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星撞地球的前夕來寫這篇「彗」星不會撞地球的文,真是太應景了。
這裡有個人做了pdf檔(還會更新咧),裡面提到:
【目前較多人接受的解釋是:「彗星經由電磁力影響太陽,過去也可觀察到彗星誘發太陽活動,如日冕物質噴射 (CME) 及太陽閃燄 (Solar Flares)。而太陽活動又跟地震有關。」】
【假設 Elenin 是透過電磁力去影響太陽,即使解體後,根據基本物理帶電的碎塊仍會以原本軌跡前進,雖然部分電荷可能會被中和,但靜電荷不會全憑空消失。】
【已知基本長程力只有兩種:重力與電磁力。若比較一對質子,電磁力比重力強了近四十個數量級 (超過一兆兆兆倍)。
但由於行星都是電中性的,所以太陽系尺度的天體軌道由重力所決定,忽略電磁力。
現代科學尚未完全了解彗星,它們不見得都是電中性的。Elenin 若源於 Oort Cloud,穿越數千 AU 才進入內太陽系,可能會攜帶淨電荷。
可參考 2003 年的另一顆 NEAT 彗星接近太陽的事件 (省略細節)
彗星經過太陽就像小螞蟻爬過一座高山,假如只考慮重力,要如何解釋當時一隻小螞蟻竟然影響高山呢?】
PS1.NEAT彗星事件指的是2003年NEAT彗星被日冕物質拋射打到的事件。不過和閃焰一樣,日冕物質拋射也是不長眼的,會打到哪裡根本就是隨機的
結果,甚至還可能砸到地球,難道地球也有龐大的電磁場吸引日冕物質?簡單舉個例來說,油鍋噴油的時候,油噴到你身上,並不是因為你身上有什麼吸引熱油的能
量,只是因為你站在油鍋旁邊而且運氣不太好,如此而已。
PS2:此文章內提到2011.03.09的X級太陽閃焰,但實際上X級閃焰發生在「2月」,也不是對著地球。
從這些說詞可以發現,此文章試圖用「電磁力」來取代顯然沒什麼證據、就算真有也非常豪洨的「重力」,但是問題還是一樣的。
首先,拿單一質子來比較的話,自然是電磁力較高,畢竟庫倫常數的數字原本就高於重力常數,但重力的威力在於它很容易累積巨大的質量,而電荷卻沒那麼簡單。
對星體而言,最常見的帶電方式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都需要「接觸」,但星體一旦接觸不就撞上了嗎?
為了帶點電荷,Elenin(之後都用「葉列寧」,中文大家比較熟)得在歐特雲裡到處撞來撞去,在帶電之前只怕早就被撞散了……
而且撞的時候還得挑會產生同性電荷的隕石撞,免得辛辛苦苦帶了點電荷,結果被會摩擦出另一種電荷的隕石撞(摩擦)一下,前功盡棄。
幸好歐特雲遠了點,不然看到一堆隕石彗星在歐特雲裡面你儂我儂來回摩擦,應該會讓天文愛好者有種摔望遠鏡的衝動吧。
(偽天文學者:我不是來看你們搞基的啊!!!!!!!!!!!)
各大行星或許是因為夠大,所以不搞基,都是接近電中性的,地球當然也是如此,即使葉列寧帶電,既然要對遙遠的地球有某程度的影響,那也得是帶有相當大電量才行。
於是問題來了,電磁力和重力一樣,都是以「場」的形式存在,一個帶有巨大電量的彗星,不可能只影響遙遠電中性的地球,其他近乎電中性的天體一樣會被影響,例如葉列寧那些「鄰近的隕石」,因為葉列寧不夠重,因此葉列寧在影響那些個隕石時,自己應該反而會被吸過去(或者劇烈排斥),於是葉列寧的軌跡應該會像個太空醉鬼一般在太陽系裡晃來晃去才是。
當然,這樣一來也就不能計算彗星軌跡了。(就算是劉伯溫也沒本事計算醉鬼走路的模式啊!)
