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得亂七八糟的福爾摩沙
1542年,一群帶著商品和軍火忙著和日本交易的葡萄牙船經過一個地圖上沒記載,顯然鳥不生蛋的島,船上的人看到島上風景不錯,不禁說道:
也就是美麗之島的意思,12年後的1554年,台灣以「Formosa」的名頭出現在葡萄牙人Lopo Homem畫的地圖上,不過在這之前,大陸的人、以及朝這個島嶼來的移民是這麼叫這個島:
東蕃、小流求、臺員、大員、埋冤…等等…以及臺灣。
(這和大推新港文字的某群人一樣,新港文是洋人作的貨耶,抱外人大腿會因為腿是葡萄牙腿就比大陸腿高尚?)
不管是誰的腿,反正名字就這樣確定下來了,本來也就只是這樣罷了,西方一樣有一堆顯然受基督教影響的「聖XXX」地名,不過西方人似乎從來不覺得抱耶和華大腿有什麼不妥的。(老耶伸腳,不同凡腿?)不 過在所謂「本土」的嚆小政治宣稱中,過去「中華民國」所留下來的東西都成了「正名」的對象,孔老頭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出處論語.子 路)突然之間又真理起來了,倒也沒看到有誰突然發現孔子是個標準的大陸貨。之前宣稱要改掉所有「中」字輩大學,結果被抗議沒改成,最近終於趁機把中正機場 上面討厭的「中正」抹掉改成「桃園」(政客內心OS時間:遲早我要把中正紀念堂改成本人紀念堂!),現在又有風聲下一個倒楣的是華航(變成台航或福航是吧?),還真想問問看這種改法有什麼實際利益。
照過去的規矩嘛,誰握著大權誰就能改名命名,所以一堆路叫做中山中正,這是威權時代的花樣(不過老蔣居然沒把哪個倒楣地方政府改成「中正市」!)。阿本仔嫌打貓打狗太難聽,改名高雄和民雄;一個叛亂結束之後,很爽的乾隆皇把諸羅山城改名嘉義…現在又要改,若以這種「我有權我爽就好」的規矩,改得很有正當性~~~問題是現在主政的人絕對不會承認這只是「我爽」的決定。
不過時代不同了,過去的我爽頂多就只不爽到本國人,改個路名可能讓很久不見的同學失聯,改個地名可能讓回不了故鄉從地圖上找回憶的老爹找不到家,這倒也還好。
問題是現在很多名字都音譯出了國,打契約用了它、寫論文用了它、連通訊地址都有它,改掉了,全世界都找不到了。
這種牽一髮動全世界的事情在全球化之後會越來越多,施政也越來越不能只靠著「我爽」,因為一個決定可能牽涉到的問題除了國內以外還有國外,只顧著自爽…北韓就是一個好例子(就算哪天看到美國和阿共一起打進北韓,大家大概也不會有多驚訝吧)。
政 府為了兼顧自爽和減低改名造成的虧損花費和契約的終止,從中油和中正機場的改法就知道它的策略是「改中文名字不改外文名字」,「中國石油公司」改成「中油 公司」,但是英文名字CPC(Chinese Petroleum Corp.)不改,中正機場也是如此(正式名稱TPE,台北的意思,通用俗稱CKS,蔣介石是也),於是我們看到一個非常詭異的情景:
更名之後,國營事業對內高喊台灣,對外插「Chinese」(中國)大旗。
顯然綠皮藍骨?
其實我們最該問的是,改名字以後,有什麼利益??
改了之後風水變好了?從此國營事業大賺錢?帶動經濟發展造成第二次台灣經濟奇蹟?
如果真的可以這樣,我們應該聯名向政府請願,請它們連夜改名。
如果什麼利益都沒有,這時候我們就要對政府這麼說:
你改火大的啊?
