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的「治國週記」被踢爆是預錄的,不過如果這週記不談「本週治了什麼國」,預錄也是一種省工的方法,例如我們看到的某些綜藝節目其實都是一次預錄好幾集。
(至於公家機關和政客標題不對內容的症狀,比大山文化出的老H漫更嚴重,也不用太在意了)
錄「未來週記」自然是相當沒誠意的做法,這和政客找工讀生去噗浪幫忙發噗一樣,被踢爆也算活該,不過踢爆也是要有技術的,有時候踢過頭,爆的反而是自己。
老馬的未來週記上宣稱「我個人開始重視資訊,當然從大學時代、當兵,都有接觸到電腦」,於是就有人拿著「個人電腦」出現的時間,也就是1973年來自以為踢爆老馬「大學時代(1968~1972)接觸到電腦」的發言,但個人電腦只是電腦小型化之後的產物,事實上在這之前國立交通大學和台灣大學就已經引進電腦來作為計算工具。
例如在這篇中提到:
一九六三年八月,許照教授接任電機系第四任系主任。在長達九年的任期之內,許主任推動了多項重大的建設性措施,奠定了日後電機系持續壯大的基礎。首先是同年許主任推動台大電算中心之成立。中心位址初設於現在土木系館二樓的西側,亦即當時電機系之所在位置;後於一九八二年資訊工程館(按:現為台大計算機與資訊網路中心)落成後遷入該址迄今(二OO一年)。首任主任為電機系張煋教授,第一部電子計算機 IBM 1620則係向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租用,在一九六四年五月運抵台灣,於同年六月二十二日正式啟用。同時電機系為協助台大校方人員明瞭計算機的原理與應用,於一九六四年暑假期間成立第一期電子計算機講習班,為期六週,為國內第一個由大專院校辦理的電子計算機講習班。不久後,台大電機系電子計算機講習班成為經常性舉辦的課程,並且講習對象由校內擴大至校外相關機構以及社會大眾,三十七年來(二OO一年)參與培訓人員超過四萬五千人次,獲得結業證書的學員則有兩萬六千餘人。
大概也因為這東西頗好查,因此在發現台灣大學當時確實有電腦之後又宣稱IBM1620不是老馬這種法律系學生會去接觸的東西,不過如果考究台大電機的歷史,會發現老馬大學時代的電機系系主任很幸運的幾乎都只有一個人,就是許照
(1963~1972)。許照任內台大電機不只有IBM1620這台「大」電腦,在1969年蓋好的電機大樓(電機一館)中,裝設的是第三代電腦,也就是採用積體電路的小型電腦(以現在的標準還是頗大就是)。
當年的電腦除了貴以外,輸入輸出方式也和現在不同,IBM 1620是打孔機的設計,需要有人整理打孔卡片方便輸入,以及收集輸出的卡片,這些工作在美國一般都是女性在做,不過台灣可不見得吃這套。
加上當年交通大學和台灣大學都拼命舉辦電子計算機講習班,對象從國防、交通、經濟部官員、國營事業人員到一般民眾都有,說老馬碰不到電腦及其資訊(並不是只有塞在電腦裡面的才是「資訊」),就頗有「有一分證據,說一百分話」的境界了。
以本山人為例子,本山人是理科出身,那麼問題來了,本山人母校的某大樓內有一堆看起來就很貴的鋼琴,請問我有沒有彈過那些鋼琴?
答案是:「有」,不但有,而且花了不少時間。(問題是彈鋼琴和我這個系所一百竿子打不著)
因此,用系所去確定某人有沒有碰過電腦,是靠不住的。
老馬當年確實不容易接觸到電腦,但卻無法保證他老兄「不能」接觸到電腦,他大學時代有沒有接觸到電腦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用電腦不是為了打網路遊戲或者踩地雷而已。
像這樣的「踢爆」,如果說只踢到老馬預錄影片的話,就是個好踢爆,但踢過頭了,就會變成被踢爆的對象。
很剛好我老爸在民國6x年參加過這類課程,還用過打孔帶寫fortran程式
而且他的本行和電腦完全無關
不管馬囧有沒有去摸過那台大IBM
70年代用電腦≠重視資訊,這才是最根本的地方
他講那種話是拿來騙沒背景的人
版主回覆:(07/16/2009 03:36:59 AM)
別說70年代,60年代就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在注重電子計算機(電腦)未來的應用。
用個現在的東西來說,太陽能光電技術在現代還是個超級不環保的東西,但我們還是知道這技術未來可能會有什麼發展。
那如果你以後在太陽能光電技術實用化之後對子孫講你自己2009年的時候很注重環保,很早就接觸太陽能光電技術,結果你的子孫說你根本在虎爛,太陽能光電技術在2009根本不叫環保,順便拿出維基百科來踢爆你。
請問是你虎爛還是你的子孫虎爛?
