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 誤導古中文?
原始網頁:
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home/area/feedback/negative_22july2002.asp
(AiG,創世紀的答案~神創組織。)
翻譯:Yenchin
原文:AiG的Don Batten回應為黃色,信件為白色
批駁:Yenchin水藍,mocear粉紅
從這篇文章看來,根本就是故意誤導~~= =6
這封信來自一位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信徒 Peter Seebach,他允許他的名字公開。他提供一個非信者網站,在那邊他被反基者不公平地攻擊基督教兄弟們誤用中文字研究以支持中國人和其他人自創世、伊甸園、墮落和洪水等有著共通歷史。參閱我們在這方面的主題:Q&A: Linguistics — Are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related to Genesis?他的信件在這邊登出,並刪除連結 (我們的信件規則清楚表示不得廣告其他網頁)。由唐恩‧巴騰博士逐點回應。
這就是 AiG 的龜縮政策,何不讓讀者們也連到所謂的「非信者網站」看那些「反基者」如何「不公平地攻擊基督教兄弟」?何不讓讀者們看看「反基者」如何指控「誤用中文字研究」?心中有理的人是不會怕讀者們的比較。
不能廣告其他網頁,至於廣告自己和聖經的網頁就馬馬虎虎?
從原始網頁可知,他所有的超連結廣告的是:
1.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Chinese/
2.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home/area/feedback/negative_22july2002.asp#promise
3.http://www.biblegateway.com/cgi-bin/bible?passage=….(聖經)
前兩個也就罷了,第三個明顯不是「AiG」,廣告「其他網頁」的罪名是跑不掉的啦~XD
Hi! 我寫信來是想表示,我認為貴網頁一些內容不符和我對於一個模糊不清的主題的知識,可能有上億人對於它很熟悉。
中文。
的確,中文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值得研究。我們都同意!這就是為什麼 AiG 的網頁有中文版。
然後從來沒更新過,到現在內容還少得可憐。快點更新啦,連線板的狗狗天兵文水準越來越差說,而且「發現學院」那些白爛也好像沒什麼新東西出來。
中文~很可能才是正宗「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文字」。
貴網站宣稱中文字以及它們和創世紀的關係,不幸地,是基於一些...(注:這裡被Don Batten切斷來回應)
我必須指出中文字的分析所得到的論述強度並非只是基於一些想像的可能性。我本來也很懷疑,我的同事也是;因為「好得不像真的」。但在看過幾百個連貫性高的字,尤其是最早的甲骨文-比摩西還早文字-,以及金文後我已經完全被中文字研究所說服。這些研究顯示,無庸置疑地,中文書寫是由象形文字來的;亦即,具有宗教義意的文字。讀者們可以參考較近的著作「上帝給中國人的應許」,由 Nelson, Broadberry 和 Tong Chock,1997 年發行、「上帝和古中國人」,由王氏和 Nelson 合著(1999),以及「中文字的起源」由 Nelson, Broadberry 和王氏合著 (2001)。Seebach 先生忽略了這些作品,選擇性地評判了一個上述作者認為只具雛形的研究─一個 1979 的著作。之後的著作便是針對該著作所受到的懷疑性批評的回應。
Nelson 全名 Ethel Nelson中文名字「李美基」,被基督許多網頁吹捧為「中國學家」,但在 AiG 上面所列,她是一位退休的病理學家。
