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唬神創(六)--過渡化石、萬惡無神論外加演化只是「論」
從三篇文章切出來的。
原因一樣,抓單獨的蓋天來踢。
白色原文,水藍本人
1.過渡化石與過渡物種
出處:何明治.各從其類
化石證據
至今所有考古學家,還不能在化石證據中找到物種與物種之間突變的過渡生物。
這是進化論學者到今天仍不能解決的“缺環”問題。如果從一物種進化成另一物種,需要千萬年慢慢逐漸演變,那麼這期間過渡生物的化石在那裡?另一方面,達爾文及其他學者,經常發現許多新的生物種類,在某一時期,突然一起出現。
而且這些不同的生物,並沒有相同的祖先。達爾文在自己所寫的“物種起源”的這本書中也說,這些證據如果是真實的話,那對他的學說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只能猜想那些過渡性的生物,已經消失了。面對這些突然一起出現的新族群,許多現代進化論學者,只好更改原先緩慢進化過程的說法。他們採取大躍進式的進化理論,由一物種急速進化成另一物種。硬要把鹿與牛扯上親戚關係,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哈佛大學的地理與古生物學教授提出了“中斷平衡”的理論,來解釋這種普遍存在的化石代溝。他認為以前必然有幾次自然大變動,觸發這些生物種類爆炸似的劇增。可是鐵的事實卻告訴我們,自然大變動,只能帶來毀滅與物種數目的減少。反過來說,所有的化石證據以及物種分類,一直到今天,完全符合聖經創造論“各從其類”。
這個前面已經踢過了,不過再拖出來鞭屍,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這項唬爛的應用版多到可以另開新主題。
首先複製一下古爾德和艾垂奇的平衡中斷論。
該理論兩個立論:
1.生物的演化總是出現於物種的邊緣地帶,而且速度極快(相對於以百萬年當基數的地質年代)。
2.掠食者的出現、天災的產生,致使環境的平衡改變、原先佔據大部分資源的物種勢力削減之時,演化速度會加快。
也就是說並非「災變」直接造成生物大批產生,而是災變使得原先強勢物種變弱或消滅,被該物種壓抑著的小批物種就會趁機大生,因為幾乎毫無天擇壓,所以會產生一堆怪異的生物(例如第三紀、第四紀哺乳類的爆炸性演化)。
接著是中間化石的問題。
平衡中斷論的出現解釋了中間化石種類上的缺乏,而世界上有沒有過度物種的化石?
有,而且很多。(一千五百種以上)
除了始祖鳥以外,近年來也發現不少類型「長著羽毛的恐龍」,恐龍綱與鳥綱的界線逐漸不能單以「有沒有毛」來處理,可見兩綱的區別並未大到一看便知。
要找到正牌的過渡化石,若將演化視同樹木分枝,那麼該過渡物種就只有分岔那一「圈」而已,相對於其他種的「一條樹枝」,要找出剛好那一圈實在有困難。
因此科學家學聰明了--他們從現生物種找過渡生物。
也因此發現「環物種」這種證明廣演化的生物,牠們的出現證明了種間演化只需要靠亞種的分隔即可達成。
而化石與現存生物的證據也證明了「過渡器官」的存在(恐龍的毛、原獸亞綱的袋子就是一個例子),打破了神創論者「半個眼睛沒有用」的迷思。
2.人多就是真理和萬惡的無神論
出處:勞伯祥.「創造論」與「進化論」之爭
科學的歷史
早期的科學家如巴斯卡、波義耳、海普勒、法拉第、巴斯德、牛頓等,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相信一位有位格的神,以祂無限智慧及設計,創造了有規律的宇宙;人亦因被造,思想有條理、合邏輯,才可正確地推斷,達成結論。這意念的哲理基礎,始於基督教信仰。
正因為宇宙不是因機遇而出,萬物也不是盲目湊成,人才可以找出背後的定律!如棋子在棋盤上的位置是可研究的,但錯把一盒棋子倒到地上,就沒有人研究每顆棋子為何落在該處。
可以說,創造論是科學的基石。可惜,隨著人對大自然的知識的增進,一些人便以為宇宙循環、萬物滋生,是依照定律運行,自動不息,遂擁抱「自然主義」,反對有神觀念。
達爾文之前已有人倡導進化論,而他接受進化論不是因進化論的證據更確鑿,而是因為他摒棄「創造」,故達爾文在他的《物種源始》中,多處攻擊神創造天地萬物的意念,甚至冷嘲熱諷,顯示「進化論」的無神論宗教性質。
基督教有神觀念,啟發了初時的科學精神;無神論,則助長了進化論。
一開始的化學源自煉金術和煉丹術,所以現代化學應該致力於煉製賢者之石(Philosopher’s Stone)和長生不老藥?
科學從來不需要這種古老的爛風車,更不需要為了一個老舊的包袱而硬把有沒有存在都沒有意義的神明塞進理論中。
至今仍然有無數具信仰(不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的科學家在研究著,而科學家也很明白「神」不是科學所能測度的,因此對於神明,科學家採取「我們不能以正確的科學方式宣判神對自然界的監督」--也就是不肯定也不否認的態度。
以為科學都是無神論的人,明顯不懂科學!