電腦的資訊可不只有網路才叫做資訊。
「小時候玩棒球時都是用報紙褶成手套,再用隨便的棒子與皮球來玩,直到大學才拿過真正棒球手套。」
這一段話,就是所有台灣中年人的經驗,因此誤以為馬總統是自己「同國的」,選票,當然用力給他投下去。他說他自己始終如一,是的,他講話時始終省略「主詞」這句話的「主詞」是誰?是馬總統,還是一般台灣一般人的經驗?用語言的技巧,馬總統讓聞者以為是他自己「也這樣」,其實,他是和棒球無關的第三者。
版主回覆:(07/21/2009 02:49:14 AM)
你和馬囧熟,知道人家小時候拿真的棒球手套打棒球?
馬英九碰到需要擔責任的, 貓纜, 詐胡線, 就來個不沾鍋! 如果是沽名釣譽的, 跟人混熟攀關係的, 就爭先恐後…翻來滾去的!
接觸到電腦又怎樣? 就算是 USB 插孔嗎? 要插進去才算啦!
版主回覆:(07/21/2009 02:53:24 AM)
政客都是如此,不只馬囧一個。
還有,痞客的BLOG主還是看得到IP,同一個IP可以不用掛兩個名字。
http://mocear.pixnet.net/blog/post/25128909#comment-29200653
旗子的公案還希望版主看一下
————-
本篇應該較電腦公案 楊蕙如今天的踢爆貝登在蘋果上 蘋果的立場大概就是挑軟的吃 之前知道綠色執政
部會尊重媒體 現在知道藍色執政不敢得罪媒體 立場倒是挺一致的(綠的很一致 從蘋論 江春男專欄 以及其他代表社論的地方 都是綠油油)
馬英九很奇怪 這個預錄也沒什麼 像各大媒體都會有名人的… 該說是訃聞嗎?還是什麼名稱?
反正就是你人沒死大家都寫好你死時該發的新聞稿 一般來說年紀大就會 但像總統這種職位 通常也會準備
馬英九可能也有人已經寫好(尤其是出訪時 天曉得飛機會不會掉下來?)
本來簡單帶過就好 現在還搞送禮物 真是冏到不行 抓包又好像是卡很大那位
更是冏上天 到底在幹麻呀
楊蕙如有部落格嗎? 他這次也冏了 真想轉版主文過去
老馬時代的電腦(比較新的是CDC3150):
http://www.cc.ntu.edu.tw/chinese/about/photo.htm
當時的電腦除了主機以外還有穩壓器、不斷電系統、冷氣、打孔機…
能塞滿一個房間是正常的。
《少年馬英九》戳破馬謊言?卡神:傑克,真是太玄疑啦!
http://www.nownews.com/2009/07/28/91-2484383.htm
一個像馬英九這個年紀跟地位的人到了4,50歲才開始學電腦並不可恥,甚至應該給予嘉獎,因為一個在當時已經做到政務委員的人還肯學新東西是很難得的(尤其他可以只出一張嘴下面就會有人幫他做好)。但是如果一個當上總統的人可以信口開河,為了跟網友裝親切而胡說八道,那就不可取了。
當然,如果有人要跟我說 "接觸到電腦" 跟 "開始學電腦" 是不一樣的,那我也無話可說。畢竟也許馬先生所謂的接觸到電腦可能指的是他上大學時也常經過放電腦的機房這件事而已。是我們鄉民們誤解聖意而已,千錯萬錯,都是我們曲解上意呀!
