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在這個資訊傳播異常發達的時代,卻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散佈謠言的笨蛋….
消基會昨天(2006/12/5)於他們的網頁發表了一份消費新聞(原文連結於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775),裡面對加油站業者提出了多項警告,例如不制止消費者抽煙或將車輛熄火,但是其中最引起在下關注的,則是消基會宣稱加油站打手機『很可能』會發生爆炸!
底下為該文片段:
消基會提醒,由於行動電話本身不具備防爆功能,在加油站中是禁止使用的,因為撥打或是接收時,發射、接收信號狀態的手機,很可能因為瞬間產生的火花而導致油氣點燃,發生爆炸;此外,氣壓低的陰天或是有霧的天氣,因為油氣密度增加,相對使用行動電話引發爆炸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升高。
姑且不論本網誌早於去年年底就提出目前的研究結果皆顯示罪魁禍首是靜電(詳見連結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article_id=3431078),消基會在自家網頁還特別強調,陰天或起霧時更容易發生爆炸,這是真的嗎?
基本上,物質在某環境下會不會爆炸,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該物質的閃火點、爆炸下限與爆炸上限濃度,底下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些因素。
(資料引用自http://www.iosh.gov.tw/netbook/labsafe/ls12.htm)
爆炸界限又稱爆炸範圍、燃燒範圍、燃燒界限等。可燃性氣體與助燃性氣體混合時,必需在一恰當濃度範圍內方能燃燒或爆炸,例如甲烷在空氣中之爆炸界限約為4.7%~14%(汽油則為1.5%~7.6%)。該界限之最高百分比稱爆炸上限,最低百分比稱爆炸下限。當混合濃度在爆炸上限以上或爆炸下限以下時,皆不會燃燒也不會爆炸。其原因係因濃度過高或過低時,將造成可燃氣體分子與氧分子碰撞機會減少,產生之反應熱小於所散失者,無法使燃燒之連鎖反應持續進行。
爆炸下限數字愈小表示該物質易於爆炸;(爆炸上限-爆炸下限)/爆炸下限=危險指數,危險指數愈高愈危險。此外爆炸上限為100%者則多數為不穩定物質,可能會產生分解爆炸、聚合爆炸等。
當可燃性液體受熱時在表面將揮發少量蒸氣,並與空氣混合,此時若有微小火源接近時將引燃液體表面附近之蒸氣而形成一閃即逝之火花,能產生此種現象之最低溫度稱為閃火點或閃點,亦可稱為下閃點。在該一溫度下,液體表面揮發產生之蒸氣濃度恰為爆炸下限,火焰引燃後,表面附近之可燃蒸氣即因燃燒之化學反應而消耗,濃度降低至爆炸下限以下,無法繼續燃燒。若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使揮發之蒸氣濃度恰為爆炸上限時,該一溫度則稱為上閃點。各種可燃性液體之閃火點可由儀器測量得知,但因所使用儀器之不同,所得到之結果可能稍有差異,有時差異可達10℃。但部分可燃性液體之閃火點可經由計算而得到約略之數值。
閃火點以溫度表示,例如汽油之閃火點約為-42℃,閃火點愈低表示愈容易起火。
當陰天時,因為氣壓比平常低,汽油較容易揮發,故閃火點會降低,但是氣壓降低也造成爆炸界限範圍縮小(也就是說會爆炸的濃度範圍變小),而汽油的閃火點本來就很低了(台灣應該找不到工作溫度低於-42℃的加油站吧?),所以氣壓因素會不會造成油氣更容易爆炸?似乎不見得….
而起霧時,空氣中水氣含量高,反而造成靜電不易累積,光有油氣而沒有靜電,加油站怎麼爆的起來?
消基會想保護消費者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連保護的理由都無法使人信服,被指責的業者又豈能服氣?
說真的,『手機會引爆加油站」這則謠言真早該扔進垃圾桶了!
電磁波,爆炸,癌症,電話費,繳不完的帳單,循環利息,女朋友打不<br />
通,卡債~~~恩….手機好可怕啊[丟]<br />
完了,我腦殘了 XD
引用網頁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206/5/7nxz.html<br />
現在丹麥最新大規模研究結果<br />
使用手機並不會提高罹癌風險…<br />
研究中並未發現任何短期或長期使用行動電話的民眾,與罹患腫瘤危機之間有任何關連<br />
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機構」期刊<br />
專家仍建議民眾,特別是神經系統仍在發育的年輕人,使用行動電話應儘可能節制。<br />
<br />
<br />
不過國內手機P陣營一定會無視這則報導 繼續宣傳它們最安全 G陣營的電磁波有致癌風險…
這就和基地台的道理一樣 XD<br />
我們家的電視機和電腦螢幕的電磁波強度都比基地台要高啊 XD
http://event1.gamebase.com.tw/event_20061201_wm/index.html<br />
案例一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Discovery頻道中<br />
有個節目叫做"流言終結者Myth Buster"<br />
(我個人還滿愛看的,向大家推薦~ ^o^)<br />
這節目以前就針對這則流言做過實驗<br />
主持人設計了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內容後<br />
開始進行"爆炸"性的實驗(是真的拿東西來炸喔 @@!!)<br />
實驗結果就是…..這的確不是事實!<br />
不過看完這篇文章後 我又多學到了些東西呢! ^^<br />
<br />
可能是因為自己對科普有點興趣吧<br />
有時會覺得一般人真的很缺乏相關的正確常識<br />
有些一聽就知道很不合常理的謠言也會被大家拿來轉述<br />
更不用說像這樣需要一點專門知識才能破解的流言了<br />
看來"聯合踹人天地"跟"流言終結者"<br />
真的很值得推薦給社會大眾<br />
補充一下所謂的"科學精神"與科普基本知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