小的程度。他說生命從原始湯羹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機會,好比“一陣旋風吹到一片充滿各種破銅爛鐵的廢物堆之後,突然組成了一架波音
747 飛機”。全靠偶然機遇來製造任何東西,簡直就是自然主義者描述的“神跡”。
飛機虎爛「終於」出現了。(從序就開始等到現在)
依照 Talkorigins 考證,機率稻草人是 1985
年立的,至今快二十年了都還有人在講,也許我們該在討論一下一些信仰虔誠(?)的人為什麼喜歡一再重覆誤導人--即使已經被指正過。
http://www.oursci.org/ency/pseudo/040.htm
二、生命起源的概率遊戲
一種流傳頗廣的對進化論的誤解認為,進化是一個概率幾乎等於零的不可能事件。有人比喻說,要進化出一個細胞,就像是讓一陣旋風刮起零件自動組裝成一架波音飛機。神創論的宣傳品也反復宣揚這種論調。
…..
在做這種運算時,我們實際上做了這種假定:這種蛋白質的每一個氨基酸序列都是固定不變的,哪一個位點就應該有哪一種氨基酸。作這一種假定,對不住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實際上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大分子,它並不強求它的每一個位點都只能有特定的氨基酸。許多種蛋白質在不同的物種中都存在,執行同樣的功能,我們稱之為同源蛋白質(意思是它們都是由同一種蛋白質進化而來的),而不同物種的同源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不僅是是一樣,而是非常不一樣,除了功能區的少數重要氨基酸保持不變外,其他的氨基酸就可能一種一個樣。實際上,比較不同物種的同源蛋白,找出這些不變的氨基酸以確定這種蛋白質的功能區,是現在分子生物學的常規方法。比如,血球蛋白在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通過比較不同物種的血紅蛋白,我們發現在140個氨基酸序列中,只有7個是保持不變的。我們姑且把具有這7個位點的所有可能的氨基酸序列稱為候補血紅蛋白,則隨機合成一種候補血紅蛋白的機率是大約等於10^-9,假定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是一秒一次(不必用微言的一秒一百億次),則只需要大約32年的時間。而我們給生命起源提供的時間是以千萬年、億年計的,雖然候補血紅蛋白不一定就有活性,但其中的許多種(完全可能遠遠超過現有的血紅蛋白的種數)肯定會有活性。每32年就可能產生一種,在幾千萬年、幾億年內怎麼可能連一種有功能的血紅蛋白都產生不了?況且,生命起源之初的蛋白質的結構要簡單得多,可能只有幾十個甚至十幾個氨基酸,合成的概率要比血紅蛋白高多了。(注意:我不是說我們現在把20種氨基酸放一塊過32年就能合成一種血紅蛋白。這裏只作概率計算,不管實驗條件。)
而且,我們在做這種概率計算時,假定了氨基酸是隨機組合成蛋白質的。事實上,這種化學過程絕對不是隨機的,受到物理、化學定律的作用,分子與分子之間存在各種物理、化學力,能夠相互吸引或排斥。因此,事實上,其合成概率要比我們計算的高得多。
不管概率多麼高,象微言那樣動輒在負指數上乘以2000,我們還是受不了。可是誰說這2000種蛋白質的合成在生命的起源之初是相關事件,必須同時合成,而且只能合成它們?如前面所說的,在生命的起源階段,別的蛋白質完全可以代替它們,它們相互之間既然不是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的,則它們的合成就不是相關事件,而是獨立事件,微言的計算完全不成立。而且,在生命之初,根本不需要這麼多蛋白質,只要有催化遺傳物質複製和轉譯蛋白質的幾種酶,新的蛋白質就能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現在細胞中的這些蛋白質,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逐漸出現的,並不是同時形成的。自然選擇是一個逐步修改、增減的過程,因此可以讓那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件,變得可能。就象我們用零件組裝波音飛機時,也是一件一件往上裝的,而不是讓所有的零件同時裝上的。
