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enchin
寫在前面:
1999 年的時候,一份文件由智慧設計運動總部「發現學院」旗下的「科學與文化復興中心」(Center for the Renewal of Science & Culture, CRSC) 流傳到網路上,名為「楔木戰略」,便是該中心為了「以智慧設計取代唯物主義」所擬定的方案。
以下,便是楔木計劃的譯文,評論部份留到最後,以利網友們完整閱讀,並先自行思考。原文雖然發現學院或 CRSC 找不到 (但他們確實承認文件是他們所擬,所以少來法螺那套「造假造謠」),但在此網頁有。
楔木戰略
科學與文化復興中心
簡介
人類依上帝形象創造的命題是西方文明建立的基石。其影響可以在許多,若非全部,的西方偉大成就之中,包括代議民主制、人權、自由貿易、和藝術及科學的進展。
然而超過一個世紀以前,這項主要觀念受到被現代科學發現吸引的知識份子們的全面性攻擊。駁斥上帝與人傳統觀念的思想家如達爾文、馬克斯、和佛洛伊德將人描述為非道德和非靈性生物,而是動物或機械,居住在一個單純由不具人性的力量控制的宇宙中,其行為和思想由冷漠的生物、化學、及環境控制。這樣一個對現實的唯物觀念終究感染了我們文化的幾乎每處地方,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學到藝術。
唯物主義的勝利,在文化成果上是具破壞性的。唯物主義者否定客觀道德標準的存在,聲稱環境主導我們的行為和信念。如此道德相對主義在未經批判下被許多社會科學所採用,它並且繼續是許多現代經濟、政治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基礎。
唯物主義者並因主張人的思想和行為是由生物和環境機轉主導而削弱個人責任感。其結果可見於罪犯懲罰、物品品質、和社會公益。在唯物主義論者對事物的方案下,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沒有人能對其行為負責。
最後,唯物主義衍申了致病菌株烏托邦主義。唯物主義者認為他們可以藉由應用科學知識造就完美社會,他們提倡強迫性的政府政策,虛假地承諾在地球上能創造天堂。
發現學院的科學與文化復興中心尋求推翻唯物主義和其文化傳承。在召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先學者們後,中心探索生物、物理和認知科學的新發展如何在科學唯物主義中造成嚴重的懷疑,並重新開啟對自然的一個廣泛的神學認知。中心對於原始研究提供獎助、主持會議、並向決策者簡報關於唯物主義之後生命的各種機會。
中心由發現學院資深學者 Stephen Meyer 博士主持。身為 Whitworth 大學哲學副教授,Meyer 博士擁有劍橋大學的科學哲學及歷史博士。他之前是 Atlantic Richfield 公司的地球物理學家。
楔木戰略
第一階段
-科學研究、寫作及發行
第二階段
-公開宣傳及意見影響
第三階段
-文化衝擊和復興
楔木計劃
第一階段 科學研究、寫作及發行
-個人研究奬助計劃
-古生物學研究計劃 (錢錕博士等人)
-分子生物學研究計劃 (Douglas Axe 等人)
第二階段 公開宣傳及意見影響
-書籍宣傳
-意見影響會議
-護教講座
-教師訓練計劃
-意見社論委員
-公共電視 (或其他電視台) 協力製作
-宣傳材料/著作
第三階段 文化衝擊和復興
-學術和科學挑戰會議
-教師訓練之合法化行動
-研究奬助計劃:移至社會及人文科學
五年戰略計劃摘要
唯物主義已對社會造成破壞性的結果。這些結果就像病症一樣值得處理。然而,我們深信為了打敗唯物主義,我們必須將它的源頭斬除。這項源頭是科學唯物主義。這就是我們的戰略。如果我們把主流的唯物科學視為一棵大樹,我們的戰略便是像一個「楔木」,雖然相對上較小,但在弱點施加後能劈開樹幹。這項戰略的開頭,即「楔木的銳端」是自 1991 開始,「審判達爾文」中詹腓利對達爾文演化論的批判,並在 Reason in the Balance 和「是誰輸了這場官司」二書中繼續。Michael Behe 極為成功的「達爾文的黑盒子」在詹氏的事工後發行。我們的基礎便是建立在這動量上,藉由正面的科學取代唯物科學理論加寬楔木的厚度,即所謂的智慧設計理論 (ID)。設計論一定能反轉唯物世界觀令人窒息的權勢,並以基督教和神學信念相合的科學取而代之。
楔木戰略可以被分成三個分開但互相依存的階段,它們大致但不嚴密地有先後關係。我們相信,藉由適當的支持,我們可以接下來的五年 (1999-2003) 內完成許多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目標,並開始第三階段 (參閱目標/五年目標/活動)。
