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某醫生的BLOG: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
最近疫苗新聞一大堆,舉凡中風、癱瘓、頭痛、烙賽、後空翻…林林總總,彷彿打的不是疫苗,而是T病毒似的。
我倒是很想知道有多少人打了疫苗之後出了車禍~~~
說到疫苗,就不得不提到疫苗之祖金納(Edward Jenner),他老兄在18世紀的時候把牛痘的膿接種在一個八歲小孩(James
Phipps,詹姆士.菲利浦)的身上,成功創造出史上第一種疫苗,直到今日多數人的手臂上還是留著接種牛痘的痕跡--即使該對抗的天花已經從世界上消失
了。
金納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先刻意讓人得到牛痘(這是一種病),藉著人體對牛痘有抵抗力而「順便」對天花產生抵抗力,這種做法能見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牛痘的病毒和天花病毒是近親,長得很像。
為什麼長得像就能有免疫效果?
這就要提到人體免疫的產生方式了,人類的身體有主動免疫,也有被動免疫,被動免疫是指注射免疫球蛋白,被蛇咬到的時候打血清就是這一種,而主動免疫指的是人體感染病源體之後的一連串過程,疫苗走的就是這一套。
主動免疫的過程:
1.首先,病源體進入人體,這是感染的第一步驟。
2.進入體內的病源體會有部分(甚至全部)被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吞噬,之後被幹掉的病源體碎片會被放在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上推到細胞表面。(這段免疫過程又稱為先天免疫)
3.輔助T細胞上面的受器會辨識MHC上的物質,當其中一個輔助T細胞的受器模式符合該外來物碎片的形狀時,這個輔助T細胞會大量繁殖(活化)。
4.被活化的輔助T細胞會去活化B細胞,讓B細胞變成漿細胞,並且製造出抗體(第一次是IgM,一個月後會變成保存期限比較長的IgG)。
5.這些抗體能和病源體的該部分(也就是被辨識出來的部分)結合,另一端能和巨噬細胞結合,換句話說就是抗體能把病源體「拖進」巨噬細胞肚子裡去。
6.在輔助T細胞和B細胞的活化過程當中,某部分輔助T細胞和B細胞會變成記憶形的輔助T細胞和B細胞,等下一次又有同樣病源體侵入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反應產生抗體。
這樣的過程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因此疫苗不是打了馬上有抵抗力(又不是血清),而是要等兩個禮拜才有效果。
除了上述這個「體液免疫」之外,還有以殺手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不過~~這也跳過。
所以說,就算不打疫苗也是可以的,得個病就會有抗體,至於會不會掛掉……請拜保生大帝,祂「或許」會大發慈悲保佑你。
疫
苗的作成就是藉由注入病源體來引發免疫反應,不過直接注入正常的病源體風險太大(等於強制染病),因此疫苗注入人體的是先被「處理」得半死不活甚至大卸八
塊之後的病源體。就像山姆大叔要抓海珊,不需要把海珊抓到美國大兵面前,只要把海珊的照片發下去,讓他們認識海珊即可。
當然,像口服沙賓疫苗那種活的也就算了,像H1N1疫苗這種已經被大卸八塊的屍體如果還能作怪的話,那也真是生化史上的里程碑發現了。
(所以新流感疫苗的抗原量根本不是問題…)
疫苗的構成除了病源體(減毒個體或碎片)之外,就是作為載體的生理食鹽水、加強效果的佐劑,以及延長保存期限和防止腐敗的防腐劑(例如乙基汞),有些還會剩一些製程中「養殖」病源體用的蛋白質等等,最後一種也是某些對蛋過敏的人會對某些疫苗過敏的原因。
扣除對蛋過敏的情況,以及保存有問題讓疫苗壞了,疫苗最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就是病源體碎片(或減毒個體),這東西的專業名詞叫做「抗原」,但如果有人對抗原過敏,那不管是注射疫苗還是得到那個疾病,都會過敏,這時候還是只能拜保生大帝要祂保佑自己別得那種病。
有很多人在鬼叫仿單內容怎樣怎樣,但人家敢寫在仿單上的東西,就是擺明這成分送到什麼地方都婊不了他,公司開這麼大,可不是靠光明正大耍蠢就做得到的。
後空翻這是笑話還是真的有人這樣說…..
