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章少了,不過這是因為大腦裡面要寫的東西太多,最後就是啥都寫不出來…
因為BLOG背景顏色設定的問題,只能用NVU來寫(不能改背景顏色的無名小幫手只能拿來上傳),不然某些加顏色的文字編寫時會淺到看不見,但是NVU的粗體、字級尺寸又和無名不相容(XUITE就沒這問題),用了好幾個程式(FRONTPAGE是本來就不能用,因為和UNICODE補完衝到)都不能一次搞定,所以有時候要寫也有點懶…
「不可簡化的複雜性」(不可化約的複雜性,Irreducible complexity)是比希(Michael Behe)提出的神創(或者說「智慧設計」)論調,簡單說就是認為生物體中有某些東西在組成之前毫無用處,所以必然是設計產生,例如凝血機制、眼睛和細菌的鞭毛。
這個謬誤其實在「駁斥創造論的15+N個瞎說」中的第十四個已經被踢爆,不過自爽的人永遠喜歡自爽,就算被踢爆還是可以爽得很高興,這也是不證自明的事實。
不過,比希的凝血之類的立論很快就被攻破,凝血論調的破除主要的功臣是鯨魚等生物,他們被發現其所擁有的「(比希所宣稱的)完美」凝血機制少了一部分(Semba U, Shibuya Y, Okabe H, Yamamoto T (1998). “Whale Hageman factor (factor XII): prevented production due to pseudogene conversion”. Thromb Res 90 (1): 31-7.)。
如此複雜而不可缺少零件、有如捕鼠器的凝血機制居然有生物可以再省一點,對「不可化約的複雜性」這種建基於複雜完美體系的論調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而後來,又陸續發現某些生物的凝血機制使用了較少的蛋白質,例如無顎魚(jawless fish)只使用了六種蛋白質,而不是整套的十種蛋白質。
眼睛的問題被一樣的方式踢爆,半顆眼睛很不小心地居然存在於鮑魚身上,這眼睛沒有透鏡也沒有角膜,只有一個沒封好的半球加上感光細胞,可說是標準的「半顆眼睛」,如果半顆眼睛沒有用,那鮑魚到底為何長一個半成品在身上呢?
鮑魚的眼睛
而細菌那些簡單、甚至有其他用途(如注射器)的「鞭毛們」則對人類闡述了一個道理,就是比希的完美捕鼠器在變成捕鼠器之前,可能是某個酒櫃的架子,也就是說,半個複雜系統有可能是其他複雜或簡單系統的一部分或全部,只是因為外掛了一些新的零件,而使得原先的系統變成現在「複雜」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