第一階段
科學研究、寫作及發行
第二階段
公開宣傳及意見影響
第三階段
文化衝擊和復興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對於再來的一切是重要的元件。沒有穩固的學術、研究、和論述,計劃將會不過是另一種灌輸而不是說服。而從科學的歷史中我們學到的教訓,便是對於確立的反方我們毋須以量取勝。科學革命通常是由一小群相對年輕的科學家,不受偏見所盲目,並能表現其創意,在壓力點上,即一套思想體系關鍵處的重要事物。所以在第一階段我們將支持能夠敲碎唯物主義體系關鍵處的寫作和研究。
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主要目的在於準備大眾接受我們的想法。最好及最真的研究若非適當公佈,依舊無法閱讀及無法使用。基於此一原因我們循求開發及說服在出版界及傳媒具影響力的個人,以及智庫領袖、科學家和學者、議會人員、談話節目主持、大學和講座負責人及教師群、未來人材和有潛力的學術盟友。因為其長期在政治、新聞和公共政策的職務,發現學院院長 Bruce Chapman 帶給計劃罕有的知識和與意見社論作家、新聞人、以及政治領袖的良好關係。這項科學與學術專長,和媒體與政治關係的結合使得「楔木」獨特,並能防止它變得「只是學術性的」。其他活動包括製作公共電視台關於智慧設計及其推論的紀錄片、以及大量的意見社論發行。除了將焦點集中在具影響力的意見主導者,我們同時尋求建立廣泛的支持度於我們原本的支持者,即基督教徒,之中。這項我們會藉由護教講座進行。我們用意在於鼓勵及提供信徒支持信仰的新科學證據,以及將我們的概念推行到更廣泛的文化之中。
第三階段。一旦我們的研究和著作己臻成熟階段,而大眾已準備接受設計論,我們將進一步直接面對唯物科學的提倡者,藉由在顯著的學術環境下進行挑戰會議。我們也會尋求合法協助以回應公立學校對於智慧設計融入科學課程的抵抗。智慧設計的關注、推行、和影響將吸引科學唯物主義者與設計論者的公開辯論,而我們將已準備周全。在強調社會科學與人文的情況下,我們會說明唯物主義以及達爾文演化論所支持的科學帶來的社會結果。
目標
主要目標
-打敗科學唯物論以及其破壞性的道德、文化、和政治傳承。
-以神學詮釋的「神創造自然和人類」取代唯物解釋。
五年目標
-使智慧設計論成為一個可接受的另一種科學,並使科學研究從設計論角度進行。
-使智慧設計論的影響力開始出現於自然科學之外的領域。
-使教育、生活議題、法律和個人義務的新辯論被推至國會議程之中。
二十年目標
-使智慧設計論成為科學的主要觀點。
-使智慧設計應用於專業領域,包括自然科學中的分子生物、生化、古生物、物理和天文學,人文科學的心理、道德、政治、神學和哲學;並使其顯著於藝術之中。
-使設計論參入我們的宗教、文化、道德和政治生活。
五年任務
1. 智慧設計論者與演化論者之間的主要公開辯論 (2003 之前)。
2. 30 本關於設計及其文化影響 (性、性別議題、醫藥、法律和宗教) 的書籍。
3. 一百篇由我們學者著作之科學、學術和技術文章。
4. 國家媒體的顯著報導:
-主要新聞雜誌如 Time 或 Newsweek 之封面報導。
-公共電視節目如 Nova (註:美國相當成功的科普節目) 公平對待智慧設計論。
-一般新聞報導智慧設計論之發展。
-第三方媒體支持設計運動的意見社論文章和專欄。
5. 靈性及文化復興:
-主流復興運動開始使用設計論之洞察角度,並開始否定受唯物主義影響之神學。
-主要基督教會保衛傳統之創造及否定之教義。
-演化論講座增加對自然主義假設之認知及否定。
-公共意見民調在一些如性別、墮胎、和對上帝信仰之正面增長。
6. 十個州開始矯正其科學教材中意識型態的失衡,並加入設計論。
7. 科學成就:
-在以色列、英國、和其他美國之外具影響力的國家中持續的設計運動。
-十名 CRSC (科學與文化復興中心) 學者在主要大學授課。
-兩間以設計論為主要觀點的大學。
-設計成為社會科學的關鍵。合法的復興運動支持智慧設計之立法提案。
活動
(1) 研究贊助計劃 (著作與發行)
(2) 贊助在各「壓力點」上之前線研究 (例:古生物學方面,錢錕的澄江寒武紀化石發現、和分子生物學方面 Doug Axe 的研究實驗室)
(3) 教師訓練
(4) 學術會議
(5) 觀點引導活動及會議
(6) 同盟建立、吸收未來之科學家及領袖、和與智庫、社會宣導團體、教育組織和機構、教會、宗教團體、基金會和媒體之策略性夥伴關係
(7) 護教講座和公開演說
(8) 觀點社論和普及著作
(9) 記錄片和其他媒體製作
(10)學術辯論
(11)資金籌措和開發
(12)一般行政支援
楔木戰略進度概述
書籍