其實達爾文主義者不是必須用科學來解釋這神跡,因為當他們進入最大困境時可以施出哲學辯論的招術。顯然,生命是存在的,如果自然主義式的過程是唯一可接受的解釋,任何難題遲早可以迎刃而解。任何人只要用信心作為觀點,最氣餒的情況可以轉化成為最有利的武器。舉例來說,生命似乎在
40
億年前就已以細胞方式出現,也許地球一冷卻,細胞生命就存在。換句話說,在自然主義論調中可以自己複製的化合物,及以後進化成複雜的細胞結構,必須在地質年代極短暫的時期內形成。像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就不會被短少有限的時日所困擾,他認為宇宙中其他像地球的行星必定也有生物進化。他的理由是:既然地球上早就有生物,那麼生命從無機物進化而來,必是輕而易舉的事。
繼續虎爛~
薩根計算的是特定的智慧人種,而他所謂的「理由」乍看之下好像在說無機物變成生命是「想當然爾」的事,然而實際上他這句之前有談到理由:「此一理論(指無生源論)在科學家知道生命有機物質在原始地球環境下能由無機物合成前便已被提出。」而事實上後面還有尤理一段話談為什麼此一理論難以致信的理由,由此可見該文是在探討無生源論與胚種假說的比較,何謂胚種假說?是指地球最初的生命來自外星。原文出自基督教刊物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962年一月四日第四頁。
斷章取義也有個限度,大律師。
然而可能還是有人並非如此輕易滿足於這種說法。於是就有學者利用宇宙學的“人類原則”來遮掩低得無比的概率。這原理先把宇宙的觀察者––人類––作為出發點。這些學者認為當初生命進化的條件若不具備,我們人類今天就不會存在來談論這題目。他們認為人類知識還是有限,因此覺得生命進化而來的概率太低,但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宇宙。在無限多的宇宙中,最低概率的事情至少會發生過一次,而我們剛好在無窮宇宙中的某一個角落,這裡就剛好具備了生命自然而然進化而來的充足條件。
越來越虎爛囉~
查理‧道金斯可說是具有達爾文的本領——善於把對自己不利之點變成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他甚至詭辯地宣稱生命自然進化雖然概率極低,但這對他們自然主義的信念是有利的。他認為人類的思想特點剛好需要一項如同“神跡”的理論,因為「進化的過程使人類的頭腦有主觀性的意念,會想到概率之低微。這特別適合年齡不超過
100年 的動物。」
所以才會有人批評他~
科學家不能在實驗室中仿製生命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這使道金斯覺得大受鼓舞。科學家同樣無法仿製生物的廣進化–從低等生物進化到高等生物。如果製造生命是輕而易舉的事,自然界必已不斷地重演生命從無到有進化而來的過程,在別的行星亦必定如此。既然事實並非如此,從理論上可預期在實驗室仿製是很困難的。
拍謝~廣演化已經「做」到了。(還包括天然的)
【注一:如果讀者懷疑道金斯這套詭辯不是真的,讀者也許是對的。因為他在書中對那段話做了如下結論:「我說了這麼多,最後還得承認,假如化學家在實驗室中創造了自然而來的生命,我並不會覺得不安,到底我們仍很難精密地計算生命自然進化而來的概率。」】
首先~事後無概率~
第二,生命演化的「概率」,別說分母(所有情況),我們連分子(產生生物情況)都不知道。
既然有人需要用上述的詭辯來說服別人,可見研究生命來源的實驗必定是差得一塌糊塗!那些仍然忠於科學方法來研究這題目,而並不依賴強詞奪理方式的學者,必須尋找生物遺傳系統尚未產生之前的進化過程。今天生物必須具有的是三種互相牽連的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是用來積存遺傳信息,及傳遞信息給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則負責管理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執行細胞中的化學作用。一套生命自然進化的理論必須假定當初只有三種物質中一種的存在及繁殖。那最先出現的是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還是蛋白質呢?而最先出現的分子在另兩種缺位的情況下又怎樣運作和進化呢?
DNA與RNA有自我複製機制,這不是問題。
這律師先生忘記RNA也是遺傳物質,許多病毒遺傳物質用的就是「RNA」(包括AIDS的HIV病毒,需要得過一次才會印象深刻?)
