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無限(二)--裁撤一半的在職教師
想不到又會有第二次的統計無限,不過這次主角不是衛道份子,是教育部。
教育部長杜正勝如是說:
http://www.dajiyuan.com/b5/4/10/12/n687217.htm
大紀元…沒辦法,懶得找了~XD
發出十萬張教師證書,其中七萬人有頭路
70%就職機率似乎不低?
五年內要銷掉這七萬人,每年平均得弄掉一萬四千人,如果以93學年度的教師數目(國小102882人,國中48285人,含私立)來看,這相當於每年得汰換掉「一成」的老師,五年下來有一半的老師會換人。
以代理教師來說,一個學校了不起就一成吧(還太高咧),那剩下的四成…全台灣總數五萬六千多個的缺額是從哪冒出來的???
這五萬六千多個缺額,以之前中小學比例大約1:2來分割,中學分得18666人,小學分得37333人(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分五年約聘,以小學來說,每年得聘任7466人。
包括連江縣在內,全台灣有25個縣市招考,也就是說每年每縣市平均必須收298人,而因為連江、金門、澎湖、馬祖等地方根本沒這麼多人可收,所以其他縣市至少得收到三百多甚至四百多人。
只可惜這個數值大概全台灣只有台北縣有辦法消化,其他縣市如雲林嘉義彰化等能開出個一百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南投花蓮台東這些「山縣」就更別提了~~= =
由此也可猜想到,杜正勝所謂「獲聘教職」八成也包括了得以「人次」計算的代理教師,若將這個部分去除,這個數字大概會低到無法想像。
同時,自「八十三」年開始師資多元化,即使以師院的五年來算,第一批實習後踏出「校門」的準教師應該是八十七學年度,也就是說,還有五年份總共也是十萬人的「在校準教師後輩軍」還囤積在學校裡面,這十萬個一出來…
因為缺額已經塞得快爆了,因此他們的就職量絕對比前輩更少,也就是說極可能會有超過十萬的流浪教師(待業?待不到業才是事實)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晃來晃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以後在路上走路,搞不好真的三個人裡面真有一個是「老師」,不過他們的職業可不見得是教師,或許在通水溝、收垃圾、推銷騙人食品、擺地攤、算命、開工廠….
新一代的台灣奇蹟。
有競爭對提昇師資品質是好事,不過這種人太多門太少的「惡性競爭」只是教育資源的浪費罷了。要人放棄學了四年的「第一專長」(不管是電子、機械還是啥其他的專長),改途去搞第二專長,無疑承認政府人力政策的失敗。
培養出一堆「不被需要」的人才,還不如不要浪費錢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