William Dembski 和 Paul Nelson,兩位 CRSC 院士將會在主要的非宗教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和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著作 (一本批判達爾文唯物主義;其他提供一個有力的另行方案)
Nelson 的著作,「論共同始祖」(On Common Descent) 是聲望卓著的芝加哥大學「演化論專題」系列第十七本書籍,並且是第一部批判新達爾文主義的。Dembski 的著作,「設計推導」(The Design Inference) 在其發行日兩個月前,即六月已開始接受預訂。
這些著作緊跟著 Michael Behe 的「達爾文的黑盒子」(Darwin's Black Box) 的腳步,該書已在精裝本九刷後平裝發行。它目前已被翻譯成六個外國語言。該書的成功已使得其他非宗教發行者如 McGraw Hill 向我們提出未來著作的需求。這是一項突破。
InterVarsity 會於今年秋季發行我們的合輯,「只是創造」(Mere Creation) (依「只是創造」會議著),而 Zondervan 正在發行「天地的創造者:創造-演化爭議的三個觀點」(Maker of Heaven and Earth: Three Views of the Creation-Evolution Controversy),由院士 John Mark Reynolds 和 J.P. Moreland 編輯。
McGraw Hill 提出 Meyer, Dembski 和 Nelson 合著的「非共同始祖」(Uncommon Descent) 的需求。最後,發現學院院士 Ed Larson 已因「諸神之夏」(Summer for the Gods),他對於 Scopes 案的重述,贏得普立茲獎,InterVarsity 亦發行他與人合著,對於協助自殺的抨擊,「另一種死」(A Different Death)
學術文章
我們的院士近來己在主要科學和學術期刊發表文章:The Proceedings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ure, The Scientist,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Biochemirtry, Philosophy and Biology, Faith & Philosophy,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Rhetoric & Public Affairs, Analysis, Book & Culture, Ethics & Medicine, Zygon,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Relgious Studies, Christian Scholars' Review, The Southern Journal ofPhilosophy, and the Journal of Psychalogy and Theology. 更多我們第一輪的研究文章都在非宗教期刊發行中或等待審核。我們自己的期刊,「起源與設計」(Origins & Design) 持續發表 CRSC 院士和其他科學家們的貢獻。
電視和廣播表現
在 1997 年的時候,我們的院士們出現在許多廣播節目 (包括基督教和非宗教性質) 和五個全國播送的電視節目:TechnoPolitics, Hardball with Chris Matthews, Inside the Law, Freedom Speaks 和 firing Line。我們和公共電視台 (PBS) 聯合製作的 TechnoPolitics 特別節目在十一月的時候獲得前所未有的觀眾迴響以致於製作人 Neil Freeman 決定從一些刪剪畫面製作續集。他對於我們富智慧的計劃的熱忱促進了 William F. Buckley 的 Firing Line 的特別節目,請來了詹腓利和其他兩位我們的院士,Michael Behe 和 David Berlinski。在 Ed Atsinger 的邀請下,詹腓利和 Steve Meyer在去年十一月時於達拉斯的 Salem Communication 談話節目主持人會議中演講。其結果是他們數次在全國各地的 Salem 談話節目中接受採訪。比方說七月時 Steve Meyer 和 Michael Behe 在全國廣播的 Janet Parshall's America 中接受兩個小時的採訪。加拿大公共廣播公司 (CBC) 最近播送關於 Steve Meyer 在他們的「織錦」(Tapestry) 節目中。該集,「上帝與科學」在加拿大全國播送。在四月時,William Craig 和牛的無神論者 Peter Atkins 在亞特蘭大市數量龐大的觀眾面前進行辯論 (由 William F. Buckley 主持),並經由衛星、地方廣播、和網路進行現場轉播。