(諷刺的是,當科學這條泥鰍掙脫神學的箝制而自由研究之時,也就是科學進展越來越神速的時候,原因無他,只因為「自由」二字而已。)
3.演化論只是假設,光信卻可成真
出處:勞伯祥.「創造論」與「進化論」之爭
進化論仍是假設
科學家研究一種現象,首先要觀察和假設,跟著設計實驗去證實假設,若能成功,還要能客觀地覆試,才可接受為理論。
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說進化論至今仍是一個假設。因為經過一百五十年,他們既不能在實驗室中重演進化過程,亦沒有在舉世的地層化石中,找到過度性生物。他們大事喧染的很多證據,都是所謂「微進化」,其實就是生物的適應能力,卻不能證實生物能跳越綱、目的藩籬。
同樣地,創造論也是一個假設,雖然可因信而視之為事實,因神既已停了祂創造之工,人類亦不能在實驗室中,重演創造過程。不過,現在突飛猛進的基因工程,實可使人一窺創造的模式定比進化更合理,因為我們見到萬物都是有目的及被設計的,否則就會看見很多六足或八足禽獸、有翅膀的爬蟲,都正在試驗「適者生存」的真實性。
科學家也從未在實驗室重演大霹靂。
所謂的科學理論並不僅只有「實驗室裡面作得出來的東西」,只要是經由客觀方式收集證據、推論、立論,而足以預測未來發現,並經得起各種客觀考驗的都算科學理論。
例如大霹靂理論,它從未讓人類觀察到大霹靂的瞬間,但它卻成功的預測到宇宙中存在著的「大霹靂的餘光」--3K背景輻射,因此它還是科學理論。
演化論亦同,現在生物學界所有的科學理論與研究幾乎都奠基在演化論上,包括基因工程在內都是如此,而這些研究也同時不斷證明演化論是正確的,例如基因工程就曾經啟動一個原先毫無用處的基因組,讓雞長出牠原本不該有的牙齒(證明祖宗物種的垃圾會累積在後代種身上)。
「種間演化」是人類至今所能見識到的極限,這種廣演化出現在環物種、細菌甚至地鐵蚊子身上,而為人所察覺。
而門綱目科屬的跨越演化之所以無法發現,是因為該種演化一樣以跨種演化方式進行,只是時間幅度加大罷了,只有在人類「事後」分類之時才有可能將該種間演化的生物歸納於另一屬、科、目、綱、門,若直接觀察其變異之短暫時間,也不過就是在原生屬裡面多一個新種罷了。
例如有種生物A,是人科人屬亞人種,而這個A產生的新種B,在後來會被分類於一個新的屬「新猿屬」,這本是種間演化,但後來卻成了屬間演化。
又例如魚類變成兩生類的過渡,原始種當然是魚綱,但該種所演化出來的新種(與原始種類似)依照題意卻必須被分類為「兩生綱」,一樣是種間演化,卻是「綱」的過度。
證明生物在演化分枝的瞬間,即使是日後完全相異的兩綱,也僅只有「一個種」的距離而已。
PS:創造論可「因信而視之為事實」這算是哪門子的科學理論?
補充一下<br />
<br />
由"找不到過渡化石"這一點來當神創證據似乎有點可笑,在個人的認知中,化石的形<br />
成是有機率的,所以不是所有物種都能夠留下化石<br />
<br />
<br />
如果有誤,還請多多指教
<br />
化石要形成的確要有很多因素配合。<br />
<br />
尤其是過渡狀態物種的存在時間與位置,既短又邊緣,數量又不可能是最多的,<br />
要發現這種化石難度本來就是比較高….<br />
<br />
不過科學界也不是完全都沒找到過,例如爬蟲類與鳥類、有蹄類與鯨豚類的過渡化<br />
石就已經找到了,只是智障設計論者繼續耍白癡罷了=.=
「現在突飛猛進的基因工程,實可使人一窺創造的模式定比進化更合理」<br />
<br />
作者大概不知,現在在人工智慧以及最佳化領域當中,對於非常難以直接設計的軟<br />
體演算法、電路、機械構造,都喜歡應用演化法來自動產生。<br />
<br />
看起來演化比較合理
呵呵<br />
有沒有可能<br />
一點點可能<br />
<br />
可學家所發現的"演化過渡期的生物"<br />
是自己一個物種<br />
有可能嗎?
過渡物種本來就是「一個物種」。<br />
只是這個物種兼具兩物種(一般是綱之間)的特點罷了。<br />
修正一點<br />
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在一九五○年便發現<br />
玉米在受到外在壓力(缺水、高溫等),<br />
玉米整段DNA的序列會從一個地方移轉到另一個地方,<br />
這些游移的基因並不是隨機移動的,它們的漫步是有章法的<br />
→它們常重新落在基因組的某些特定位置<br />
→這些主動的突變是由外界影響,也就是環境上威脅玉米生存的變化所引發的<br />
<br />
簡單的說,玉米似乎從事某種刻意的突變─既不隨機,也不罕見<br />
(這些基因段現被命名為轉座子或跳躍基因)<br />
<br />
其它類似的研究<br />
在一九九七年時發現,當大腸桿菌在缺乏正常食物<br />
但四週危繞著它不愛的乳糖時<br />
大腸桿菌的突變率大增<br />
<br />
<br />
換句話說<br />
災變論不只是因為災難發生天敵減少而已<br />
災難本身的壓力也會促使生物產生更多的變異<br />
再看聖經的記載
就知道基督教雖導人向善,但仍是個吹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