對我來說,名字簡單扼要最重要,中山中正顯然就比福爾摩沙好寫多了,台灣也比福爾摩沙好寫…為啥不叫「台高」?(要抬高哪?~XD)
沒錯。現在的人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堆無聊到極點的舉動;反正我們不<br />
可能吃這一套。<br />
<br />
雖然那堆政客的豆腐腦渣想不出什麼有創意的東西,但一種十分肯定的現<br />
象就是,無論時下的人們如何瞧不起這回事,只要能夠持續的時間夠久<br />
了,下一代、下下一代,總有一天會達成「集體洗腦」的結果。<br />
<br />
玩 ACG 夠久的人,看到那隻藤子不二雄的藍色機器貓會直覺稱為「小叮<br />
噹」,但今天學齡前的小朋友卻可以大聲地叫「多啦A夢」而不會咬到舌<br />
頭。搞正名也是一樣。小弟個人一輩子也不會稱「國道三號」為「福<br />
高」,但只要時間夠久,我們的下一代卻可能稱它為「發糕」。時間夠<br />
久,集體洗腦,並非不可能辦到。<br />
<br />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台灣漢人心念祖國,一心當個中國<br />
人,保留傳統文化。但據許倬雲的文獻估算,當年台灣已有十分之一人口<br />
已成功地「皇民化」;假設大戰再晚個十年結束,今天台灣人的國族認用<br />
絕對不一樣。但為何這些明顯地事實未出現在我們的歷史記述中呢?因為<br />
戰後國民政府的「集體洗腦」成功了,大家才以為我們的祖父、曾祖父的<br />
氣節有多麼硬朗。<br />
<br />
扯遠了。小弟想說的是,在當代搞一堆令人嗤之以鼻的舉動,只要我們都<br />
死光了,對後人不見得沒有效果。歷史是一攤掌權者亂搞的胡塗帳。
下一個應該是中華民國郵票,在那上班的親戚已經接到一些準備動作的指示了…什<br />
麼都不會,只會改名字有屁用
我是不介意民進黨/綠色執政者改名啦,但是很明顯的現在根本不是時候<br />
啊,又不是說每個人錢都多到錢淹腳目,當務之急是經濟啊,不是那甚麼<br />
狗屎臺灣不臺灣的問題。<br />
<br />
只要你政經實力強,就算臺灣叫LP人家一樣照叫不誤啊。
這跟某某大師說你運氣不好要改名<br />
改了之後就出頭天了云云…<br />
<br />
能聽才叫有鬼
這篇文章說得好, 把我想說的都寫出來了
為時已晚的正名救台灣
2007年2月8日 東森新聞報 蔡玉真
如果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初,就能整頓黨產,徹底改革國民黨留下的遺毒,也由行政院行文把中正機場改名桃園機場、中正紀念堂改名「總統紀念館」,也許一開始會有反彈聲浪與族群爭議。但是,當執政成績單「2266」,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的時候,才要大手筆花錢把中油改成「台灣中油」,中船改成台船,中華航空改「台灣航空」……
站在中鋼股東的立場,小股東應該站出來,堅決反對中國鋼鐵公司改名「台灣鋼鐵」。華航的股東也一樣。改名?意義何在?
台灣真的有本錢拿著國旗進到聯合國,真的可以拿著國旗參加奧運?一定要正名、改國號、改國歌?真的很難相信,技術官僚出身的經濟部長陳瑞隆,會把「正名」當作經濟部年度最重要的工作,不在乎景氣訊號出現SARS以來的新低。中油花錢改名之後,營收會成長嗎?中船、中鋼也會因為正名,就成為擴展國際市場,獲取更多的機會?
在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的心中,或許這是不問執政成績單,繼續支持民進黨的最重要原因,因為這證明民進黨堅持「正名、制憲」的決心,甚至認為:經濟上的黑暗期只是一時的,當「中正」、「中國」、「中華」等字眼消失在生活中,即使勒緊褲袋過日子也是值得的!中油改名之後,原本爭取不到「中國石油」正統名稱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剛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正名的好機會。改了名,所有的文書、招牌、合約、外匯資料…全部都要變更,到底要花多少錢?偉大的民進黨政府、經濟部長陳瑞隆,誰能給社會大眾一個真正的答案、一份可以向全民交代的財務報告?
這個時候正名救台灣,除了選票的最後一搏,真的不知道這種「西裝不合,改內褲」的作法意義何在?
您好,得否請問一下您認為以下連結中,關於"福爾摩沙"名稱來源之見解是否正確或有其他看法?謝謝。
http://ask1952.pixnet.net/blog/post/40334599-041-%E3%80%8C%E5%BF%BD%E9%AD%AF%E8%AC%A8%E6%96%AF%E3%80%8D%E8%A1%8D%E6%88%90%E3%80%8C%E7%A6%8F%E7%88%BE%E6%91%A9%E8%8E%8E%E3%80%8D
版主回覆:(01/29/2012 01:04:38 P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A6%8F%E7%88%BE%E6%91%A9%E6%B2%99
所以formosa並不只有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