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現代神話名詞。
不過如果考究其真實面貌,竹炭也不過就是一種活性碳,奈米只是一個長度單位(0.000000001公尺,也就是10^-9公尺),能量云云有更多都是虎濫人的。
當一群莫名其妙的科學名詞混在一起的時候,這時就會有「科學泡泡」的效果,這是看準多數人都和科學不熟,卻認為科學有極大程度權威的心理,只要用一堆科學名詞堆疊,加上一個不知道哪來(也不知道有沒有真的拿去驗)的科學組織或者教授「見證」,馬上就會有一群鶩跟過來花錢。
(範例即將出現於金豪洨事業部,敬請期待)
奈米因為是長度單位,所以其實啥東西都可以奈米,例如我可以說我的茶杯口寬度是760000000奈米…
而真正「奈米技術」是在奈米尺度(也就是極微小尺度)下,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會產生異於一般尺度下的特性,這方面LUCIFEROUS比較擅長….XD
活性碳本來就是多孔材質,除了化學上的變化以外,它主要的效果就是吸附物質,所以竹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雜質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在其他方面的宣稱可就沒有那麼神奇了,因為活性碳也就只有這類的效果而已。
那麼把活性碳吃到肚子裡面去,會怎樣?
如 果純的活性碳直接吃下肚,頂多吸收肚子裡面的某些物質(光是胃裡面的食物就塞滿啦,活性碳這類的東西在吸附雜質方面可是不長眼睛的),不過純的碳非常不好 吃,因此市面上出現的竹炭食品都是在食品中加入竹炭粉,可是如此一來,具有吸收功能的竹炭最先碰到的就是食物本身,吃下一堆空隙已經被食物塞滿的活性碳有啥用?….O_O
另一方面,人類似乎常常自我矛盾,一邊吹電磁波不好,卻又十分推崇遠紅外線(這也是電磁波)的神效,甚至宣稱竹炭釋放的遠紅外線會「和細胞共振,活化組織細胞」。
不過,事實上微波爐就是靠發射頻率剛好能夠和水產生共振的電磁波,加上微波爐內部構成的共振腔來進行加熱,也就是說,這種竹炭的效果和微波爐一樣…?
其實不僅只是竹炭,所有只要不是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放出電磁波,這也就是「黑體輻射」(雖然並不是完全的黑體)。
黑體輻射的最主要波長(光譜波峰)λmax可以用一個公式(維恩定理,Wien’s law)求得:
λmax的單位是微米,T是絕對溫度。
黑體輻射的一個特點是吸收多少能量就放出多少(不然溫度會上升),因為黑色物體代表大量吸收,所以黑色的東西也容易放出黑體輻射。
但除了釋放量已外,從該公式也知道,這最主要波長λmax只和絕對溫度T有關,和材質毫無關聯。
也就是說,不管是竹炭、鐵尺、西瓜還是人體,只要維持在和體溫一樣的37度C(絕對溫度310度),所釋放的黑體輻射的λmax就是一樣的。
而這λmax波長為:2900/310=9.354微米=9354奈米=93540埃
而這輻射的頻率也就可以很簡單的求出來(v=f*λ,速度=光速,f是頻率,λ是波長):
30000000000000=f*9.354,f=3207184092366
頻率是三兆兩千億赫,屬於遠紅外線範圍。
(就是因為有這種輻射,紅外線攝影技術才會存在,人類也才得以「隔著牆壁看人」)
但無論如何,只要維持在該溫度,啥東西都會釋放相同波長的輻射,無須特地去找什麼「神物」。
<br />
活性炭要做到顆粒大小為奈米級並不是絕不可能,但是活性炭的吸附效果,<br />
通常靠的是活性炭內部的孔洞所增加的表面積。<br />
<br />
活性炭孔洞主要可以區別成三個範圍:100nm~10000nm左右的巨孔,<br />
2nm~100nm的過渡孔與2nm以下的微孔,若將活性炭做成奈米級,首先巨<br />
孔結構的部分大概就完蛋了。<br />
<br />
其餘的孔洞是有存在的機會,但是還有一個重點:不同的原料能做出來的<br />
孔洞大小不一樣~<br />
<br />
竹炭的孔洞一般來說,偏向較大的孔洞,所以做成奈米級的話,「說不<br />
定」會破壞不少孔洞。<br />
<br />
(這個部分,基本上還是要用BET分析來測定比較保險。)<br />
曾經在外出旅遊時,聽過當導遊的在豪洨賣藥;而當時我耐心聽完後,<br />
得到的結論卻是:「哇靠!這樣都可以把整團唬的掏錢買藥,那我這個<br />
藥學院還念下去做什麼?直接出來改行賣藥算了,搞不好還比較賺!!」<br />
<br />
(= =|||<br />
<br />
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