接觸和開始學…原本就是不一樣的
個人電腦大約是一九九○年,windows 3.1發行之後,才開始盛行
之前即使有電腦,也屬專門領域的人,才會使用它來處理事務(如銀行)
拿我個人來說,因為年紀的關係
接觸到電腦大概也是windows 3.1的時代
那時還在用大碟(玩遊戲),而且是哥哥姊姊弄好給我
但真的去學習用電腦處理事情
大概又過個三、五年後了
再配合馬囧與個人電腦的演化史
前後並沒有什麼矛盾之處
更正
發行於一九九○年的是windows 3.0
看了樓上的回覆後,我想,我們有觀念是相同的,但有些事就可能非像K網友這麼年輕的網友所知(我指的是電腦的演進部份)。關於這部分我會在本文稍後做個說明。
首先,我要先就所謂"接觸電腦"做一個定義。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所謂接觸電腦,指的應該是當事者有直接接觸電腦,利用電腦的某些功能。簡言之,就是和電腦有直接接觸且有互動。這點是我對"接觸電腦"所值的看法。而樓上K網友所舉例的利用電腦玩別人事先設好的遊戲,應該也跟我對接觸電腦的定義相同。而從版主本文看來,我個人也認為他應該也是與我持相同看法。當然若K網友與版主的定義與我不同,則我以下推論當然不成立。又或者是如我前文所述,馬騜所謂的接觸是指只要有經過機房或僅僅看過當時的電腦長什麼樣子都算的話,那就算我這個小民誤解聖意,曲解上意。
維基百科上說,馬英九1972自台大畢業。所以你可以去問問當時的台大有接觸電腦的教職員或學生,或者你查查校史資料就可以知道。當時台大的主機是CDC 3150與IBM 360這兩種機器,更新的IBM 系統3-10是到民國62年才進入台大(此時馬騜已經畢業)。版主文中提到的IBM 1260在民國57年~59年間陸續淘汰。但是現代的小朋友可能不知,無論是CDC 3150或IBM 360這兩種機器,他們可是沒有終端機可以輸入輸出(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類似現代的鍵盤,滑鼠與螢幕這類輸出入工具),所以要跟電腦互動(或者說使用電腦的任何一種功能),你都必須自己寫程式並打洞在 Punch Card 上,而電腦輸出的結果則是利用印表機印出。所以你若是要與電腦互動(使用電腦),你就一定得乖乖的去上版主在上面所說的由各學校或政府機關所辦的計算機訓練班才有可能。那上這個班不就是學電腦嗎?而我在前文已經指出馬英九在1996年才開始學電腦,所以K網友所持的理由並不成立。
我之前的發文已經說過,一個高官中年才學念腦並不可恥,甚至值得嘉獎。但身為元首說謊已是不該,被網友質疑抓包後還要狡辯說你們年紀太小,不知道我們那時候如何如何……,然後連Fortran,Cobol都可以扯,這種行為,就該好好檢討。不知K網友與版主以為然否?
版主回覆:(07/21/2009 02:52:20 AM)
原則上我傾向老馬接觸電腦,指的是接觸「電腦的相關資訊」或者去打工過,而不是使用電腦跑什麼程式。
我覺得版主和馬總統不用在這上面再花心思辯解了。
美國總統傑拉德.福特任職時,因為國內經濟和越戰的戰情一直沒有起色,反對黨在沒有話題的情況下,連他在空軍一號上摔倒,被助理絆倒之類雞毛蒜皮的事都拿來沒事找事,大做文章。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先把經濟弄好吧。
版主回覆:(07/29/2009 01:55:40 PM)
老馬不用理會
至於像我們這種和權力無緣的庶民
拿來虎爛一下可不犯罪吧~XD
>>那就算我這個小民誤解聖意,曲解上意。…………一個高官中年才學念腦並不可恥,甚至值得嘉獎。但身為元首說謊已是不該,被網友質疑抓包後還要狡辯說你們年紀太小,不知道我們那時候如何如何……,然後連Fortran,Cobol都可以扯,這種行為,就該好好檢討。
