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dor
最近三聚氰胺的新聞鬧的全島風雨,秉持著踹人天地基於證據的一貫立場,也一定要討論一下三聚氰胺到底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常見。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07262
根據一篇1990年日本東京國立衞生試驗所的論文,美耐皿餐具以4%醋酸作為食品模擬物,進行三聚氰胺與甲醛的溶出實驗。試驗時間為30分鐘。
注意:美耐皿材料怕酸怕熱,此條件已經是對美耐皿非常嚴苛的測試。
另篇論文中提到,若延長時間(2h,EU測試條件)或反覆測試(20x),則塑膠表面粗糙度增加(溶掉了)(註1),甚至品質較差的測試品會發生溶蝕孔洞的現象(註2)。
試驗條件 | 4%醋酸,30分鐘 | ||
試驗溫度 | 60’C | 80’C | 95’C |
三聚氰胺溶出濃度 | 0.0ppm (+/-0.1ppm) | 0.5ppm (+/-0.4ppm) | 3.0ppm (+/-2.2ppm) |
根據歐盟法規,容許溶出濃度為30mg/kg (30ppm),測試條件為3%醋酸,2hr,70’C(註2)。也就是如果用美耐皿喝滾燙的熱果汁/美容醋,或是裝剛起鍋的糖醋排骨/客家大腸/韓式泡菜/酸菜白肉鍋,就有可能攝取到三聚氰胺。
是的,我們若使用美耐皿餐具裝熱的酸性湯水,日常生活中的確有可能吸收到餐具溶出的三聚氰胺。
當然,爲什麼大家都不知道美耐皿餐具在某種環境下會釋放出三聚氰胺是另外一個問題。
不過我相當懷疑,牛奶生產過程之中,什麼時候有可能與美耐皿材料進行高溫高酸長時間的接觸?其他食品工業也是一樣,我實在難以想像什麼情況會使用塑膠容器進行加熱。
大多數食品工業的污染物或添加物標準都是政府與廠商妥協的結果,例如要採用增加癌症0.001%風險,或是增加癌症0.0001%風險的濃度標準?沒人知道。不過我相信以極低檢測極限下的未驗出作為食品工業中三聚氰胺的標準還是做的到的,因為不用美耐皿容器加熱就好了,平常根本也不會有人這麼做。
一碼規一碼,美耐皿餐具溶出的三聚氰胺會造成多大安全風險是一回事,食品工業中是否就可以容許三聚氰胺出現在產品中是另外一回事。三聚氰胺畢竟是一種污染物,食品的加工過程中若可以排除此物質的出現,就不應該出現。這是製造商的管理與責任問題,與污染物的風險無關,奶粉中就算出現牛肉乾也是不能接受的!因此理論上三聚氰胺檢測應以環境背景值為標準,至於儀器或預算是否可以配合,這是政府的政治考量,在此不予評論。
不過就算完全禁絕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污染,我們仍然會透過美耐皿餐具的使用而不停的吸收到三聚氰胺。既然三聚氰胺是個長期安全性未知的污染物,在此事件中政府也應該公佈一般美耐皿餐具的溶出問題。(只是到時候就換美耐皿廠商向政府抗議了。)
註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956795 經過20次反覆試驗後,塑膠表面的光澤消失,且粗糙度從1微米增加為2.5~5微米。
註2: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019835 品質無法通過歐盟檢測標準的的美耐皿,測試後發生溶蝕孔洞及破裂的狀況。
現在雀巢要說三聚氰胺是自然存在於牛奶了
看了好幾個禮拜的新聞, 越看越火大.<br />
到底是記者英文不好還是業鼠長呼弄人阿.<br />
<br />
麻煩FDA的新聞稿看清楚好嘛?<br />
<br />
In food products other than infant formula,<br />
the FDA concludes that levels of melamine<br />
and melamine-related compounds below 2.5 parts per million (ppm)<br />
DO NOT raise concerns.<br />
<br />
這段是說2.5ppm以下應該沒問題….<br />
<br />
<br />
等等<br />
<br />
不過話沒講完…這段:<br />
<br />
If products are adulterated because they contain melamine<br />
and/or a melamine-related compound,<br />
the agency will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br />
to prevent the products from entering commerce.<br />
<br />
說的是什麼呢? 就是說雖然沒檢驗標準,2.5ppm以下也應該沒問題…<br />
不過有驗到含三聚氰胺還是不能賣.<br />
<br />
看…是怎麼樣,記者文看都沒看完就亂翻喔?<br />
要唬人也不是這個樣子.<br />
專家,也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有種就把名字報上來阿.<br />
看看那個專家英文那麼爛.全文沒看完就出來唬濫.<br />
人家是只要任何商品有驗出就不得販賣耶.管你是不是奶粉還加工品.<br />
<br />
<br />
話說..在美國..melamine 是拿來做衣櫥隔板的.<br />
homedepot 都有在賣喔!<br />
<br />
edit :為了因應有些人還是看不懂:<br />
2.5ppm 跟商品下架是兩個獨立的事件.<br />
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 2.5ppm 只要有驗出就不得販賣.<br />
它只是讓你知道吃2.5ppm以下應該是沒問題的.不代表是FDA的下架標準.<br />
不過就算是微量,有誰會想去吃阿?業鼠長,你敢每天照三餐吃嗎?<br />
<br />
FDA 原文在:<br />
http://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8/NEW01895.html
版主回覆:(02/27/2009 05:48:56 AM)
這種做法和現在的台灣有什麼不一樣?