不過葉列寧走得顯然很穩,因此帶電這點還是說不通。
而且葉列寧如果帶電的話,又會衍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磁場影響」。
地球有磁場,太陽也有磁場,這個磁場不但出現在地表(和太陽表面),也蔓延到太空當中。
只要學過高中物理,就該知道,當一個帶電粒子射入磁場時,帶電粒子會出現受力偏折的狀況,這個力叫做「勞侖茲力」,其方向可以由右手定則得到。
因為葉列寧帶著龐大無比的電荷進入太陽磁場,因此它所受的勞侖茲力也不會小到哪去,於是這個彗星的軌跡應該會不斷往上或往下偏折(與只有重力時的軌道面相比),實際的軌道面自然也就不會是平面了。
又
說到地震,當地球的板塊卡住時,驅動板塊飄移的能量會以彈力位能的形式蓄積在板塊上,當卡住的地方斷裂或者滑開,蓄積的能量就會以震波的模式爆發出來,這
就是地震,也就是說地震、尤其是大地震,主要的能量來源是板塊累積的彈力位能,而不是遠天的天體引力。天體的引力只能作為對破壞板塊平衡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沒有蓄積能量,天體要引發地震,那就得撞上來才行。
這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退個一千萬步說,如果某天體的重力或電磁力能誘發大地震,那麼該地區
實際上早就處於「隨時都會大地震」的情況了,天體的力量只是讓原本可能還要晚幾天、幾個月或幾年的大地震早一點爆發而已,而地震越早爆發的話,累積的能量
自然就比正常情況要少那麼一點,這樣說來豈不是更好嗎?
就算是9.0大地震,也總比9.1大地震要來得沒那麼嚴重一點。
當然,不管是重力還是電磁力,葉列寧都沒那個本事影響板塊啦~~!
===========================
順便再來個番外篇,講些葉列寧和Nibiru的姦情(?)。
因為葉列寧很小,小到不太可能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因此有人主張葉列寧只是Nibiru的「矛尖」,一切威能都是背後的Nibiru提供。
除了先前「Nibiru=葉列寧」的說法之外,在這裡我們再度發現葉列寧與Nibiru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
某方面來說,這可以說是一種「補完」,葉列寧有事實存在而無力量,Nibiru有(宣稱中的)力量而無實體存在,兩者湊在一起就可以偽造出「既存在又強力」的星體了。
不過把葉列寧當做Nibiru矛尖的這種說法,撞到的科學之壁也是非常厚重的。
首
先,該文宣稱Nibiru緊跟在葉列寧之後,也就是說Nibiru和葉列寧用的是同一個軌道,但葉列寧原本是一去不回的彗星,後來因為木星引力的關係週期
變成一萬兩千年,而Nibiru在很多宣稱文章當中的週期是「三千六百年」,一個週期三千六百年的「行星」不可能用一去不回的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運行吧。
再者,不管有沒有葉列寧,Nibiru的力場都不可能變成「矛」的形狀,頂多只是葉列寧的場與Nibiru的場疊加而已,這就像是地球的重力場不會因為有個月亮就凸出去一塊,雖然整體上看起來確實凸出一部分,但那也是月亮的場疊加上去的結果。
因此,即使有葉列寧,其他星體受到的合力也和葉列寧、Nibiru兩天體毫不相關時一模一樣,不會有什麼引力通道(因為是場),更不會有重力衝擊波(天空霸者的G砲嗎?)。
當
然,即使是合力,也還是有個問題(問題真多),天體的軌道是曲線,即使是使用同一個軌道的天體,也不可能隨時都準備好和某個星體連成一線,就橢圓形軌道來
說,要和某個星體連成一線,該星體必須剛好處於橢圓上兩點(Nibiru和葉列寧)的連線上,如果要再摻入太陽,因為太陽必定在這個橢圓的焦點上,因此這
條線還得順便穿過焦點不可,但這樣的機會也就只有一瞬間而已,因為速度有差,Nibiru和葉列寧的連線很快就會從焦點上偏移。
這麼一來,所謂的連線就更奇蹟了,而所謂的奇蹟,是不會常常發生的,像那種一年發生個幾次的連線,一點奇蹟的感覺也沒有。
那麼n星究竟有沒有存在
版主回覆:(10/08/2011 01:28:39 AM)
當你現在還沒用肉眼看見一顆星的時候,他就已經不存在了
PS2:此文章內提到2011.03.09的X級太陽閃焰,但實際上X級閃焰發生在「2月」,也不是對著地球。 <—- ??
