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 還是誤導古中文?
在那篇「AiG 誤導古中文?」之後,某位李先生寄信去譙,於是這位不專業的專業人士再度出馬吹噓。看來,下次想寄信去罵的人最好聲稱自己有「中文專業」會比較好。
(不過能兼通中英文又有身命去譙這種唬爛的人,在這世界上大概也沒幾個吧~~
原文:白色為李先生的信,Don Batten回應為黃色。
翻譯批駁:Yenchin水藍,mocear粉紅。
某基督徒對反對他的人說:「批判容易,建造難」,或許有它的道理,不過如果「建造」出來的是這樣的唬爛,我寧可選擇比較簡單、但不違背良心的「批判」。
要建造唬爛~~可不在本山人「信仰」的創世者的善行清單中。
親愛的李先生,
請查閱底下我加入的論點。
敬編者
我剛讀了唐恩‧巴騰博士在「AiG 誤導古中文?」的回應,身為一名比巴騰博士會說、讀、和寫的中國人,我對於我們的語言被誤用以支持他的想法感到氣憤。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語言學家,我一樣能輕易駁斥他的許多點。
首先,這些不是我的想法。我從未宣稱我知道許多關於中文的事,不過我對於所有中國的事物感到興趣(我認為我自己算是中國迷)。如上面引用的文章提到的,這些觀點源自中國學者。這不是如這封信中似乎暗示的,一個無知的西方人(我)誤用中文以達到「西方企圖」。
所謂「源自中國學者」指的是 1979 年那本 The Discovery of Genesis 的共同作者 C.H. Kang(康先生~XD),上面附的連結是該書的 PDF 檔,之前因為看錯一篇文章以為這唬爛來自 1915 年的傳教士,但現在在查這位康先生的來歷後對於這個唬爛的大致歷史較清楚,詳見於後。
有源頭了~嘿嘿
問題是,即使是C.H. Kang,他也只是新加坡人,而新加坡並不屬於「中國」,C.H. Kang頂多算華僑罷了(還是個牧師),一個華僑的說辭,到底有沒有資格當作文字的「中國學者」?
這還有很~~~大的考量空間咧。
作學問時,不免偶爾來一下「訴諸權威」的把戲,不過Don Batten提出的這個權威到底有沒有資格當「權威」?
若說到甲骨文,當然會想到劉鶚(老殘遊記作者,首先發現「龍骨」上的甲骨文並研究之)、郭若沫之類的學者。
而這裡呢?卻連說文解字這本文字學巨著都沒提到~= =6
訴諸權威的把戲也搞不好,真夠廢的。
「船」不是由三部份組成,而是兩部份。在左邊,舟代表一艘小船。在右邊的部份,則是一個字的古音,它也被用在鉛、沿。它不代表每塊鉛有八個口。除了象形外,形聲字是中文發展的另一個方法。連小學生都知道。如果巴騰博士對這觀念不熟的話,我建議他在做出這些大膽但有缺陷的結論前了解多一點。
嗯...這涉及中文發展的歷史 (四千年)。引述的研究 (請讀它們,這些研究都是中文專家做的) 證明原始的中文是象形,這從甲骨文中得知,而字根的使用或組合是後來的事。現代對「船」字的了解確實是它是由兩個部份組成的:左邊代表著其意義而右邊由兩個字根所組成的具有聲符意義。但就像我表示的,這項分析不是基於現代文字,而是中文的最古老形式:甲骨文。
而甲骨文中右邊的聲符確實其來「有字」,所謂的「八口」就是現在的「沇」這個字,又通「兗」,就像在另一篇文章所提的,這個字的本意是山間泥地,故如果要論最早的組合字,「沿」肯定比「船」早。
中文最古老形式?一樣有形聲字。
這裡也顯見這位老兄的中文程度不足,形聲字由「形」、「聲」兩符合併,而且「聲」符不見得得是「單體」的字(象形、指事),也可以是合體的,但不管是單體字還是合體字,聲符就僅具有「聲」的用途,因此「船」、「沿」、「鉛」之間除發音以外毫無共通之處。
這點也能在其他形聲字中發現,如鎂、渼、媄,或者城、誠、晟都是。
合併但還有意義的,該屬六書的「會意」字,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Don Batten如果響硬ㄠ的話,最好是能無視所有古籍,直接將「船」ㄠ成會意字算了。
形聲字怎麼發展的?顯然先出現的是意義。
果真如此,根本不該拿甲骨文打手槍,甲骨文中形聲字佔 34%,怎麼能就甲骨文來研究所謂的「字源」?