憑你這種德行的政治立場嘴臉,還好意思說別人說謊呢!把接觸電腦跟學習電腦使用電腦等狀況混為一談,拿綠營自己人講的話然後自吹自誇,然後硬坳自己天真無邪才會「誤解聖意,曲解上意」又酸溜溜的稱「高官中年才學念腦並不可恥….身為元首說謊已是不該」(這種尖牙利嘴跟謝小夫的「我們要幫總統掩飾他是GAY這種狗屁倒灶的事」之天真嘴臉有得一比)這本身就已經是在虛偽的裝傻說謊了,想必是貴黨高官紛紛垮台入獄老K江山穩固才讓你們嫌別人官做太高太穩所以忍不住要管他合理不合理先踹兩腳爽了再說而已吧!僅憑這一點還好意思說別人有沒有說謊嗎?一方面你說了半天你也沒拿出新的證據(舊的證據已被戳破)指出馬XX是否真說謊,說的很多還是版主上面就講過的東西(例如:時的電腦並沒有螢幕滑鼠這類東西,這點一開始就講過了),事實是人家啥時看過電腦接觸電腦真正開始學電腦那是別人的「私事」,事實是他那個時候確實可以接觸到電腦,但是不是真的有只有天知道,那既然別人已經說有了,那你們沒證據指控別人說謊,光會在「接觸電腦算不算學電腦」這上面打轉,利用這種問題挑詞挑字然後故意裝傻稱自己如何如何得出所謂別人說謊的結論,這種結論本身就是在說謊瞎掰,沒什麼好說的,這種只是管他對不對只管我踹爽就好的心態(這種心態,綠卡、偷報紙、馬XX是GAY與巧克力有姦情等風波上都可看到),要說鄉民,還真是夠鄉民了
版主回覆:(07/30/2009 12:58:46 AM)
………
就算看人操作、聽過看過摸過
跟相關專業人士談過或請教過
就一般口語來說,都算「接觸」過
甚至他是打工幫忙收集打孔的punch card
完全不知道這些學員或工程師在寫什麼鬼東西
還是算有「接觸」過
不過,我是不知道馬囧他啥時學電腦,到底是重要在哪
現在公文用電腦簽嗎?
像雷根在參觀達考集中營時曾經和記者說:他在二次大戰擔任軍職記者時,曾經隨軍走訪過不少集中營.
但實際查閱雷根的服役記錄,他在二次大戰時確實是軍職記者,但只有在珍珠港擔任文職工作,從來沒派駐海外.
不過當時好像沒有記者拿這一點大作文章.
這時候,就會讓人想起蔡秋鳳〔金包銀〕開頭的歌詞:〔別人若說話,是金言玉語;阮若是多講話,馬上就出代誌~〕
版主回覆:(07/29/2009 01:53:50 PM)
美國領土內好像也有針對日裔的收容所(集中營?)的樣子…
美國領土內好像也有針對日裔的收容所(集中營?)的樣子…
有,但是大部份都在美國本土(他們也怕日本人再玩一次偷襲珍珠港).直到由日裔美人組成的第一百步兵團在歐洲戰場的英勇表現(他們曾經創下一天攻佔一個山頭的記錄),才解除美國政府對日裔美人的疑慮.
以鄙人當年就讀大學的經驗,當年我們可愛的校長為了怕文科學生變機器白痴,理科學生變科技狂人.於是下令文科學生必須修一定的電腦學分,而理科學生也要修一些詩詞歌賊(寫錯了,是歌賦).我還記得當時為了強迫學生熟悉像上網,BBS,E-MAIL之類的網路工具,課程中像作業和小組會議的記錄都必須張貼在BBS的課程專版,要不然教授不收.
或許當年馬總統也是在類似的環境下接觸電腦的?
版主回覆:(07/29/2009 01:52:42 PM)
IBM360「使用中」的照片:
http://www.columbia.edu/acis/history/36091.html
不太可能是強迫狀況
因為當時的電腦即使不比籃球場大
也不小
重點是…它的功能不及你手上的EeePC
但價格可以買好幾棟樓仔厝
大如交大、台大
本錢才夠粗玩這個
所以不太可能是半強迫
比較可能是打工或是其它原因可以常常碰到或看到那台怪物
版主回覆:(07/31/2009 04:59:23 AM)
當時台大的兩台打孔機莫名其妙擺在「法商學院」…
更正一下k的內容
在民國70年代
台灣就已有不少家庭有個人電腦
不過當時沒有window這麼方便的東西
所以要用電腦的人
都必須自己學一堆程式語言
不然就只能拿來打電動了
版主回覆:(07/30/2009 04:46:59 AM)
我是從8X年、DOS5.0時代插花的…
還記得為了打GAME寫CONFIG.SYS多重開機的日子啊…
IF 1 THEN GOTO DOSV….
提外話.應該也是當年政府積極引進電腦才創造出今天的台灣科技島吧.