http://ppt.cc/T0-t
不是想糾正, 但實際就是這樣子
還是有人活在另一個地球上?
版主回覆:(09/22/2011 11:01:45 P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ar_cycle_24
還有,請提出出處
樓上:
不是想反駁,但實際上不用活在另一個地球,
只需要在同一個地球的不同地方,日子就有可能差個一天,
這就是時差。
因為不清楚你的圖出自哪裡,
我不能肯定圖中的時間是否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假若那是格林尼治標準時間…那在台灣已經是3月10日8時多了啊…=.="
不過在美國…那就還是3月9日…
以上一切是猜測,若有所誤,請大力指證!
對著接近的公車吹氣,公車會慢慢停下來,不代表吹氣的力很大而是代表有更大的力使公車停下來。
大自然當中,地球表面有打雷現象,雷雲對地表的放電;雷雲的頂部也會有放電現象,書上說是紅色精靈。雷雲上動輒數千庫倫的帶電量,很大吧?小到冬天的毛衣在打雷時也不會往下沉(毛衣帶正電,地表此時帶負電)。
所以要有宇宙級別的電場作用力,需要宇宙級別的電單極子,好比多少兆兆兆…莫爾的負電荷?
OK,預期做到了。然後你可以看到每戶人家的毛衣開始往天空飛了。
相對距離什麼的,某位不會更不清楚了。
PS.對紅色精靈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找找相關網頁,或者以下天文教育網的:
http://aeea.nmns.edu.tw/geo_home/geo97/new_page_74.htm
不對,更正一下打雷現象通常是地表帶正電荷,雷雲雲層底部帶負電荷。
參考:http://sprite.phys.ncku.edu.tw/new/other/lightning/lightning.htm
1) 2323 UT Mar09-2011 有一個 X1 event:
http://spaceweather.com/archive.php?view=1&day=10&month=03&year=2011
當然這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 好比假設 M7 算是大地震, 那麼其實一年下來全球已經發生很多起大地震 ── 而其中大部份都沒甚麼傷害(沒有襲擊到人口密集區)
2) 科學家認為帶大量電荷的星體不能存在的原因, 除了『形成機制』存疑外. 最簡單的理由是:
正因為靜電力比重力強上數十個數量級, 所以一般星體只可有帶有極微小的電荷. 否則淨電荷的斥力大於重力束縛的話, 它的淨電荷會先把星體本身吹散 / 炸開.
ps.
其實這沒甚麼好反駁的, 因為 Elenin 過了他們又會找下一個.
反正世界末日嘛… 跟百貨週年慶差不多. 久不久辦一次他們才會爽.
事實上個彗星在九月底到十月初之間就已經瓦解,彗核分裂到非常小而難以偵察的地步
http://pansci.tw/archives/8628
所以 elenininfo 大概可以辯稱說,那時候之所以沒發生大事是因為elenin已經失去影響力。
版主回覆:(09/29/2011 01:08:21 AM)
這下C要變成D了?
那麼大的電磁天體(元磁神山?)終究還是被太陽真火輕鬆煉化了啊….
(修仙術語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