注意「船」右邊的聲符是由兩個在其他文獻中有意義的字根所組成的。如果原始書寫有聲符,它應該不會是由兩個有意義的字根所組成 (一個拚音書寫系統,如英文,其符號都是沒有顯著意義的;它們只是符號)。假設「船」的字是在「鉛」和「沿」之前就有的。在「船」字發明,到其他兩者出現之前,聲符的觀念形成了,而許多字根的意思已經模糊,文字的右邊變成和發音連結,於是如果有新的字被發明,它們可以借用已存在的字的右邊以表達其發音。如果「船」已經存在而「鉛」和「沿」有著類似的發音,這可以解釋這些字是怎麼來的。這也解釋為什麼原字字根的意思無法使用在後來的字上。所以你對於現代中文的了解並未和「船」字的來源有所衝突。當然聲符的角色也已經隨著時間而模糊:北平話中「船」、「鉛」、「沿」三者非常不同,而廣東話中三者發音較近,可以反映出他們較早期的發音共同性。但原始發音到底為何,是大家的猜測。
一整段話,明眼人會發現...整個論述是基於他的「假設『船』的字是在『鉛』和『沿』之前」!
這個最重要的關鍵點沒有證明,後面什麼話形同虛設。
要踢爆這段,講難聽一點,根本不須要有中文知識,一樣能踢。基礎薄弱的論述,根本站不住腳。我不須要另外立論丟給他看,有人認為這是耍嘴皮子挑語病,但當立論的人自己都站不住腳時,他的論點根本無法成立,該回去清清頭腦的是他。
Don Batten這個天兵~XD
形聲字所使用的「聲符」本來就是既有的字,因此Don Batten拿著英文這種「拼音書寫系統」來唬爛中文這種「象形文字」的聲符「不會是由兩個有意義的字根所組成」根本就是大放狗屁。
佔有全中文八成左右的形聲字,每一個「聲符」都是「字」,都可以單獨使用,之所以借用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發音」。
照這個天兵的說法來說,其他形聲字(江、河、湖、海、烈…),旁邊的「工」、「可」、「胡」、「每」、「列」都得沒有意思?
耍笨的Don Batten~~= =6
「上帝」從來就不是一個字,而是兩個字組成的,這表示:
1. 和單一字相較,它是較新的字詞。
2. 它從未存在於由單一字詞所組成的第一組中文字彙。
3. 如果「上帝」的觀念很深入,它不會是一個組合字詞,而是單一字,像「人」或「犬」。
的確,就像 (你顯然還沒看)「上帝對中國人的承諾」書中所提,原始甲骨文中對於上帝的字確實只是「帝」。即使是現代中文,它依舊是「至高者」的意思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 1979 發行之漢英字典)。「上」,頂上的意思,可能是後來在天子們據有「帝」的稱呼,以及人民遠離創世者祭拜其他「神明」如祖先 (見羅馬書 1:20-23) 後,加入以區別上帝與其他「神明」。
在這邊講一下基督教版「上帝」的由來,依據巴塞隆納 Autonoma 大學東方國際關係暨國際文化中心主任 Sean Golden的文章,利瑪竇在傳教時,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便是如何將基督教中的文字翻譯,他想到當初保羅在傳教到希臘時見希臘處處都是神殿,於是保羅便對希臘人說他們的一間「未知神」神殿供奉的其實是上帝,此一方式稱為「完全化」,或用網友們比較熟悉的詞,「補完」。於是熟悉孔孟思想的利瑪竇便搜尋儒家經典想比照辦理,因此他把「上帝」「天帝」「天主」拿來說「儒家的上帝即基督教的上帝」,利瑪竇本人傾向於使用「天主」。所以無論如何整套「ABC 神學」體系,其出發點便是傳教士的手法,現在倒還有搞不清楚的華人想跟著起舞繼續凹下去。
補充一點,在利瑪竇之後的傳教士龍華民在研究儒家經典後覺得利瑪竇此一做法實在不可取 (值得一提的是此一做法偏向新教,而當時羅馬教會正面臨新教的興起),他認為不應這麼做,故他想要推展音譯字如「耶和華」「耶火華」,但如此一來無法實現「完全化」,他接受了教會消音,其文件被送去梵帝崗焚燒,不料幾年後,一些文件在教廷和清朝的「禮儀之爭」中浮現,替這爭論加溫。(禮儀之爭:教皇革利免十一世下令在中國的信徒不得祭祖、祭孔等,並禁止使用「上帝」、「天帝」等「較差」的翻譯,結果康熙當然就不爽了,開始限制傳教。教廷到 1939 年才發表公開認錯)。
尚書.堯典(夠老吧),開宗明義第一句:「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如果「帝」字就代表老耶,中國人居然夠種僭越照抄老耶的位置?
