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某個針對我「有品電玩會不會成功?」那一篇的說法,虧我那篇還開懶人包,結果該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
簡單的說,我該文很明顯的說到,成功的「有品電玩」不會拿品德教育來當賣點,品德教育是附屬於電玩劇情之上,而不是拿品德來當主要賣點,所以才會有:
品德教育電玩想成功,就不能做成「品德教育的電玩」,而是要做成「當中教育品德的電玩」
這麼一句話。
那麼各遊戲軟體公司為什麼不做?
簡單說,這有賣點嗎?
以品德教育做賣點的遊戲,無聊到不會成功,當然也賣不好。
會成功的遊戲,其中存在品德陶冶工作的,遊戲本身就已經是賣點,品德教育是附屬於電玩當中的,這東西頂多是讓劇情更有深度而已。
也就是說,成功的本來就會成功,不成功的則沒有利益可圖。
加上台灣電腦遊戲產業的心態,要出版這種遊戲也幾乎沒可能,因為它可能需要更高的編劇能力,但不見得能引來更多的利益,「賺最多錢」已經是大部分台灣遊戲公司共通的想法了,台產單機遊戲的沒落就是因為如此。
相較於網路遊戲,單機遊戲在台灣還是有市場,但這個市場小於網路遊戲許多,網路遊戲的性質使它比較不怕被盜版,因此台灣的遊戲公司卯起來攪和這塊大餅,至於單機遊戲?根據巴哈姆特的資料,2009年7月~11月這幾個月來只有「兩間台灣公司」出版了本土單機遊戲,一個是未完童話的《御界神紀 Ep2. 多元史詩》,另一個是光譜資訊的《武林立志傳》、《武林立志傳:龍吟劍》,單機遊戲仍舊有利可圖,但為什麼除了這三款遊戲之外其他通通是代理進口遊戲?
原因很簡單,代理國外大作的風險比自創不知道能不能賣的遊戲低。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漫畫界。
網路遊戲比單機遊戲「能賺更多錢」,代理單機遊戲比自製單機遊戲「能賺更多錢」,代理日本漫畫比培養台灣漫畫家「能賺更多錢」,無法賺更多錢的選項一向是被放棄的,但這不代表被放棄的就無利可圖。
台灣創作長久以來就存在著錢比作品重要的心態,有多少原本該是大作的遊戲因為要趕檔期而爛尾?《三國演義二》的失敗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種短視的心態之下,有誰會願意去做一個內容有深度卻風險不小的自創遊戲?而不是只要有奶搖來搖去,就算劇本不怎樣、引擎根本直接襲用舊作也還是能賣錢的網路遊戲?
只要台灣的遊戲公司還是只想製造「作品」,而不是製造「大作」,就少夢想會有多少潛在教育意義會在遊戲裡面。
==========================
回到搭載品德的遊戲項目上,我個人對以前的遊戲比較熟,所以用以前的遊戲來舉例。
在《求婚365日》當中,玩家如果愛亂搞又不戴套,就很可能得愛滋GAME OVER,這算不算是一種潛在課程(雖然不在學校)?
又如當年的《星海爭霸》,宿舍裡面只要一開打,就會冒出「靠!我被打了。」「等一下,我坦克開過去!」這類的對話,這算不算是一種合作精神的潛移默化?
某些影響深遠的大作,或多或少都會牽涉到道德層面的選擇,這情況當然不僅只有遊戲才存在,號稱「永遠補不完的騙錢神話」--《新世紀福音戰士》就是動畫界的一個例子,雖然說高調到沒有人看得懂就是了……
福音也沒那麼看不懂吧~?
(很喜歡TV結局呢~(甚至比真心為你還喜歡些~))
唉唉~該說台灣國內市場還是太小的關係?
說到遊戲中的品德設定,就會想起Origin的創世紀(Ultima)呢。不過…只有在4-7才有…
版主回覆:(12/04/2009 12:10:48 PM)
金庸群俠傳和天堂也有類似的設定。
只是都有些侷限就是了~XD
個人認為Key社的Clannad也有某種的教育精神。
朋也從原本一個不良學生,認識了渚後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後來還當上了一個女孩的爸。個人認為故事主線是舖敘在「個平凡人爭求平凡生活的幸福」上,相對於現今社會過度功利化的現象而言,也算是一種反思與教育吧。而且內容當中雖然有些許幻想的成分,但是主角們依舊會遇上現實生活的困境,例如說經濟問題、職業道德……不會說離現實生活過遠,或者流於烏托幫式或者過於消極的生活態度。
政府若真要推廣「品格遊戲」,應該要作成這種形式,讓人從其中慢慢的摸出一套自己的想法,而非大道理式的宣傳噱頭。
—————–
GTA IV真好玩,Godfather II也很讚,目前超期待Mafia II(四海兄弟2)。
話說四海1也有點說教的味道,最後主角為了女兒洗手不幹,卻被老大派手下刺殺,死前還用一種詠嘆掉說道─ ─「人的一生就這麼一次,而我搞砸了。」害我一整個想掀桌
/(=皿=)/ ┴┴
其實GAL GAME也是有品德教育的(被拖走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519+112009120100159,00.html
陳沒發現越講洞越大嗎?
消失還能清炮灰可見傷的不重嘛
Torment 也超有教育意義的阿,而且是宗教層面的那種,關於佛家講的超脫輪迴離苦之類的XD
有品電玩要好玩是個挑戰!
最近立委擬修訂的反歧視法 怎麼看都像是偽善偽君子法 以後藍蛆綠吱大概都不行說了
>最近立委擬修訂的反歧視法 怎麼看都像是偽善偽君子法 以後藍蛆綠吱大概都不行說了
連某些人非常喜歡掛在嘴邊的中國豬、洋鬼子都不能說了,我猜某陣營大概會跟監察院的監委一樣,嘴巴上講反對歧視一付正義凜然,一表決就投反對票,十足偽君子樣。
到頭來還是市場機制作祟,或許臺灣的市場天生就是小到沒有辦法讓某些人能偶爾超越商業化也說不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