版主回覆:(07/30/2009 04:46:01 AM)
當年的政府和大學確實很積極引進電腦~XD
後期民間也努力的製造台灣奇蹟版電腦~~XDXD
馬先生說IBM360差不多跟房子一樣大~~~是"房子"耶~~~不知有沒有比一棟透天房子還大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版主回覆:(07/31/2009 03:56:14 AM)
透天厝原則上是無可能啦
不過按照NASA那些照片來說,應該不會比普通公寓小就是。
轉貼某盤先生的評論:
【 1980年代,本校法學院學生還沒辦法接觸電腦,但是有機會接觸經濟學。馬英九不一樣,他大學時候不知道去哪裡接"觸電",導致"腦"殘 ,所以智力水平與眾不同。】
一個謊話,自己和別人想硬ㄠ,都會ㄠ的很辛苦,何必賠老馬一起?
版主回覆:(08/04/2009 12:04:44 PM)
由此評論看來
想必常觸電的也不只馬囧一個
陳其邁三年前創下的例子
—————-
陳其邁遊英國被抓包
很角色週報 2009/8/7
http://akau.net/so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220
陳其邁遊英國被抓包。大眾時代在網路上踢爆陳其邁倫敦遊學資料造假,到大英圖書館學習,結果查出是大英博物館。作者施威全在陳其邁部落格上發現他一點都不誠實,遊英照片漏洞百出,批評陳其邁把其他不上網的人都當白痴,愚弄選民。
陳其邁在部落格上稱:「我在倫敦政經學院遊學期間,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到大英圖書館報到,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陳還po出照片中場景,一副沈浸於書海的描述,網友不客氣就回擊是「假的」!網友說那不是「」大英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早已遷離。該處是大英博物館的閱讀室,正式名稱Paul Hamlyn,擺置博物館藏相關的參考書類為主。陳其邁所謂「天天到大英圖書館報到」,卻走到大英博物館,令人摸不著頭緒。且大英博物館網頁寫得很清楚,「博物館不是負責收藏全國書籍與期刊的地方」,請洽大英圖書館。」本報上網查證,陳其邁部落格無此圖檔,文章也看不到了。
網友直接指出,陳其邁拍照的地點,是博物館閱覽室供遊客擺姿勢,面對鏡頭拍「到此一遊」照的外圍區域。在此,無從拿書,遑論借書、閱讀。還有網友諷刺陳其邁錯把馮京當馬涼,把璩美鳳當瑪丹娜。雖然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都在倫敦,其實大不相同。號稱到政經學院「遊學」的台大畢業醫師,高雄市前代市長,不清楚大英圖書館在哪,張飛當岳飛,假稱天天到大英圖書館報到。網友說左上角的小照片,是陳其邁部落格的大頭照。他的背後看起來書海浩瀚,其實陳其邁是在「到此一遊」的外圍拍的。
陳其邁如果企圖以照片魚目混珠,去了一趟英國就可以欺騙社會,這未免太愚弄台灣人的智慧。要知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要上大英圖書館沒有三兩三是上不了梁上山的。如果陳其邁的英文很好,那就可以推翻網路上眾人的質疑,最簡單的就是用英文秀一段演講,或教教大家如何申請大英圖書館閱覽證,有沒有造假,可立見真章。
為了讓本報讀者更了解上大英圖書館有多難,我們搜集一些資料提供參考,如果有市民要去「大英圖書館閱覽室」看書,千萬要記得申請閱覽證,不過以英國的限制,一般外國人要進入閱覽室非常困難,不論網友質疑是真是假,本報相信陳其邁可能真的去過「大英圖書館」,因為那裡是旅遊觀光的首選地。館內不僅設有商店、餐館和咖啡館。陳列室每天均免費開放部份館藏精選,還會舉辦各類展覽和現場活動;如果陳其邁住在大英圖書館附近,天天報到也不足為奇,如果說他能進閱覽室,那就不得不佩服他的神通廣大,想去英國的民眾不妨向他請教是如何辨到的?陳其邁說天天到大英圖書館看書,我們可以確定應該是「陳列室」,而非「閱覽室」。本報不解的是,陳其邁明明天天到「大英圖書館」為何照片會是「大英博物館」,莫非真如網友說的他只是去「大英博物館」而非「大英圖書館」?各位讀者不妨上大眾時代網站查閱http://mass-age.com/wpmu/blog/2006/10/30/340/(網站上看不到照片),陳其邁部落格http://blog.udn.com/chenchimai文章內查無「我在倫敦政經學院遊學期間,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到大英圖書館報到,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