整篇堯典一遇到堯(伊祁放勳)說話的時候通通是「帝曰」,可見Don Batten吹的「帝=耶和華」的說法根本就是個屁。
之後的舜典一樣是「帝舜」,一樣「帝」得很高興,連葛屁都不忘「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如果Don Batten還想堅持的話,最好先接受你家老耶已經在舜的時候就「殂落」掉的事實。
別吹什麼「時間過去」,堯典是書經最早的一篇。
詩經注:「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宮。天之最尊者。」這裡的「上帝」居然是北極星(太一)的神格化!
恕我冒犯,但巴騰博士並不了解較現代的中文字彙結構。他所使用的「皇天上帝」例子被錯誤解釋為「天堂之皇上帝」。這個字詞中有四個字,只有「帝」是名詞,「皇」、「天」、和「上」都是為了擴充「帝」的意思而用,而即使是「帝」這個字也並非具有神聖的來歷。「皇」和「帝」事實上引用自古中國傳說中的英雄領袖。始皇帝想要一個比這些領袖更偉大的稱號,因此他才開始正式使用「皇帝」,並常被簡稱為「帝」。我希望現在對於「上帝」不單獨是上帝一事已經很清楚了。要確認這點的話,我會好心地建議巴騰博士請教任何只須知道基本中國歷史的中文老師。
李先生最後一句確實指出問題:許多教師都只有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事實上,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老師們在了解中國真正歷史上有著雙倍的麻煩。首先,歷史被政治化以使其和共產思想結合。比方說在教牛頓,這位也許是史上最偉大科學家時,只在晚年的時候才開始對宗教有興趣。這是一個完全的謊言。此外,有多少學生知道孫逸仙,現代中國之父,是由強烈的基督教信仰所驅使?這只是兩個近代歷史因政治因素被扭曲的例子。又,因為好幾代的人只用簡體字,他們無法閱讀由傳統字體 (在台灣和日本還可學到) 寫成的中文經典。
雖然跟本文大方向無關,但牛頓是唯一神論者,他還寫文章訐譙「三位一體」,而驅使一個人的動力有很多,決非單一因素可概之,國父自傳中也講了,「予自乙酉中法戰爭之年,使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念。」也就是說,國家因素依舊高過信仰因素,正所謂:「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而這些吃豆腐的信徒所犯的錯,在於這些會被認為是唬爛,並非大陸教育體系的問題,因為在台灣學傳統字體的,也大致上不會認同這些唬爛。
先提一下,我和老Y都是正宗台灣人。
同時,Don Batten對於漢文教育的了解一樣亂七八糟。
自二次大戰以後(其實就是…1949年之後啦~),日本就改用簡體漢字(除了少數依舊保留繁體或日本變體漢字)。當然,阿共使用簡體中文至今也不過五十幾年,「好幾代」的代數似乎也少了點~= =
事實上,兩個受過傳統中文教育的人,一個來自台灣一個來自香港,就這樣的翻譯接受過詢問,兩人都同意它正確。
兩個路人甲。
這兩個「受過傳統中文教育的人」的學術背景是?
只要是台灣人,即使是因為智力緣故而沒讀完九年國教的人,也是「受過傳統中文教育的人」,這樣的吹噓根本就毫無用處。
如果這樣就能代表他的立論正確,那我和老Y加起來也是「兩個受過傳統中文教育的人」,只要空口說他絕對是唬爛,那Don Batten要不要也開個文章說自己貼的文和1979那本書都在唬爛?