『這種做法和現在的台灣有什麼不一樣?』<br />
<br />
回版主的問題,台灣現在除了未「全面禁止中國製造/中國原料乳製品<br />
進口/販售」以外,其他大致與美國相同。<br />
<br />
不過這個「相同」在明年一月或二月與中國大陸簽訂 CEPA 以後就「不<br />
同」了;所謂的 CEPA 在中共內部的正式名稱叫做「內地與特別行政區經<br />
貿授信協定」,主要是規定商檢標準、商品標章、商品專利、以及重複課<br />
稅等相關事項,其效力超越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也就是說在簽訂 CEPA 以<br />
後,所有 CEPA 之共同簽署者在上述事項皆採取互相信任原則,不再額外<br />
驗證,標準不同者則以「內地」為主要參考原則。<br />
<br />
簡單來說,在簽訂 CEPA 以後,香港地區以 2.5ppm 三聚氰胺食品添加<br />
標準檢驗通過的產品,因 CEPA 效力超越地區商品檢驗標準,故得以在台<br />
灣合法/免驗販售。<br />
<br />
又,CEPA 為 WTO 協定下之中國地區附加協定,僅規範中國國內經貿事<br />
務,目前已簽署 CEPA 的 WTO 會員有三,分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br />
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薦的<br />
WTO 會員有一,即「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br />
<br />
目前行政院正積極推動台灣加入 CEPA,順利的話,預計在明年可以簽<br />
署生效。
哈,那是哪個政府說只要2.5ppm以下就是零檢出,零檢出就可以上架販售啊?<br />
<br />
現在對照"桂格"的廣告http://www.quaker.com.tw/event/Sep2008_announce/<br />
<br />
在聽聽夜鼠長的儀器極限,真是快笑死了。
嘖嘖…,樓上太激動了。<br />
<br />
目前衛生署對於三聚氰胺的檢驗標準如下:<br />
<br />
1.奶精/奶粉類商品不得檢出三聚氰胺,儀器限定為 LC/MS/MS(50ppb)<br />
<br />
2.鮮奶以及餅乾麵包等含奶商品則不限定檢驗儀器(2.5ppm)<br />
- 這一點與美國不同,美國是全面以任何儀器皆不得檢出。<br />
<br />
根據衛生署的說法,鮮奶及含奶商品之所以規範較鬆,是因為考慮到檢<br />
驗儀器不足的問題,因此以奶粉、奶精(含乳清粉/乳鐵蛋白)等幼兒主<br />
食為優先嚴格檢驗之標的。<br />
<br />
考慮到現實問題,小弟認為目前的規定尚可接受,但含奶商品部份不可<br />
諱言是個漏洞,理應在市售奶粉/奶精全面檢驗完畢以後統一檢驗儀器。
版大您好<br />
小弟可否轉貼您的文章至小弟下文?<br />
<三聚氰胺風暴下.有0.2~0.05ppm報告的企業-10072100共61家-精簡版><br />
http://blog.udn.com/josephlin2/2273117
今天一查才知
魔術泡棉(有稱作奈米科技泡棉 這是唬爛的吧 奈米那麼好做??)
原料為三聚氰胺 請問版主 那樣適合來洗碗盤嗎???
另外請教幾年前大力宣傳的奈米科技怎麼都不見了
期待很久的奈米塗料 從此免擦窗戶的夢何時才會成真呀
版主回覆:(10/05/2008 01:46:20 PM)
我手上一個二十幾年歷史的碗也是美耐皿…….
美耐皿、塑膠筷都是三聚氰胺做的,三聚氰胺的本質是無毒的,
把魔術泡棉吃下肚子的傷害絕對不會比喝一杯洗碗精來的大,
把碗盤徹底沖乾淨才是王道。
不用怕就是了? 這玩意真的蠻好用的 又不用清潔劑
不知還有沒有什麼禁忌 ?(魔術泡棉很容易碎 )
理論上三聚氰胺怕熱怕酸
但美耐皿、塑膠筷 多少還是會碰到熱湯之類的吧??
(雖然我都不用塑膠筷 太滑..在外面卻不可能避免 )
奈米科技部份有什麼人能回答嗎?
還是真的只是當年的… 宣傳???
話說,泡綿是那個部位需要用到奈米製程……還是他們想說一千萬奈米也叫奈米科技?(一公分)
當然只是宣傳
就像前陣子什麼都要塗成黑的~變成黑魯魯的竹炭xx
我實在想不透炭加到塑料裡…還能保有什麼它該有的物理特性?
還能導靜電就不錯了
>我實在想不透炭加到塑料裡…還能保有什麼它該有的物理特性?
1.變成活性碳
2.變成黑色的塑膠袋
3.變成有機的塑膠袋
(被巴)
版主回覆:(11/23/2010 03:10:52 AM)
保有「顏色」這種特性~XD
竟然沒人吐我這一個XD
>3.變成有機的塑膠袋
一般的塑膠袋不就是有機化合物嗎?XDDDDDDDDDDDD
話說…
我昨天才看到一個奈米竹炭的「安全帽內襯」……
真是集大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