Broadberry 是 Richard E. Broadberry,中文名字鮑博瑞,是免疫血液學家 (他的太太是台灣血庫學之母林媽利),Tong Chock 全名 Ginger Tong Chock,中文名字唐妙娟,應該是中國人沒錯,下面有列出她的背景,企圖把它跟中國文字扯在一起,書法當然是一種藝術,但毛筆是秦朝的事了,而且查史丹佛大學的人文暨科學院,裏面可以和「中國藝術」扯在一起的有不少,包括「亞洲語言」所,如果她的背景真的夠堅強,何不直言?王氏全名 Samuel Wang,是一位來自大陸的信徒,背景如何找不到資料。
書法是藝術沒錯,不過「蒙恬之前無書法」~~XD
更何況「甲骨文」也不是用「寫」的寫在龜殼和牛骨上的。
而從這幾位的背景來看,可以知道這些人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都是文字學外行。
雖然說踹人要踹內容,但我花了這些功夫查他們的權威性,目的和古爾德就詹腓力的背景所談的一樣,看他們知不知道他們談的研究的情況、學界的理論等。我想從我找到的這些來看,恐怕權威性要降低一些了。
另外,文中所說的 1979 的著作,是一位 C.H. Kang 和李美基合著的「發現創世紀」(The Discovery of Genesis)。
在這之前的批評都針對「楷書」而來(因為這些人確實拿楷書來搞笑),因此AiG終於也「進化」了,改聲稱他們用的是甲骨文,但最糟糕的是,這造成許多自己吹的東西當場被自己破了功。
為了圓一個有少數缺陷的謊,得說更多的謊、造就更多缺陷~
殷鑑~XD
注意到這些研究的作者們,就像原本 1979 的書一樣,包含中文讀、寫流利的人 (不像批評者那樣)。的確,Ginger Tong Chock 博士,「上帝給中國人的應許」的共同作者,在史丹佛大學中文藝術方面獲得她的博士學位 (中文藝術包含書寫-中國人傳統上認為書法是一種藝術)。其他母語是中文的人也都加入這些研究。來自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的人都曾涉入這項主題並發表中文的文章、書籍和錄影帶,顯然是針對華人觀眾。這絕非是像批判者所說的,不懂中文的西方人的大雜燴作業。
就算是土生土長中國人也不一定了解中文字的來龍去脈,這光從一票人可以被這些唬爛物給誤導就知道。這情況就像你隨便問一個美國人英文字怎麼來的,也不見得人人答得出來,故訴諸「母語是中文」的權威實在毫無意義。
根據他的說法,任何一個使用中文的人都有資格說他的說法是唬爛的,連說文解字都省下來了。
「中文藝術包含書寫-中國人傳統上認為書法是一種藝術」,試圖硬ㄠ唐妙娟有文字解釋的「資格」。
只可惜,甲骨文和金文都不是寫出來的東西,當然也不可能作為「藝術」,考古可能還對它比較有研究一些。
我不常說中文 (我讀得比較多,說得比較少-這是可能的,因為中文大多是形符,字體表現的是字意而不是發音。)但我有跟一些講中文的人利用翻譯,用英文講此一主題,而每一次他們都是毫無反對,樂於接受這項資訊 (而這絕非中國人的禮貌,因為其他的東西他們都有發問!)
所以咧?聽眾是哪些?如果是一群信徒,當然樂於接受,而他們問的問題當然還是針對「比中文字還偉大的基督教教義」,這很容易就能理解。
事實上,中文之中以字形決定字音的「形聲字」(具有聲符和形符兩部分)佔了中文的絕大多數,再次證明這老兄對中文不熟。
OK~現在利用翻譯,有人異議了。
...廣為引用的研究-並,就我所知,全盤錯誤。有許多明顯錯誤被用在所謂的「語源學」上;這些常是極端的,像是宣稱一個符號是「八」,但事實上,「八」的符號並非如此;...
這邊反對者引述的是關於「船」的中文字的分析。三個字根組成的字被詮釋為一個「八口之舟」,而既然諾亞方舟是一艘載了八個人的船,這便是該中文字的起源。我們的批判者在他的網路文章中承認,他對於中文的知識是不完全以及陳舊的。他不反對該字和「舟」的關聯性,因為船隻的現代字便是舟。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古言舟,今言船,如古言履,今言鞋。」,現代字?
從段注可知,「舟」是船的古字,所有與船有關的文字通通從「舟」,「船」、「舵」就是。
「我們的批判者在他的網路文章中承認,他對於中文的知識是不完全以及陳舊的。」如果這可以作為某人唬爛的證據,那麼Don Batten前一段才說「我不常說中文」是否一樣能作為Don Batten畫唬爛的證據?