對我來說李先生的翻譯顯得有點套套邏輯,這似乎顯示它不正確。比方說,如果「帝」只是「皇帝」而「皇」是「國王」,那其中一個字是多餘的。
這邊顯示一堆問題:巴騰不懂中文字詞的歷史 (「皇帝」),疊字的觀念 (何不說「星星」是套套邏輯字?)
洋人咩,哪會知道中文的奧妙~XD
中文之中,有些單只有一個字的東西,可以複合其他字成為「詞」,而所指的對象卻沒有多大變動,比如說「天空」,「天」本身就是「天空」(sky)的意思,但加上個「空」字卻依舊還是sky。
這類「奧秘」有連綿詞(例:星星)、「偏義複詞」(例:多少)、同義複詞(例:畏懼)等等…
Don Batten在吹中文之前,先把中文學好才叫做「禮貌」吧~= =
而且當皇帝在祈年殿時,他祈禱的對象是誰?我注意到李先生並沒有提供該匾額的翻譯,他只是批評了我提供的。依據李先生提供的各字簡化過的意思,它是否是「皇一般的天空在皇帝之上」??
越描越黑,李先生的解釋很清楚、直接,就是用「皇天上」來形容「帝」,李先生那段倒是沒有解釋「皇天上帝」是指對「天」的稱呼所以被巴騰凹了這麼一段。
我們還可以發現,之前還在吹「帝」是指老耶,現在改吹「天」是老耶?
根據Don Batten自己的吹牛,這豈非套套邏輯?
對了,天公--也就是中國的「玉皇大帝」全名是「金闕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Don Batten老兄夠種就說老耶的生日也在正月初九吧。
進一步說,他選擇翻譯為「天空」的「天」字,也有「天堂」的意思,任何中文字典都會顯示這件事,包括中國政府發行的政治正確版。李先生避開承認這件事。事實上「天」依舊被當作「上帝」的代名詞,只不過用在較宿命論的用法上,這在字典中也可以找得到。故「天」字常指「天空」的用法毫無關係。古中國的一位學者曾寫道:
「偉大的天把這中國及其人民、疆域賜給先王。」(依據 James Legge,The Chinese Classics 第三冊,書經,台北南天書局發行),而其他古學者如孔子和老子的文獻也顯示「天」的意思不只有天空。
這邊我反翻譯了英文版,原文出自書經的周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
中國的「天」雖然有天堂的解釋,但其本身的觀念,又和「天堂」不同,而所謂「上帝的代名詞」,就像我提的,不過是「補完計劃」的逆向操作。
中國的「天」,有數種意義:
1.天空。
2.天公(神格化的天,或者後來的玉皇大帝)。
3.道德天(善性)。
4.時間,例:三天。
5.氣候,如:晴天。
6.很多、很大之類的極限詞,如「天價」、「天大的」。
中國人的「天堂」僅具有「快樂之處」的意義,雖然說上面一樣有神,不過對中國人而言沒多大意義。(而且這神很多,「群神」是也)
李先生說「帝」不具有神聖的來源,只是統治者的稱號。的確有些皇帝使用此一稱號,但為什麼一個統治者會使用它?因為簡單地說它是創世者本人的稱號,也就是一個人能自稱的最高地位!羅馬皇帝也都這麼做,但他們不是舉高自己地位,而是貶低「上帝」這個字。在「帝」前面加「上」也許是為了分辨創世者和其他凡間「神明」如皇帝而用。
說文:「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所以還不如說,是用凡間的觀念,解釋神聖的事物。左傳,僖公十年:「夷吾無禮,余得請於帝矣。」
同樣是說文:「諦,審也。」
段注說道:「毛傳曰審諦如帝。」
身為帝王,自然需要仔細審視政局民情。
同時,如果中國自「五帝」開始都在搞「貶低『帝』這個字」,那麼就不應該製造出「上帝」這個「上於帝」的怪名詞出來。擺明脫褲子放屁?
自己取了個創世者的名字,結果再弄出一個比這個名字更高等的「上帝」出來,莫非想貶低自己?