而且其實不只,磷脂質小球(用於形成細胞)也是一個生命起源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些問題構成了今天研究生命來源的主題,而目前有數種不同的理論要爭取人們的注意。我在此只很簡單地描述幾項較領先的理論,因為很多其他的書已詳述這類研究,而大家都公認並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具有充分的實驗證據。
有一段時期最流行的學說是所謂“裸基因”,或稱為“先有核糖核酸”理論。
換句話說,就是核糖核酸不知怎的就照本身的構造而衍生自己,以後再演化成為最簡單的生物。核糖核酸受推崇被放在這地位上,是因為它不但能夠具有遺傳的信息,而且還有點像蛋白質似的,有觸媒(catalyst)的功能。在這種構想下,核糖核酸也許開始了最原始生命的進化,最後還形成了脫氧核糖核酸及蛋白質。
RNA最早假說~~
「不知怎的」…..
和平常一樣︰轉錄(這也是有電性問題的,所以機率不是4的N次方)
當然,能夠想像或構想一個理論,與可能用實驗證明出來,還有天壤之別!從本書前面幾章我們知道:就算經過了幾十億年,達爾文式的選擇功能並沒有足夠力量,可以使一個分子或一個細胞演變成以後數以萬計的複雜植物動物。雖然一般研究生命來源的化學家,對生物進化的達爾文主義深信不疑,但是,他們也深知,早年地球上核糖核酸靠自己繁殖形成的學說是充滿疑難的。在
1989 年的《自然》週刊上,一位學者 G. F.
喬伊斯寫了一篇很長的論文,來討論這學說的層層困難。他的結論是「RNA可能在生命開始前就已產生之說,其說服力並不強。因為它很難在初期地球上大量地自然形成。」像其他曾經被認為有前途的學說一樣,“先有核糖核酸”的理論無法在詳細察驗下立足。
前幾章的稻草人?
不知道是哪個平行異世界的達爾文~律師先生還是回去「那邊」找他吧,順便學學李連杰把那邊的自己幹掉接收威能,祝你早日練成「厚臉皮無限」戰神級,不過不要回來了。
包括「RNA最早假說」在內,科學界對於「生物的起源」不只一種說法,詹腓力再度表現出他大外行的本事,以為幹掉「RNA最早假說」可以對演化論造成傷害。
當然~如前所說,演化論是「物種原始」不是「生命原始」,就算今天冒出一個「矽晶最早假說」也不會動搖到演化論的一根毛。
喬伊斯認為,核糖核酸是在某一種較簡單的遺傳系統下進化而來,而這系統今天已不存在。在一本有趣的書,名叫《生命來源的七項線索》(Seven
Clues to the Origin of Life)中,凱恩斯‧史密斯提出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意見。雖然學說有點怪異,他還是認為黏土的結晶體有某種性質,可以作為有機生命前身的”礦物生命”。根據達爾文主義的設想,自然選擇會偏愛那些效率較高的黏土複製物,因而把路舖好,讓有機化合物最後壟斷了全部遺傳及複製的功能,以致慢慢演變為初期的生命。
對我來說,以礦石作為原始生命的來源,很富想像力,但這學說毫無任何實驗性的證據。德國生物化學家克勞斯‧多斯說過:「對於每天面對實驗事實的生物化學家及分子生物學家來說,這礦土為生命來源的理論,是不可思議的。」平常,這樣的話早就可以成為唾棄這理論的理由,然而很多科學家仍認真地考慮這個學說,是因為沒有別的更好的理論可以代替!
黏土礦說只是生物來源的其中一個說法,結果大律師用什麼方法反駁?「沒有證據!」(至於人家史密斯寫那麼大一本書幹什麼就完全不提)「某大科學家說不合理!」
生物起源說法多了,而且個個都有證據。(包括「外星源論」在內)
當然是實驗證據,那種東西能挖出化石才是奇蹟~~= =
其他還有諸如”先有蛋白質”的想法,曾經一度失勢,但現在又好像捲土重來,因為“先有核糖核酸”的說法遭到了太多的批判。的確,沒有實驗證據支持任何一種理論,反而為毫無限制的臆測打開了大門(
只是創造論卻不被考慮)。在 1988
年的一篇對各種生命來源學說的評論中,多斯的結論是「目前每一項這類的學說,不管理論或實驗,若不是不得要領,就是顯示我們的無知。」上述喬伊斯
1989
年的長篇論文在作總結時,提到研究生命來源的科學家,已經習慣於接受“沒有意義的實驗結果”,與非常刻骨銘心的挫折感!