提一下金納打的哪個倒楣鬼好像是他兒子
金納還是先觀察到擠牛奶的農家女都不會感染天花才發想的
也不是隨便就抓人來實驗
最後補充一下 打進體內的基本上只能算是致病原的"特徵" 其他會讓人生病的東東都不存在了
就像阿諾很猛 不會真的送你去跟阿諾打而是發各公仔 要你以後看到長的一樣的就先表死他
以上有錯請高進指正
版主回覆:(02/07/2010 12:00:50 AM)
英文維基說James Phipps是第一個炮灰: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mes_Phipps
http://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Jenner
「On 14 May 1796, Jenner tested his theory by inoculating James Phipps, a young boy of 8 years…」
(當年還有人宣稱種牛痘會長牛角和牛毛…)
至於後空翻…這就要看豬油品質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today-life2.htm
台南縣新營市一名林姓小五男童,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注射完國產新流感疫苗四天後,在教室內忽然跳起來往後翻倒,有如「後空翻」,結果摔成輕微腦震盪,家長懷疑小孩無法控制身體行動,可能與施打疫苗有關,後悔讓小孩施打「兩光疫苗」。
嗯…老實講新聞傳到這樣亂七八糟我都不曉得該怎麼向身邊的人解釋了
說要解釋的詳細沒人要聽,不好好解釋也沒人要信,說真的就算解釋完全也沒人敢信…
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台灣會沒有什麼醫學聯盟還是專業機構出面挺疫苗,醫生都死光了嗎??
醫生自己都不打了…
醫生也不太吃藥
很弔詭一件事
病毒的減毒過程有可能會有殘存沒變碎片的病毒存在嗎?如果有可能得話那剩下的那些病毒會不會造成疾病?
所以打疫苗,而有不良反應的狀況有可能是出在哪邊?對雞蛋、對抗原、對佐劑的過敏,或是除了過敏還有其他反應嗎?
3樓的少胡說八道,在下的父母都是醫護人員,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早再第一波施打國光疫苗的時候就已經施打,施打地點是西門町的慢性病防治所,當天是針對所有醫療人員施打疫苗。不知道你所謂的:醫生自己都不打。指的是何種疫苗?
TO 4#:
理論上不會 他也不是減毒是死(病)毒 甚至可說根本沒毒
————————-
WTO說每個孕期都能打
但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2%E5%9E%8BH1N1%E6%B5%81%E6%84%9F#.E9.AA.97.E5.B1.80
還是有人寫前三個月不能打 跟WTO打對台 哪來的資訊?
至於歐盟那位衛生署長 在層級上算不算重要人物 這我不清楚
只是歐盟基本上還是各國各行其是 而要商也沒那麼大能力壟斷所有資訊
最後要說醫療沒有包醫沒有100% 沒有绝對的 要求包醫0風險
很簡單醫生就都跟你說所有藥物都會有風險(百萬分之一也算非0風險)
全部你自己決定要不要吃( 維他命都有風險了)
那就真的只能祈禱大道公了(因為跟默娘訂過親 版主特偏愛大道公?)
———————-
NEWS
H1N1》劉小弟疫苗事件_美檢驗結果相同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12600073,00.html
跨國調查研究:台灣醫師接種H1N1疫苗比例居全球之冠(系列168)
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27453&ctNode=220&mp=1
H1N1疫情結束? 綠委:給民眾交代!爛攤子還是要解決
http://www.echinanews.com.tw/shownews.asp?news_id=121866
別激動~
我聽說的是慈濟醫院的
不過
的確有些醫師,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同意版主
因為那些新聞報出來打疫苗後發生的各種症狀,與新流感的發病症候並不相同。如果要質詢,也應該是質疑製作、包裝、保存與施打的過程是否遭受污染。從新聞所報的案例分布來看,也不屬於製造運送保存的過程中遭受污染。
至於過敏反應…這真的是沒辦法的事了。除非在施打之前做過敏反應免疫球蛋白檢查…
可能因為有人因施打h1n1新流感疫苗而獲得藥害賠償,執政黨某羅姓立委也說在韓國是賠兩千萬,台灣應至少一千萬(不懂韓文,不知道是否為真)。所以現在大家都在說自己施打後身體不適,上媒體大聲投訴,反正有理才敢大聲,先發制人再說。
也有媒體記者逼著官員承諾…..反正又是媒體最兇猛。
醫療人員是第一批施打對象之一,那時這些案子都還沒出現吧!有些醫療人員不願意施打是基於他們對於自身狀況以自己專業做出的判斷,就類似公車司機是否要超載,會不會被抓,這也是一種行業別的專業,一般人請勿模仿~哈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31/19/1zran.html
報導:聯合國稱冰川消失 根據竟是學生論文
那聯合國說的疫情恐怕也……
版主回覆:(01/27/2010 10:47:40 PM)
疫情是WHO管的
別催打H1N1疫苗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10/today-o5.htm
———————–
希望版主能針對這些反疫苗的文章(網路上還有很多 也請網友幫忙整理)
提出科學上的看法 只要針對理論數據 其他舊部在想討論範圍了
也希望不要因為"自由"關係而略過 謝謝
版主回覆:(02/03/2010 10:01:15 AM)
對於感冒這種病的疫苗和醫療其實有不少異見存在
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有足夠的抵抗力去抵禦感冒,外加藥物有時候反而好得更慢。
而造成感冒的病毒又很擅長變種,只要一突變疫苗就失效了。
因此有些醫生是認為感冒打疫苗沒啥用。
不過對於抵抗力差的人(老人小孩孕婦等)來說,得了會掛的機會比較大,因此還是要說「有打有保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