我對於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一樣地尊重,
但並非所有宗教是平等的。你尊重有吃人肉習俗的泛靈宗教嗎?或印度教中焚燒寡婦以及廟妓的行為?或殺害兒童的巴羅信仰?或那些殺害不改信教者會得到上天賞賜的宗教?不同的宗教對於真相有著互相衝突的說法,所以他們不可能都是真的或值得「尊重」。而尊重「每一個宗教」在創世者即將到來的審判中不會給你多少益處。
攻擊心態出現了。
論吃人肉,聖經中一共有八處活人獻祭,論焚燒寡婦的 Sati 儀式,印度教只有極少數教派有這種做法,而其教義是寡婦自焚是為了昇天和丈夫作伴,相較之下,聖經中對女性的作法、懲罰、和攻擊則處處顯示著貶抑女性的心態。廟妓,參閱 mocear 關於迦南習俗的部份。殺害兒童,聖經中的活人獻祭中最有名的就是亞伯拉罕奉上帝之命要把兒子獻出去,這位亞先生也毫不猶疑地去做,然後上帝最後再來說他只是測試他的信心啦...云云。
因為別人拿「他們自己的」小孩獻祭,就把別人全族砍光光。
玩出這種把戲還有臉吹噓自己的上帝多博愛?
「殺害不改信教者會得到上天賞賜的宗教?」
嘴巴上把別人當惡魔或者火湖燃料會比真的去宰掉對方高尚多少?
如果你不將信心放在創世主提供的救世主上,那你會因原罪遭受上帝的懲罰。四千年來到 1911 前中國皇帝所舉行的「郊祭」中皇帝會請求「帝」,也就是一切的創造者,原諒他的罪以及人民的罪,他也請上帝祝福農作物以及母親們的胎兒。上面翻譯的文字便是在皇帝進行這項祭典及祈禱的廟宇之中。很清楚地,皇帝不是向自己祈禱!但就像皇帝一樣,你,李先生,必須承認你對於創世主寬恕的需要。
「郊祭」就是天子對天行子禮,兒子每年讓老爸生氣要請他寬恕?
事實證明,只有天災出現的時候才會有天子「請罪」的舉動。
「母親們的胎兒」?莫非是「子民」?
中國神很多,「胎兒」有註生娘娘管理,還不需要玉皇大帝來搞定。
但刊登如此毫無基礎的文章簡單地說很不專業,遑論不科學。
我想上述的回應顯示該文並非「不專業」而如果李先生和其他懷疑論者花時間閱讀這方面的材料他們就不會偏向於發動不佳的批評。我不認為這和科學有關,因為這是歷史問題,無法藉由實驗檢測。
上述的回應不但證明不專業,同時又「偽專業」,而或許字詞的歷史不是一門科學學問,但研究的方法,依舊是科學的,至少,參考其他專家的說法,也是科學方法的一種。而不是挑一個連背景都有問題的說法。
其實要檢測也容易,拿去別的地方湊一湊,會湊出笑話來的說辭就是錯的。
能搞到老耶死在舜的時代,擺明就是個大笑話~XD
如果這樣的文章會被許多不甚了解中文的基督徒讀到,那我對於該文的精確或不精確度相當關切。事實上,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請教巴騰博士他在發表這篇文章前所請教的華人的正確數目。令我失望的是,如果他真的請教夠多的人,那顯然沒有人向他指出這些簡單的錯誤。
如上所示,這些並非我的想法。它們來自由華人學者開始的學術傳承,而今天華人學者亦參與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而且許多土生土長,以中文為母語的人 (在中國、台灣、和新加坡) 正研究並發表這來自古中國的證據,即這偉大國家的開國先驅有著關於創世主上帝和聖經的深入知識。這項知識幾千年來逐漸模糊,但它清楚地被記載在古文獻和郊祭的話語及中文書寫的字根字意中 (常常在簡體字中也能找到)。
這篇回覆文章發表於 2002 年,但到現在,並未有大量的這類學說出現,僅存於基督教的宣傳品中,足見所謂的「許多土生土長,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同時也都是非本行的信徒。
如果這唬爛東西有道理,就算大陸不研究,台灣也早就研究下去了,結果呢?