「沒有實驗證據」?詹大律師還在作夢?
最大的「挫折」在於這所有的最早假說都沒有辦法證「實」,生命的起源甚至可能不只「一種最早」。
而這些「挫折」和演化論還是沒有關係。
既然在實驗上取得成果的前途不佳,有些科學家乾脆就從計算機模擬方式下手,以免碰到實驗性的障礙。1990
年在《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提到“自然而然的自身組合”,是根據一項前提:非常複雜的有動力性的系統,就算完全沒有任何選擇的壓力,照樣可以變成井井有條的狀況。看起來似乎這與熱力學第二定律有所抵觸,因為這個定律說明萬物都越變越亂,就是所謂“熵”(entropy)
的數值越來越高。但是因為地球不斷向太陽支取能源,所以熱力學定律還可讓自身組合的現象產生。舉例來說,在自然界就經常看到深具結構性的雪花或礦物晶體。況且,一般科學家已經假定生命是自生自發而來,以後不斷進化到更複雜的結構。果真如此,那麼萬物當然需要具有自發性的自我組合能力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第二定律亂搞。
熱力學第二定律:
封閉系統中,總熵值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神創論者的問題是「封閉系統」,地球、生物都不是「封閉系統」,他們都不斷接受來自太陽與環境的能量,令熵值在「局部」呈現「減少」態勢。
拷個LUCIFEROUS的文章:
學過熱力學(Thermodynamics)的人可能會問,那既然生命皆是由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愈演化愈有組織,一直到今日的精巧人類與各種生物,很明顯與第二定律裡說的「自然界的演變一定朝亂度大(Entropy increase)的方向進行」相矛盾。
聽起來又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只可惜這些物理學家一定沒讀過(通)生物學,甚至也沒把熱力學完全唸懂。生物攝取食物,吸收養份,或化為能量利用,或製造身體組織,或排泄廢棄物於體外,全部牽涉到熱能的喪失。而這輸出功率小於輸入功率(Output<Input)的現象,正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精髓。生物的確是愈演化愈精密,可是就整個大環境來說,生物排放出的熱與廢料,仍然使整個系統的淨亂度(Net Entropy)有增無減。這就像是冷氣機可以冷卻室內的溫度,造成室內氣溫下降、亂度減低,卻相對地更加升高了室外的氣溫和亂度(並不是所有的電能都用在傳熱上,有些反而化作熱量散失了)。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冷氣機仍然造成全宇宙亂度的提升。
運用這種假設,科學家可以設計一些電腦模式來模擬生命起源及其進化。至於這模式與現實有何關聯,倒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根據《科學》雜誌上喬伊斯教授的看法,「提倡自我組合學說的人,都承認其理論只是建築在抽像的數學原理及新穎的電腦模式上,而不是基於經驗性的資料及實驗結果上。他們這種研究,要說服主流的生物學家,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
生物起源~和演化無關。
1995年3月(1991的書沒寫是很正常的~),在洛杉磯召開了「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起源」的國際會議,與會的物理、化學、天文學家大多數認為「沒有手性就沒有生命」、「手性起源先於生命」。(手性是啥?簡單說就是左旋右旋啦~)
目前世界上多數學者否認神秘的生命選擇力,不同意「自發的對稱性破缺」的說法,主張尋找物理緣由。其中最有吸引力的看法是,宇稱不守恒的弱相互作用(這是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時的重要理論成果)通過中性流聯合電磁相互作用,使手性分子兩對映體的電子鍵能有差別,這個差別大約為10-19電子伏/分子。然後通過非平衡相變和自催化機制逐步放大,最後形成手性分子。…..
