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寫二十三萬顆原子彈,不過因為那個之前講過一些,網路上也有影片踢爆,所以先放放。
這個「四趟火星」的豪洨出自「小英之友會反核酷卡 讓數字說話!」這個報導,我已經懶得再說反核骨頭綠油油了…現在應該說有什麼「號稱社運」的骨頭不是綠的。
該卡拿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的經費(25億美金)來和核四比,然後宣稱蓋核四比上火星還貴,不過這種比較方法實際上一點意義也沒有。
首先,就算給蔡英文25億美金,她也沒本事送一台好奇號上火星去,正確說光是要做出好奇號就不只這個價錢,美國能用這價錢做出好奇號,是因為它之前已經砸了更多的錢在其他方面,例如火箭推進器和各種太空科技。
(不過我沒找到到底是「好奇號本體25億」還是「整個計畫25億」)
第二,就算送四台好奇號上火星,也對台灣的電力毫無幫助。
舉個例子,雪山隧道花費600億新台幣,差不多略多於台積電的資本預算(2013年是573億),於是可以說「一個雪山隧道可以經營一個台積電」?
最後一個,要如卡片所言「上火星」的,只會有屍體和機器,而且不用打算回來了!
雖然太空計劃給人的印象就是「貴」,但其實好奇號是比較便宜的那類型,也是現在太空科技走的主流路線,那就是「無人探測器」。
過去冷戰時期,美蘇競爭的主流是「載人太空船」,從史波尼克號開始(雖然是狗)到阿波羅計畫都是如此,但後來除了太空站之外各國都不搞什麼載人宇宙飛行,而太空站或者太空梭,所到達的高度與當年上月亮的阿波羅計畫相比,差了一千倍。
這並不是各國科技退化,而是沒有必要。
載人飛行,必須準備好食物飲水、生活空間、維生系統,以及回歸所需的推進器和燃料,而「脫離星球」這個火箭推進過程當中,重量就等於錢(因為需要更多的燃料,燃料本身又增加重量,惡性循環),因此只要是載人飛行價格都比較貴。
但是昂貴的載人飛行並不代表可以取得比較大的收穫,阿波羅計畫花了一大筆錢(240億美金),得到的不過就是一些月岩,比起來宣揚美國國力的效果還比較大。
比較起來,無人探測器的優點就多了,它不需要維生裝置,也不需要生活空間和食物,這就代表它先天比較輕,同樣的重量可以塞更多的探測裝置,而且不用考慮回程(沒錯!包括好奇號在內最後都會變成火星地表的大型垃圾),所以不需要附回歸用推進器和燃料,這樣子就更輕了。
而無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也遠比活人更長,第一台火星探測器「精神號」運作時間長達2695天(2011年終止),另一台機會號都運作了三千四百多天還在挑戰記錄,而阿波羅十一號在月球上從登陸到離陸,不過「一天」。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載人飛行不但只停留在人造衛星軌道上,而且數量還不多的緣故。一句話說就是「不划算」而已。
至於反核宣傳卡片那樣(沒維生系統,單程車票)的「上火星」,嗯~~
想替人類基因庫消滅自己不良基因以做出貢獻的可以試試
http://solarsystem.nasa.gov/missions/profile.cfm?InFlight=1&MCode=MarsSciLab&Display=ReadMore
看起來好像是包含發射什麼的全部費用25億美金,不過那也是因為他們真的已經先有那個技術
不然沒有相關技術能力絕對要花更多錢
某種意義上來說,多蓋幾座核電廠發展相關技術,造價也會越來越低
所以想要核四安全應該是多蓋幾座(?)
整個計畫 25億
打太快,應該是”想要核電廠便宜應該要多蓋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