自1979年提出至今,過了25年、四分之一個世紀,比本山人的年紀還大,結果什麼名堂也沒有,既沒有研究論文,文字學課本也沒附上任何相關說辭,連信徒都沒增加多少。
想自爽請先考慮一下,台灣人一樣看得到英文版的AiG。
引用文獻可以使論述得以推展,但具偏見以及選擇性地引述使得論述空洞,特別是當一個人對於主題的知識不夠充份時。一個語言無法和人民的歷史和文化分開分析。
確實是,而它也一直並未如此。
就我所知,中國文化和歷史根本不曾存在過聖經。巴騰博士在未來也許有其他引人興奮的消息。但在那之前,我強烈建議他花更多時間和努力來研究我們的文化和歷史。
我建議李先生開始真的去讀一些推薦的讀物。「上帝給中國人的應許」有英文、傳統中文、和簡體中文版 (最後一本標題不同)。網路上的文章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小部份。Seebach先生也同樣地在未讀過這些資料前便發動抗議。
請李先生,和其他要批評的人,讀這些資料並和它們的作者互動,如果還找得到問題的話。如果你對於真相持開放態度,我相信你會被說服,就像許多一開始懷疑的人。
如果這些後來的材料這麼偉大的話,怎麼到現在傳教的文章中依舊還是那幾招呢?足見新的說法並未提供一個好的立論,只是找來甲骨文,去掉一些像簡體字「亂」之類的大笑話,但換湯不換藥,問題依舊存在。
說到簡體字,這種文字其實是古人在非官方文書(如家書、題字之類)上使用的簡寫漢字,因此,在古代其實沒什麼人使用,畢竟是個人「製造」出來的。
拿這種個人發明的東西來搞笑,AiG還真是笑點十足啊。
而且各位可以發現,這些「資料」連說文解字這一關都過不去,連「六書」都當是放屁了。
唐恩‧巴騰敬上
Yenchin補充:
在兩篇文章中所引述的「中國學者發起的研究」,指的是 1979 年發行的,「發現創世紀:隱藏在中文字中創世紀的真相如何被發現」,由病理學家李美基醫師跟一位新加坡的華人牧師 C.H. 康合著。書中提及,康牧師在大約 1939 年左右時在一間教會醫院發創世紀的宣傳冊子,結果有一位女士跟他說:「這是很好的童話,但不值成年人一哂。」康牧師因為對創世紀一直以信心信之,便開始研究創世紀的證據,結果有一天想到一本教會發行的中文課本,「船」字被拆成「舟八口」,於是他便聯想到方舟神話,但他想說,「如果只是巧合,那肯定找不到其他相關字。」於是開始研究,結果一找之下,越找越多。
也就是說,走的依舊是利瑪竇的路子,只不過一個是「補完」,一個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了。
在另一篇文章中曾提及幾個跟 1979 年那本書有關的幾個點,這邊也順便翻譯並駁斥。
就「船」字右邊部份:
133 頁第 2 項註解:
有人宣稱「船」字是近代型式,因為在「說文解字」中無法找到該字。例子可見 G.D. Wilder 和 J.H. Ingram 的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台北正文書局發行),第 118、119 頁。然而,因為「船」並未出現在這經典字源研究,故無法以此為證明。在創世紀的榮光下,該字是象形的,為什麼創字者要用「八」個人 (口)? 這個聲符意指「山下的沼澤地」,它本身並非象形的,故必定來自一個更大的象形文字。沿這個字意思是「循著河流到海岸」、「依循」、「跟著」,它也包括這個字根,而它本身卻不是象形的。
和沿發音都是「yen」,而「船」音「chuan」,因此
絕非「船的聲符」。船的古寫法
或
,清楚顯示著「八口」,所以把「船」視為最原先的象形文字是合理又真確的。
滑天下之大稽!照他這種發音判定法,「專」不是聲符,而是來自「傳」?同時說文解字也清楚明示, 字「從口從水」,六書正〔言為〕有云:「從口象,山門也,ㄦ,半水也。」所以除了毫無立場的論述外,在學術上也毫無立場,因為這個聲符就是一個清楚的象形字。
就「Seebach 看不到 14 頁」(談自古有上帝信仰的部份):