全文很長~
http://61.142.127.149/resource/gz/gzhx/hxbl/yzdqsm/20000044zw_0021.htm
把無法解決的項目假定成為事實,是逃避難題的一個方法;另一個方法是把難題推移到太空去!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這位脫氧核糖核酸構造的發現人之一,就乾脆採用這策略。他非常瞭解細胞生命驚人的複雜結構,也深深知道,從地球開始形成到現在,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讓無機物進化成生物。因此他就猜想,在別的行星上可能有較適宜的條件促成化學進化。
這叫做「外星源論」。
外星源論的證據就是隕石,由宇宙來到這個星球的隕石可能帶著「生命的根源」。
http://www.bud.org.tw/chen/chenAs36.htm
一種「新型」(因為證據蠻新的)的「舊理論」(因為點子很舊)~:P
這策略免不了引起另一個難題:生命如何從別的行星運載到地球來?他與一位同事勒斯利‧奧格爾合寫了一篇論文,以後又自己出版了一本專書,來提倡一個叫做“有方向的泛生源論”的理論。他的想法是,在別的行星上,有一個超文明的民族,深恐他們自己會滅種,就用太空船把最簡單的初期生物運送到地球上來。因為離開地球太遠,這些有高度智慧的民族無法親自前來,所以只能運送類似細菌的生物來。因為後者有強韌的生存力量,所以並沒有在無情的太空旅途及環境中消滅掉。
「深恐他們自己會滅種」結果不自己移民,派一些原始生物來…= =6
如果是小說的話倒是很精采~~
這泛生源論有什麼科學證據呢?克裡克的書上說,如果他的理論是對的,世上的細菌細胞應該突然出現,而不會有任何比這些生物更簡單形式的前身。另外,我們也會預料地上最早期的生物只是稍有相似關係而已,其實是應該非常殊異分明的。因為這生物的前身只存在於原來出發地的行星上,所以地球上找不到它們的更簡單的祖先。克裡克認為地球上的情況正是如此:古細菌(archaebacteria)與真細菌(eubacteria)非常不同,不可能在地球上有限的時間從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然而它們卻有共同的遺傳系統,所以勢必有一個祖先在別的星球上。任何想譏笑這理論的人應該三思而後行,因為克裡克學說中看不見的外星人,其實不次於世上達爾文主義者要搬弄出來的生物祖先,兩者同樣是隱然無形的!
至於怎麼個隱然無形法,完全不提,事實上上面幾段下來,詹大律師除了一再提出一堆科學家所提的困難與瓶頸外,他自己本人對於上述學說一句隱然無形就把他們全部打進死胡同,原來科學可以這樣做?
再者Crick這個外星源論只是提供一個「可能的」地球生命來源假設,他自己十分清楚化學生物來源。同時他也在其外星源論中也談到外星人本身是演化來的。
克裡克最蔑視的就是那些在生命起源這個題目上把功勞歸於一位超自然的造物主而不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可惜他的“有方向的泛生源論”還不是一樣?既然外星人無法親自來到地球,人類照樣無法親自旅行到他們的星球去觀察生命的來源。看來以科學方法研究生命來源是毫無前途的,好像上帝認為者只是屬於自己的事似的。
外星人跟上帝哪一個比較合理?把一個外星人打成訴諸無知,以掩飾自己訴諸無知的窘境。
而這和演化論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
「物種原始」不會因為大律師的亂ㄠ就變成「生命原始」。
像克裡克這樣有名望的科學家,還得捧出無法查證的外星人來做幌子,恐怕我們非問不可:化學進化是否面臨死路一條?儘管實驗沒有結果,但是很多科學家還有充足的信心認為這個難題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解決。我們如果要瞭解他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的信念,就需要考察這個領域中的最基本的思想問題––科學家看生命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化學進化固然還在許多推測的階段,但推測本來就是科學的一部份,重要的是推測出一個能供研究的假說,只要能供研究,就符合科學,這包括外星源論在內。
在上述《生命來源的七項線索》一書中,凱恩斯‧史密斯替我們解釋達爾文主義對生命一詞的理念。他說:「生命是進化而來」,而自然選擇是進化過程必需的作用。生物目的是「要生存,要競爭,要在逆境中留存後代」。因此化學進化論的任務是要得知(或說要想像),最簡單的化學元素如何互相組合,如何靠著自然選擇的原則來競爭來繁殖。在這觀點中,自然選擇不但是對生命出現發生作用的功能,更是生命定義的特徵。
自行加入「想像」二字?得知元素如何結合當然要實驗以確認,當然,創造論的人也總認為實驗室內的東西是人在「限定條件下」搞出來的
= =||| 反正隨便他們講。
Cairns-Smith是「黏土生物假說」(黏土礦說)最知名的擁護者。
拷一下《生命來源的七項線索》的「導讀」:
Cairns-Smith, A.G., Seven Clues to the Origin of Life. (199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39828-2.)