但在他的網路文章中,他顯示出一種對於「几」這個字根被詮釋為「八」的無知。我曾問一位
這位巴騰博士一直明指暗諷 talk.origins 上的東西是「網路文章」「聊天網站的文章」...云云,充份突顯出其哭夭心態。AiG 連一個正常的科學文章都生不出來,有什麼資格給 TO 貼標簽?
在台灣受教育,熟悉書寫中文的華人這件事。他說「所有人」知道組合船字的字根,是「八」的變體。手寫的時候,人們都把它寫成「八」。
小學教育也是教育,混完九年國教也是受教育,哪一種教育?我學「船」的時候寫的是ㄦ,楷書的「船」也是,不知這位在台灣受教育的人從哪生出這唬爛來的?
倒是有人寫成「几」(上面沒連著就是了)。
同時,國小教育用來「拼字」的方法只是為了好記而產生,本身不見得是正確的,比如說「贏」字和「亡口月貝凡」就無關,其中「凡」也不是「贏」字的最後一個組成是「訊」(去掉言)。
因此這種說法毫無用處。
進一步說,如果我們這位批判者仔細地讀過 1979 的結語,他會發現一個關於這件事的討論,指出古寫法確實是「八」。
說文解字:「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也就是說,就算寫法是八,也不是數字八的意思。
八字的象形:
在他的網路文章中,「口」的詮釋被忽視為其字本身在現代字典中只有嘴巴或開口的意思。然而不須要想太多便能知道「八張嘴巴吃東西」是八個人。雖然現代中文並不精確地如此使用,但它在許多言論表達中都有使用,而言論正代表人。進一步說,比摩西還早的最早的甲骨文書寫顯示原本的字根如此使用─代表一個人。要代表一個人,當然有很多方法 (就像英文中人有很多種字來表示一樣)。
說文:「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古解無他解,請勿曲解。
同時再度暴露Don Batten對中國文字的不熟悉,因為「口」作為「人」的用法至今依舊存在,他那個「被忽視」的說法實在是睜眼說瞎話~~
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0480.htm
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
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雙」、「頭」。如:「三口豬」。
路人,抓個錯誤,冒犯之處還請見諒。<br />
甲骨文已經有毛筆書寫註記了,只是數量不多,蒙恬發明毛筆是錯誤的傳言。<br />
以上是是上文字學時學到的。<br />
還有,從說文解字去解,會發生很多錯誤,因為說文所據的都是篆書,篆書已經經<br />
過筆畫簡繁改造,而且已經被考證出來許慎有解錯的地方。從甲骨文、金文去看是<br />
最接近原意的。
在文字學上,李斯的小篆應該是保留六書原意(其實是「四書」,<br />
注假借是使用方式不是造字原則)的最後一種文字,之後的隸書與<br />
楷書都已經被切過了。<br />
因此使用小篆來說明文字結構的說文還是比用楷書的AIG正確。<br />
我想重點不是什麼會「比較正確」,而是什麼才是最接近本意的。說文本身就有很<br />
多地方解錯,如果真的要批駁一個錯誤的東西,我想找一個也不盡然正確的證據來<br />
反駁並不見得有效。<br />
當然,AIG的說法,基本上稍懂文字學的就知道有錯,但我覺得在論述上,找一個<br />
不盡正確的東西來說明,不太適宜。
就本文所提到的「船」字而言,我並未發現有什麼文字學說法是反對<br />
說文解釋的。<br />
(除了AiG以外)<br />
社會人文的東西一直無法脫離「對錯難明」的情況,因此引用說文的<br />
主要意義在於它是中國文字學的權威著作。<br />
PS:教育部異體字辭典收錄了好幾個版本的文字學解釋唷。
說文解字不是整本全錯吧!拿來使用有何不可呢?<br />
<br />
<br />
其實基督徒相當喜歡把一些不易考證的歷史事跡<br />
<br />
拿來穿鑿附會,往對[傳教]有利的方向去解釋,要是<br />
<br />
我來解釋[船]這個字,我就會說:「聖經作者是因為<br />
<br />
看到中文字[船],才突發奇想掰出[諾亞方舟]故事的」
感謝 Eli 補充/指正<br />
<br />
如果有就文中涉及的文字更新的資料最好,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