「上帝」能否視為創世紀中的至高無上之神?我們來檢測一下由皇帝身為祭師所參與的郊祭的吟詠經文:「在古洪荒時代,有著極大的渾沌,無形象也沒有黑暗,五行 (星) 還沒運轉,日月也還沒照曜,在雲霧中沒有形象也沒有聲音。神皇您來到以統御,而首先將混濁和清明的部份分開,您造天、造地、造人,萬物生生不息。」(原文,和後面的東西均出自大明會典,「於昔洪荒之初兮,混濛,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於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御兮,始判濁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此一吟詠描述著一位創造天地的創世主,令人吃驚地,很像創世紀1:1~2中「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且中國人似乎對上帝有所感情、認同感以及孝心,因為後面:「您已賜予諦聽我們,因為您對我們有如父親般。您的孩子,我,昏庸愚昧,無法表達我的感受。」(「帝垂聽兮,義若親,子職庸昧兮,無由申。」)隨著儀式進行,天主又因其慈愛而受到擁戴:「您治下的慈愛是無限的,如陶匠般,您創造一切生物,您治下的慈愛是無限的,大大小小都受您慈愛所庇佑,銘感於小臣,所以我的心意無法表達。在您的慈愛下您容納我們,而不計我們的缺陷,賜予我們生生不息。」(「皇德無京,陶此群生,巨細幪帡,刻小臣之感衷兮,罔罄愚情,實弘涵而容賜曲兮,納生成。」)最後兩段吟詠,很像以賽亞書 64:8:「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
後面談的是祭天信仰如何「淪落」為祭祖,我就不往下翻譯了。僅就此論述。
首先,這段來自「大明會典」,是明朝時候的事,我想如果要拿「郊祭」來吹捧中國的「真正原始傳統信仰」,至少要找出夏、商、或周的東西出來,不要一邊說「佛、道教使中國人忘記原本的宗教」,一邊又拿著佛、道之後的東西打嘴砲。
再來是創世觀,注意到大明會典所言,神皇一出是清濁立判,而耶和華造天造地之後地還是「空虛混沌」,而五行後面的「星」是原作者加上去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啦,因為當地還是空虛混沌時,神就可以「運行在水面上」,如果「五行未運」又哪來的「水」呢?這些相異點無法分辨的話,最多只能推測出「近似的創世觀」,古希臘神話也是由混沌開始,道家也言太極者無極而生,所以這難以當做證據。所謂「和以賽亞書相似」部份,也不稀奇,陶土在古時候是可塑性最高之材料,也因此幾乎所有的創世傳說均可看到用「土」用「泥」等東西創造生物。
幫部分人士解釋一下,希臘哲學中,構成世界的是「地水火風」四元素。相同的,中國思想中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中國人現在確實用五行來命名五大行星,但過去這些行星都有各自的「天文名稱」(如水星是「辰星」,金星就是「太白」、「長庚」、「啟明」,火星就是「熒惑」,木星是「歲星」,土星是「鎮星」)。
在中文中,單稱「五行」的時候,所指的是會互相生剋的五種元素力量,開天闢地之初,五行這個架構世界的力量自然「尚未運作」。
因此憑幾句相似的祭文,無法構成所謂中國人原始信仰基督教上帝這件事。
出自大「明」會典,明朝的「壽命」是AD.1368-1644,而中國的創世者盤古大神,他的傳說卻早在東漢末年、三國魏晉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明朝人早就熟悉了盤古神話,也構築了盤古傳說,什麼「渾濛」(徐整.三五曆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分清濁」(清者上升為天,濁者下降為地)、「於中挺立」(盤古親自支撐天地,使其不致復合)都是盤古神話的必備要素。
而最後盤古雙眼成為日月、呼吸成為雷鳴,形體變成大地的山脈河流,滋養一切眾生。(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女媧大神造人。)
而在道教的影響之下,盤古還有另一個身分,就是道教第一神「元始天尊」。
「陶」此群生這個解釋也夠可笑,中國本來就是陶瓷的國度,因此「陶鑄」、「陶冶」之類的名詞是絕對不缺的。
並不是只有希伯來人才有本事捏土的。
在這邊,其實還發現更深一層的偽善心態。
反演化者常哭夭生物學家「隨便找兩個無關的動物,找出他們類似的地方,就說他們有關係/一個是另個演化來的。」結果現在在用這種方式唬爛「共同原始信仰」的,不就是這些奉創世紀為圭臬的一群整天搞小狗的狗狗天兵?
