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延續Luciferous的那篇「你所不知道的假象!(二)---論莫名其妙的『廢物』氨基酸」。
味精這種東西一直以來遭受許多「不白」之冤,但事實又是如何?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的是味精的起源。
味精是一種化學物質,名為「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麩胺酸是一種胺基酸,英文名稱是「glutamic acid」,又名為「穀胺酸」,麩胺酸鈉就是麩胺酸的鈉鹽。
人類的味覺有鹹、甜、酸、苦四種,加上屬於刺激的辣,共五味。但後來又發現「第六味」,也就是「甘味」或者「鮮味」。
主宰這個味覺的化學物質除了海帶(昆布)中的麩胺酸鈉之外,還有柴魚和肉類的「次黃嘌呤核酸」、貝類的「琥珀酸」、香菇的「鳥糞嘌呤(或稱鳥嘌呤)核酸」等。
1908年,日本的科學家池田菊苗發現昆布中可以萃取出甘味的來源麩胺酸鈉,而建立了世界第一間味精公司「味の素」,從此味精大舉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在許多料理當中都能看見味精的身影。
或許是因為太方便了,味精的濫用也讓食物的味道變得千篇一律,更糟糕的是有些食品的味精多到會讓舌頭麻痺(尤其是天生比較沒味道的素食),因此就出現了「中國餐館症候群」這種歸咎於味精的怪病。
(不過根據本BLOG作者群之一的Yenchin過鹹水去德州的經驗,那邊的「中國餐館」有不少都是墨西哥人開的偽物…)
直到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會第19次會議(好長的名字)才還給味精一個清白,證明味精在正常消費量下吃不會有什麼問題(嬰兒似乎還是例外)。
事實上,味精在體內會分解成麩胺酸和鈉,麩胺酸是天然的胺基酸,雖然不是必要胺基酸,但麩胺酸在人體中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對腦部的發育有相當的影響,在人體內含量相當的多。
麩胺酸不是必須胺基酸,原因不在麩胺酸不重要,而是因為非必須胺基酸人體可以自己合成,「不必需」攝取,而不是「不能」攝取。
也因為分辨是否為「必須胺基酸」的標準在於可不可以自行合成,因此胺基酸的分子量大小根本不是重點,同時~人類在消化吸收的時候也不會再把胺基酸拆解,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好不好消化的問題(因為已經是「消化後」的產物了)。
由此可知,麩胺酸不但不是「廢物」,而且還是腦與神經傳導發育的重要物質,更沒有不好吸收之類的問題,但這並不表示麩胺酸鈉(味精)就一切都沒有問題,事實上它有個缺陷,雖然天兵文章沒提到,但我們還是必須要提一下。
味精、也就是麩胺酸鈉,在水中會游離成麩胺酸與鈉離子,而味精本身卻又會壓抑鹽的鹹味,但味精和鹽都有鈉離子(這就是口渴的主因),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攝取太多鈉,從而造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因此,味精並沒有毒,但還是別攝取過多。
味精的使用雖然方便,但是使用味精之後的味道會變得相當單一,畢竟鮮味來源並不只麩胺酸一種,而食物的味道也不只靠麩胺酸的量來決定,用太多味精只會抹煞食物的味道而已。
2009.04.03一增:
在網路上逛的時候發現這個國體院的網頁,裡面居然這麼說:
glutamate補充劑是的主要成份是monosodium glutamate(MSG),與味精是相似的物質,過去臨床上發現口服或注射glutamate皆可降低血中氨濃度。但glutamate吃多會噁心、呼吸不順的副作用。
(三) 相關商品
商品名:R&D Fenupure
主要成份:monosodium glutamate
好黑心,居然用MSG來充當增補品啊~XD
多少不過量 外面的炒飯 嘩一大把
蠻專業的,很值得肯定。<br />
<br />
補充個人的見解:<br />
<br />
一、營養學界對必需胺基酸的定義有分:(1)膳食上的必需胺基酸(Dietary essential amino <br />
acid),是最傳統的定義,意指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需從飲食中攝取。(2)生理上的必需胺基酸<br />
(Biological essential amino acid),意指人體生理代謝不可或缺者。麩胺酸(glutamic acid)<br />
不屬於第(1)類,但屬於第(2)類。<br />
<br />
二、生理學家不認為「辣」是味覺,它只是引起黏膜的刺激而已。譬如說,眼睛也會被「辣」到。因<br />
此,目前人類的味覺只被證實有五種,即酸、甜、苦、鹹、鮮,稱為五種基本味覺。<br />
<br />
三、每個人的味覺靈敏度不一樣,很難訂出味精的建議用量。不過,正常的烹飪調味上,是不可能超<br />
量使用的。因為,味精有一種「自我設限」的特性,即「適量添加」可以增進食物的鮮味,「過量添<br />
加」會讓食物的原味喪失。舉例來說,如果一碗雞湯喝起來很鮮,但又不像雞肉的鮮味,那就要懷疑<br />
是否添加過量的味精了。<br />
<br />
四、一般家庭煮菜時,調味的習慣是先加少量,嘗過味道後再決定夠不夠鮮,因此不必擔心味精過量<br />
的問題。外食時就很難說,為避免一次吃進太多味精,引起口乾舌燥,可以注意以下幾點:<br />
1.吃飯時不要先喝湯。通常湯中會加較多味精,且空腹時吸收快。<br />
2.炒菜的湯汁不要吃。大部份的味精都在那裡,不吃不算浪費。<br />
3.如果食物吃起來很鮮,但沒有原味,則少吃一點,以後少光顧。<br />
<br />
五、如果外食後覺得口乾舌燥,可以:<br />
1.多喝水,稀釋血液中胺基酸的濃度。<br />
2.喝點糖水或含糖飲料,可以加速胺基酸的代謝。(糖尿病患要小心,不建議吃太多糖)<br />
3.留意身體是否缺乏維生素B群,因為這樣的人代謝速度慢。<br />
<br />
以上,請大家參考。
別忘了可怕的嫩精XD
嫩精?
正確來說就是木瓜酵素
過去老一輩的人,在燉肉的時候
會加入一片青木瓜,為得就是讓肉能夠早一點熟爛
嫩精不過是把酵素提煉出來
而且那玩意兒加多了肉會變苦
同樣效果的替代品還有蘇打粉、玉米粉
五穀米別亂吃 4種人吃不得!
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1002/201002090407857.html
這年頭只要是標榜自然就大受歡迎
化學就聞風色變
如果沒有化學,工業 等"傷天害理"
人類不會有現在這種生活品質
不過也許排斥掉化學,工業
或許這樣反而會讓人口不像現在這樣爆炸
現在還有流行餵寵物吃生肉 前幾天外電歐洲還有人自己吃生肉
打算養寄生蟲吧 都很自然呀
話說味精一天到底只能吃多少? 最近都在吃味精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