Cairns-Smith is the best-known proponent of the “clay life” hypothesis. This book describes what Cairns-Smith believes to be the main problems with “standard” abiogenesis scenarios, and an overview of his own. The book is readable but non-technical and not referenced (it is a layman’s version of Genetic Takeover, which is technical and well-referenced).
在此詹腓力再度拿出他的拿手本事,把「生物學界內的爭議」摸出來打「演化論」,不過似乎沒想過這和演化論「無關」(演化不講生命起源)。
達爾文的慈悲?留一個空格給耶和華這個「難神」棲身??~~:P
如果生命的定義是“借自然選擇而進化的物質”,當然科學家會滿有信心也有理由預期最後總會有進化方式的解釋。如果達爾文在
1859
年解釋了複雜多樣的生物如何從最簡單的單細胞進化而來,那麼日新月異的科學更能探討最原始生命的來源。可是,萬一達爾文錯了,萬一自然選擇並沒有達爾文主義者想像的超越的創造力量,那麼化學進化論者的努力必定徒然,正像中古時期的煉丹術士要把鉛變成金一樣!
凱恩斯-史密斯雖然在哲學上採納達爾文主義對生命的定義,然而當他描述所觀察到的事實時,卻不得不說:
生命的定義…「借自然選擇而進化的物質」?……O o|||
哪國的定義??(哪天出現個外星生命且不是天擇來的,大概不叫生命?)
「萬一達爾文錯了,萬一自然選擇並沒有達爾文主義者想像的超越的創造力量」,先不論後面這句根本就是詹腓力的唬爛(超越的…超越什麼屁?…= =),要就去證明達爾文錯了,不然這「萬一」也不過是廢物罷了。
「萬一」我是耶和華、「萬一」我是諸神之神、「萬一」我一拳可以幹掉所有唬爛大王、「萬一」…、「萬一」……
萬一復萬一,萬一何其多~~~= =
科學在哪裡?在「萬一」中??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生物有其內在的靈巧,看起來好像是全部被設計而來,好像是有目的……一個最明顯的特色,乃是我們能想像的最簡單的生物,與地球當初能形成的物質,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最麻煩的是生物運作時,沒有複雜的功能就無法生存。
把生命來源跟物種原始搞混,是第一個錯,把達爾文當作演化論者的神,是第二個錯,講了那麼多廢話完全沒有正式反駁,是莫名奇妙。
凱恩斯‧史密斯也描述生物遺傳信息系統如何具有“信息”,如何儲存在每一個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的“圖書館”裡,如何藉著“轉錄”(transcribe)及“轉譯”(translate)而製造蛋白質。他用的詞語與別的作者討論生命來源時用詞相同,差不多每人都強調,生命看起來是被設計的,是有目的的,而最簡單的生物細胞就具有無比的複雜構造,必須每一複雜的部分恰好配合,才能使細胞繼續生存。他們討論蛋白質的產生,所用的詞語簡直就是智慧生命互相溝通時的描述,包括“信息”、“程式”、“語言”、“資訊”、“密碼”、“解碼”、“圖書館”等等。
因為「擬人化」的用詞所以「簡直是智慧生命…」?伊索寓言原來是真的。
哈哈~~~