寫在後面:文字,是文化傳承的一部份,有了文字,才能記載先人的智慧,甚至文字本身也是先人的智慧。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栗、鬼夜哭。」小小一個文字,如此地驚天地泣鬼神。
但想不到到了近代,在中東戰神的驅使下,先有利瑪竇妄用上帝之名,後有如康牧師般藉吃豆腐方式侵蝕中國文字的智慧,然後接著一群華人教徒跟著起舞。最令人感慨的,是這類文章中居然有華人參與其中。
以基督教白爛文章的存活度,這樣的文章只會繼續死賴活賴下去。自中共文革後,台灣成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地帶之一,我覺得就算不認同自己所謂的「中國人」身份,至少也應該為台灣這塊土地上多元化的文化瑰寶感到驕傲。不管是不是信徒,最起碼先人的智慧不應輕易踐踏。否定自己文化已經很可悲了,接受並幫忙文化的扭曲,基本上是可恥。
網路的可怕之處,在於謠言永遠無法止於智者,現在到處流竄的怪異網路謠言就是範例。
只要還有一個不求甚解的轉貼者,唬爛就永遠消失不了,這也是為什麼基督教一堆神創反演化狗屁明明就被踢飛無數次,它依舊能變成月經題的原因。
在查這兩篇文章的時候,我另外在 T.O 討論區 (就是那個「聊天網站」)上找到就 AiG 回應 Peter Seebach 投書的討論串,Seebach 本人也參與其中,他並未被巴騰博士說服,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船」字上面的到底是「几」還是「八」,他獲得的答案讓他並不滿意。這位巴騰博士的唬爛回應,連同樣身為基督徒的 Seebach 都無法說服,原因無他,因為巴騰博士連中文字的各式字體字形不同也是毫無概念。而討論串中有很多老外被「几」「八」搞得一頭霧水,足見要踢爆這類「偽國學」,最終還是要靠華人自己。傳教的人都受過所謂的「培訓」,明明沒有料,但還是會丟給你似是而非的唬爛 (如巴騰),聽的人頭腦要保持在運轉狀態,方不會被唬過去。
雖然這次只作老Y的幫腔,但是卻也清楚地感覺到Don Batten的天兵,如果注意看的話,你會發現他立論的「正確」基礎只有兩個:
1.一本1979年由一票擺明外行的傢伙寫出來的傳教書。
2.幾個連本科系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繁體中文使用者」。
靠著這兩個,Don Batten拋棄了自「禮記」就出現的「六書」,把漢朝許慎的「說文解字」當放屁,無視歷代的研究者(包括近代甲骨研究),然後聲稱他的說辭取自「華文權威」。
還真能吹噓……= =
熊熊發現~~<br />
===========<br />
有人宣稱「船」字是近代型式,因為在「說文解字」中無法找到該字。例子可見 <br />
G.D. Wilder 和 J.H. Ingram 的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台<br />
北正文書局發行),第 118、119 頁。<br />
===========<br />
http://140.111.1.40/yitia/fra/fra03419.htm<br />
說文解字有"船"啊~~XD
那位“按鈕”(Batton)博士的立論完全建構在“聖經”及“上帝給中國人的應許”之上…悲哀啊<br />
辭窮時就叫人去看那本上帝給中國人的應許,真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br />
還有,什麼叫“在創世紀的榮光下,該字是象形的…..”<br />
真的是無言到極點!
中文學者諸公, <br />
信仰是不能用知識(包括理性,邏輯,推理)去接觸的. <br />
用信仰去扭曲知識是不對的, 反之, 用知識去否定信仰也是不對的.<br />
各位, 不如喝杯綠茶吧, 因為據說綠茶降血壓哪!<br />
<br />
陸查客
網友可能剛來,不了解這個站的特色。<br />
<br />
基本上這個站不會用知識去否定信仰,只檢驗一些超出信仰本身範疇的奇<br />
怪宣稱,然後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加以分析。<br />
<br />
有多人把閱讀此站文章當成一種日常減壓的休閒活動。
回應樓上<br />
<br />
其實就是 <br />
<br />
神 有沒有 科學無法討論<br />
<br />
神跡 是不是真的 科學可以檢驗
引用古爾德的名言<br />
「科學就是不能(以其正確方法)宣判上帝對自然的監督。我們既不確認<br />
也不否定它;我們身為科學家根本不能評論它。…..<br />
科學只能解釋自然;它無法確認或 否認其他領域(如道德領域)的角色<br />
(如上帝)。」<br />
<br />
相信這是本站作者以及多數讀者的立場<br />
所以你在本站不會看到討論神的真實性這一類的文章,沒有人打算檢驗神。<br />
只會對於越界的「人跡」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