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防部的青年日報為了不刊國民黨黃復興黨部「緬懷老蔣」的廣告,而被蔣孝嚴刮,還牽扯到行政中立這碼子事情。
因此我們就從行政中立來看看這個事件,或者也可以說從這個事件來看看行政中立是什麼東西。
行政中立原則,是針對事務官(也就是俗稱的常任文官、官僚或者國家機器中的小齒輪這些公務員)的原則,因為事務官並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改變身分,所以才會要求其行政中立,至於會隨著政黨輪替或首長換人做而上台下台的「政務官」,就不太有行政中立的問題。
(因為政務官本來就是靠政黨支持偏好上去的,要中立是幾乎不可能的)
但這並不代表政務官就能光明正大的違反所有行政中立的原則,至少他們還得遵守行政中立原則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依法行政原則。
事務官的行政中立,除了依法行政之外,也被要求不可以介入政治,這並不是說事務官不能有政黨傾向,而是指其不能為某政黨勢力站台或者參與政治鬥爭,當然更不能用自己所擁有的行政資源去替特定政黨服務。
講完了行政中立的意義,接著看這個事件,國民黨的黃復興黨部要花錢在青年日報上面刊緬懷老蔣的廣告(青年日報有廣告?),而青年日報拒絕了。
重點並不在表面上的「黃復興黨部」、「花錢」、「刊緬懷老蔣的廣告」,正如立委林郁方所說的那樣,就算換成民進黨花錢刊陳雲林不要來也是不行的。
真正的重點在於這個要求是來自於外部的,如果今天同樣的要求源自於國防部或者行政院,那麼雖然還是頗為干涉媒體自由,但畢竟國防部是青年日報的老闆,上命下從,沒什麼不對。
但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和民進黨這些都是青年日報之外的政治力量,它們不是行政體系之一,因此這樣的要求如果被答應了,那就是拿青年日報這個行政資源來替某特定政黨服務,正是行政中立原則所不許的。
當然,如果青年日報是靠自己內部的人(例如社論)寫出同樣的東西,那就沒有行政中立原則的問題,而只是青年日報本身立場與定位的問題。
用個買票的例子來說:
就比如一號候選人找你買票,要你投給他,而你也投給一號了,這自然是錯誤的行為。
但若對方沒有對你買票,而你一樣投給一號,那就沒有什麼錯誤可言。
差別在於前者投票行為有受外力干涉,而後者沒有。
因此,青年日報方面的做法並沒有錯,至於到底是誰的腦袋有問題,大家都應該清楚了。
兒子幫老爸說話是正常的事<br />
<br />
在臺灣無論任何情況下都適用此邏輯<br />
<br />
誰叫我們是人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