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有一篇很瞎的評論
馬的服貿息肉好大呀
“陸資連鎖店低價殺進,小民的競爭力薄弱,很快就遭殲滅。肥了富商,瘦了小民,是馬政府的歷史罪惡。 “
這個理論是完全不合經濟學邏輯的
1.跨海成本
跨海成本是需要考慮進來,重新建立通路,訓練人員,文化差異,通通都是成本,在一個總人口數只有一級城市的一個地方,卻比中國一級城市還要多的成本,這種連鎖店必定要走高利潤路線,否則沒有任何的投資價值.因為銀彈再怎麼厚,也沒有辦法對抗在地台灣人的成本轉嫁,而且這些所謂的低價市場,本身就是競爭者容易進入的市場,一把剪刀就可以開業的市場,需要跨海來競爭?所以必定是高單價或高利潤產品,從中國來的連鎖餐飲業都是走高價或利潤高一點的產業,但中國連鎖餐飲業在台大敗而歸的例子來看,真正被殲滅的,實際上是中國的商人
2.低價競爭不一定會有壟斷
台灣的媒體,在談論壟斷的時候,只有”低價會造成壟斷的”白癡概念.認為只要低價就會造成市占率增加,然後就會造成壟斷.只能說台媒與名嘴都有這個不用功的症頭,低價會造成壟斷嗎?實際上是錯誤的,壟斷的產生,實際上不是低價,而是競爭者難已進入市場
有幾種原因造成競爭者難以進入
I.法律的限制.今天法律規定只有旺中可以有媒體,其他通通關掉,這樣才會造成壟斷,而低價不會有這樣的效果,法律限制才會.
II.經濟規模,任何人都沒辦法蓋一個晶圓廠,這是資本的限制,這種經濟規模造成的壟斷,主要由托拉斯法來對付.但托拉斯法並沒有那麼容易的介入,是因為經濟規模這種東西,造成獨佔性競爭比較多,完全達壟斷條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也就是我認為旺中不算壟斷的主因,因為這是獨佔性競爭而非壟斷
III.資源的限制,這裡講的資源限制,是指天然資源的限制,例如石油.這裡要凸槽一下環保團體,美國有油頁岩天然氣,那天然氣價格會下降嗎?答案不會,請參考巴西鐵礦漲價時,澳洲的反應…價格上漲不一定會帶動其他競爭商品的下跌有時候是聯合漲價,這就是我不認為天然氣價格會下跌的主因.
中國廠商入台,並沒有辦法透過低價造成價格壟斷,是因為經濟規模的緣故,這些產業並不是獨佔性競爭產業,隨時都有新的競爭者出現.餐飲業美髮業皆是如此,小蒙牛也是跟台灣連鎖火鍋店差不多的價格,但他並沒有橫掃整個市場,就是因為如此,所以低價造成壟斷是不會存在的,印刷廠更是如此,你有點資金就可以接印刷,這也是印刷廠業者每個都那麼辛苦的主因,中國印刷廠很難在這非常競爭的市場出頭,除非他有辦法拉低成本,就算打垮了所有的印刷廠,只要他一漲價,就會有新的業者再度進來,這種敵退我進的競爭是不可能永遠低價搶市的.也就不會有壟斷的出現.泛綠網軍總是恐嚇說,如果大陸印刷廠來台,打敗台灣印刷廠,那以後就不會有反共言論出現,我只能說網軍腦殘,因為這時候就產生了反共言論的市場,反共言論市場出現,陸資無法參予,那按照前述印刷市場又是個很好進入的市場,就會有新的印刷廠出現來印反共言論.此時就沒有一元言論的出現.多元言論是在法律保障之下,多一元就多一個市場,這沒有辦法透過市場機制去阻止的,除非此市場不存在
3.人民利益
在蘋論內看來是沒有任何利益,實際上對台灣的消費者來說,是有利益的,前面提到,來台競爭的必定是高利潤產品,那台灣現在有甚麼高利潤產品可以被中國商人競爭呢?中藥行就是個例子,對台灣的中藥行來說,過去透過保護政策,可以獲得暴利的時代來臨,現在要面對出貨商直接來台競爭,對人民來說,我們將可以購買到便宜的商品,所以實際上來說此協定並非一無是處
我認為中資沒有那麼愚蠢的要進入台灣的市場,台灣市場封閉保守,政府又愛管制,這個開放給外資,但外資都不想來的市場是有多大吸引力?如果要統戰也不划算,統戰只是此多元論述的一種,又不能靠低價縱衡市場,所以我認為統戰是多慮了,會影響的大部分是受到保護而賺得利益的市場,但對消費者有益,如果台灣的服務業那麼強,就不需要害怕競爭,如果弱到要繼續靠政府保護,那我們還要繼續領22K保護慣老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