如上面Yenchin所言,用擬人化語詞的不代表就是「特創」(不管是耶和華創、女媧創還是M78星雲外星人創),因為寫書看書的都是人~
「血一般紅」的雲霞不代表這片雲是血作的,「鬼斧神工」的橫貫公路更不是鬼神開出來的。
「轉錄」、「轉譯」是生化定死的名詞,除非Smith想學詹大律師隨便掰名詞定義,否則是不能改的。
圖書館-或者訊息庫、或者其他一堆囤積「訊息」的空間名稱,通通是代稱這個擁有龐大遺傳訊息的「東西」,畢竟這是寫給人看的東西,光只有一堆010111001001(電腦語言,如果是「DNA語言」的話就是四元語言:ATGCGTGGTCAGTCT….)是沒人看得懂的~~= =
至於這種寫給「人」看的方法是不是代表作者「強調生命看起來是被設計的,是有目的的」,那就請看看伊索寓言和獅子王是不是真的吧~~= =6
為什麼不能爽快地考慮一項明顯的可能性——生命是一位有智慧的造物主所創造的?【注二:凱恩斯‧史密斯的答案是他寧願採取多數科學家的偏見。換句話說,自從達爾文開始,對超自然力量的任何考慮都從生物界被驅逐了,他們要把這種「驅魔(exorcism)行動延伸到生命來源的領域裡」。】科學絕對不會因此而走投無路,因為還有很多的事要做,諸如遺傳信息是如何詳細地傳達,整個生命系統如何運作等等。科學家不會因此失去啟發性的研究任務,唯一失去的是以為對自然界能夠完全操縱的狂想。他們會面對一項可能性––在自然界背後,有另外的實在是超越科學的。
開始推銷上帝?還有智慧造物主為什麼是「明顯的可能」?化學變化不用上帝就能發生,突變不用上帝就能發生,請問所謂「智慧造物主」在哪裏?還有科學,不管是哪一門本來就要把超自然力量(的考量)驅逐出去,如此才有(客觀)的實驗結果,自由落體還要考慮有上帝托住?
如遙遠的前面所述,科學上「找不到」這個『多餘的』有智慧的造物主。
科學不需要這個多餘的前設,當然這個「有智慧的造物主」是誰,在科學界中~掛上耶和華或者女媧氏(順便拿把天晶神劍)、甚至元始天魔外帶十魔兵,意義都是一樣的。
這個意義叫做:多餘
接著,詹腓力一樣拿出他「自認為的」科學的自大,聲稱「科學家…唯一失去的是以為對自然界能夠完全操縱的狂想。」
前面也一直在說,「自然科學」是敘述自然的工具,一切科學與科技都不能「違逆自然」,縱使有「看似」違逆自然的情況,也是在「順應自然」的條件下發生的,如冷氣機與噴泉都是如此。
當然,任何還有頭腦的人都知道這種「借用自然之力」的方法不可能「完全操縱(更改)自然」。
簡單的說,如動畫「Slayers」中,魔法師可以借用赤眼魔王魔力打出「龍破斬」,可是你有辦法用龍破斬幹掉赤眼魔王嗎?(跟魔王借力來幹掉魔王本身,白痴都知道不可能)
科學借用的是「自然之力」,要靠這個借來的東西操縱自然,和向赤眼魔王借力來幹掉赤眼魔王有什麼兩樣~~= =
「耶和華呀~請借我幹掉你的力量…」耶和華會理你才有鬼~= =
至於「他們會面對一項可能性––在自然界背後,有另外的實在是超越科學的。」這句話一樣顯明了詹腓力對邏輯的誤用(濫用?裝死的故意亂用??)。
「借用自然力」的科學無法「完全操縱自然」所以「自然背後有超越科學的實體」?
繼續用Slayers的例子,「借用赤眼魔王力量」的龍破斬無法「打敗(OR控制OR操縱)赤眼魔王,所以「赤眼魔王背後有個超越黑魔法的實體」…金色魔王??
改用耶和華的例子~向耶和華借來力量不能控制耶和華,所以耶和華後面有個超越耶和華的實體…
不知道是不是混沌之神「卡奧斯」?……….XD
然而,他們絕對不肯容納這可能性。理由是什麼,且看以下兩章,自有分曉。
聲明句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