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的藉口,推波與助瀾
悠々なる哉天襄、
遼々なる哉古今、
五尺の小躯を以て比大をはからむとす、
ホレーショの哲学竟(つい)に何等のオーソリチィーを値するものぞ、
万有の真相は唯一言にしてつくす、
曰く「不可解」我この恨を懐いて煩悶終に死を決す。
既に厳頭に立つに及んで、
胸中何等の不安あるなし、
始めて知る、
大いなる悲観は大いなる楽観に一致するを。
悠悠天壤,遼遼古今,
五尺之軀想不透如此大哉問,
賀瑞修之哲學值多少權威,
萬有之真相一言以蔽之,
即「不可解」懷抱胸中之怨恨煩悶最後選擇一死。
既已站在岩上,
胸中了無不安,
這才發現,
最大的悲觀竟等於最大的樂觀。
-藤村操~辭世文-
1903年(明治36年)5月22日,東京帝大預科第一高校(舊制一高)學生藤村操跑到日光的「華嚴瀑布」(華嚴瀧)跳瀑布自殺,在掛掉之前還不忘賣弄一下書包本事,在瀑布旁的樹上刻下這個「巖頭之感」(當年的日本人似乎很愛用漢字嘛)。
這一跳可不打緊,死了個人不算什麼,反正地球上人多,只是這種「哲學死法」(某些日本人如是說)讓華嚴瀑布頓時變成自殺聖地,一堆不管有沒有超脫古今智慧的傢伙都跟著去跳…如果華嚴瀑布有能力的話,大概會把藤村操一腳踢走吧…
「要死去別的地方死!」它大概會這麼講。
一個風景區,一個存在許久的瀑布,沒事突然變成自殺聖地,或許它也挺無奈的。
無奈的還有另一個老兄,藤村的英語老師「夏目漱石」(名師~XD),他似乎以為藤村會找死是因為自己,搞得精神衰弱…得了憂鬱症。
人會找死有很多理由,藤村操的自殺在當年或許是驚動全日本的大事,但是在現在這種自殺滿天飛的時代根本沒什麼,藤村的舉動若搬到現代,大概只會讓人懷疑他老兄是不是哲學讀到腦袋壞掉…
東京帝大預科第一高校後來併入東京大學,由此也可看出能進入這個學校的人在當年必然是全日本頂尖的人才(看看浦島景太郎考得那麼辛苦就知道東大不是簡單的貨色),前途當然也光明似錦,不過會想死的人還是會去死,和學歷無關。
回到藤村的遺書。
辭世文的內容看起來似乎是認為「萬有之真相」無法窮盡理解,於是燃起輕生之念,可是無法洞悉萬有秘奧有什麼理由得「懷抱胸中之怨恨煩悶」,哲學學起來或許很煩,但「恨」…
很難吧~~
好吧~退一步說,藤村討厭哲學,但萬有的真相如他所說的「不可解」嗎?
不,萬有的秘奧應該是「難解」而不是不可解。
不過在哲學領域,具有極大的主觀感覺,沒有人能比較出惟心論和惟物論哪一個正確,也沒有人能精準地提出什麼理論才是洞悉萬象的真正手法,科學最常使用的邏輯實證論與方法自然主義在哲學世界都只是哲學的一部分,而不是體認天地的唯一方法。
在物理學家眼中,宇宙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它「可思議」,也就是它能被人類的理性所理解;一個浩瀚無比的廣大世界居然可以被居處其中的渺小生物「人」理解,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不可思議的嗎?
藤村在下定「不可解」的結論之後就從世界上消失,不管萬有是否無可解,總之他是看不到日後的「解」了,1903年至今102年之間的世界變化他看不到,科學的變化他也看不到,哲學的變化更加看不到。他想像不到當時還飛不太起來的飛機現在可以一口氣跨越半個地球,他也不可能想像得到那個用了整整兩房間真空管湊起來的大計算機現在可以精準計算群星的運行…
一個連「地球」照片都看不到的古代人有什麼立場用「彷彿」洞悉宇宙秘奧的口氣說它「不可解」?
而最後那句,藤村本人或許沒發覺有啥意思,「最大的悲觀」既然等於「最大的樂觀」,那麼找死就是一種絕對無謂的行為,因為「最大的樂觀」行為選項裡面不會出現自殺。
會自殺的人,必然有某種理由令他的死志超過求生的本能,因此這個理由自然有很強的負傾向,「負」是不會靠自己就「得正」的,在死前沒啥不安和樂觀沒關係,死了以後和樂觀更沒關係。
何況,他既然連樂觀都抬出來了,前面的文章還抱著啥憂鬱悶煩怨恨作啥?
死亡,是生命的最終歸宿,任何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只有在求生意志被死之意志的凌駕的時候才會出現「找死」的行為,在它背後往往有很深的原因,即使探究其遺書,我們所能見到的也只是他「想被人看到」的一面,而非完全真實的當事人。
因為,死掉之後或許不需要顧及面子,但是寫遺書的時候,人還活著。
只看一張遺書,甚至只是在包袱裡面搜到「一張」有死字的筆記,就斷定該人是因此而死,實為不智至極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