報章雜誌報導
Firing Line 辯論促進了就我們運動的正面新聞報導,特別是紐約時報,以及 Bill Buckley 的專欄。又,我們院士們在非宗教和基督教新聞媒體發表了一些文章和觀點社論,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時報、National Review、Commentary、Touchstone、The Detroit News、The Boston Review、The Seattle Post-lntelligenter, Christianity Toady, Cosmic Pursuits 和 World. 一篇由 Jonathan Wells 和 Steve Meyer 合寫的觀點社論正等待華盛頓郵報刊登。他們的文章批判了國家科學院的書藉「教授演化論」 (Teaching about Evolution) 對科學證據選擇性及意識型態的呈現。相類似的文章正在寫作中。
評論:
網友們有什麼感覺?我個人的感覺是:根本成不了大事。整個楔木計劃三個階段,基本上就是「科學」「宣傳」「取代」,雖然文件中說這三階段沒有嚴謹的先後順序之分,但無論如何,這項計劃要穩固,依舊是要立足在「科學」之上,否則說穿了,不過是一個政治/宗教活動。只要演化的事實存在及演化論依舊成立,那麼就算第二和第三階段洗腦成功也毫無意義。全國公立學校教智慧設計,和智慧設計的「科學性」有什麼關係?根本無關。孔恩分析科學史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很明確地指出一個有缺失的理論長久存在會造成相關領域本身的「危機」,今天生物界在演化論基礎下的「危機」何在?根本沒有。生物學家依舊以演化論的思維進行著研究 (不然利用酵母菌為什麼可以研究人類的癌症?)
而科學研究還有限定時間 (五年) 有成就的?結果呢?集錢錕,Behe 這些所謂「一流學者」之力到底做出什麼結果?進度報告中那堆大小期刊刊了什麼?到現在 2005 年演化論還活得好好的,而智慧設計論者卻還是抱著「審判達爾文」「達爾文的黑盒子」之類被踢爆 n 次的書,證明根本沒有一篇像樣的智慧設計科學報導出現。
其他什麼唯物主義,相關議題等更可笑,影響這些的因素有多少?光靠智慧設計能做什麼?說穿了,所謂的「智慧設計運動」講難聽一點不過是基督教基本教義者一廂情願的「滲透奪權」運動。
這份「楔木計劃」文件流出後自然討論不斷,CRSC 後來花了長達十九頁的文章 (The Wedge Project: So What?)宣稱該文件一直在其網頁上,以吸引贊助者,並且是為了推行理性思考而做。實際上,就幾年來發現學院以及反演化者種種動作 (例如最近史密森學院電影場地事件) 中可以看出,CRSC 十九頁的東西不過是張已經擦得又臭又黑的衛生紙,擦屁屁是越擦越髒。就算真的是宣傳好了,表示發現學院所吸引的支持者,心態更是可議。
其實楔木計劃還是有成果的,宗教連線板上一些反演化的文章很明顯的內容有詹腓利等人的影子,某個「駁方(舟子)名人」在談為什麼反演化論時開口閉口也是說重點在於演化論的「自然主義」,不在演化論云云,證明楔木確實劈進樹幹了。但樹幹是基督教信徒理智的樹幹。智慧設計運動或許在發起之初炒得很熱,像上面的進度報告中所寫的,但現在似乎也不過是「又一個搞政教的團體」。在美國都很難完成楔木計劃了,遑論世界其他地方。
最後附上楔木計劃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智慧設計運動的元老,詹腓利的名言,2003/1/10 American Family Radio 上的廣播中,詹腓利如此說:
我們的策略是改一下主題所以就能將智慧設計, 實際上是上帝的真實性, 這樣一個主題帶至學術界及學校。
只能用「吃相難看,醜態百出」來形容這些傢伙們。
<br />
演化論不斷演化的同時,智慧設計論還沒被創造成功呢~XD<br />
<br />
「而從科學的歷史中我們學到的教訓,便是對於確立的反方我們毋須以量取勝。科<br />
學革命通常是由一小群相對年輕的科學家,不受偏見所盲目,並能表現其創意,在<br />
壓力點上,即一套思想體系關鍵處的重要事物。」<br />
<br />
話說的好聽,但是一個理論確立的真正重點:擁有足夠的證據,卻根本沒學到。<br />
<br />
顯然這群白癡根本記不住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