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萬顆原子彈」可說是劉黎兒的代表哈哈哈力作,先不論小出裕章這個萬年助教算不算最受尊敬的原子爐學者,光是用原子彈來比較核燃料就已經是笑話了。
這篇實際上應該在哈哈哈系列三就上場了,不過畢竟有些也一樣很好笑的論調,加上網路上已經有個踢爆影片,所以就一直往後押。
要知道,原子爐和原子彈是目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核能應用方法。
原子彈是武器,目的是盡可能大規模地殺傷與破壞,主要方式和傳統炸藥差不了多少,就是以瞬間產生的超高能量加熱空氣產生爆震波,因此不管是傳統黑火藥還是原子彈,爆炸後的香菇雲形狀都是一樣的。
(其他破壞方式部分,高熱閃光和落塵兩種炸彈都有,當然傳統火藥落塵不會有什麼輻射,專屬於原子彈的破壞方式是早期輻射和電磁脈衝)
也因為如此,原子彈的能量釋放設計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能量,這樣才能有爆炸的效果,實際上參與反應的核燃料並不見得多,反應產生的核廢料自然也跟著沒多少。
比如說被拿來當例子的廣島原子彈「小男孩」,它是個鈾彈,相對的長崎原子彈「胖子」是鈽彈,鈽可比鈾毒多了,但是胖子的知名度卻遠低於小男孩。廣島原子彈內有60公斤的鈾235,其中只有1公斤產生核反應,剩下59公斤呢,當然是炸向四面八方啦。
原子彈用的鈾,其中有90%以上都是會核分裂的鈾235,以廣島核彈為例子,真正參與反應的不過只有其中的「六十分之一」,反應效率只有1﹒67%,因為劉黎兒自己文章只寫「核分裂生成的輻射物質」,廣島核彈當然也就只有這一公斤生成的輻射物質算數而已。
核電廠不同,核電廠要的是長久穩定的放熱,而不是瞬間的爆發,因此它的燃料中,鈾235含量僅有5%以下,台灣用的是3%,光是濃度就和原子彈有天淵之別。(如同啤酒和伏特加一樣)
核電廠的燃料棒使用之後,鈾235濃度會降低到1%以下,要知道天然鈾中有0﹒7%的235,所以實際上已經近乎榨乾了,這是經濟效益考量,在反應效率上核電廠高達三分之二,也就是66﹒7%以上!
拿一個效率不到2%的和66﹒7%的比?
正因為目的不同,因此要求「反應速度」的原子彈是不能與要求「反應效率」反應爐相比的,正如同高粱怎麼樣都不能宣稱它「等於幾碗公酒釀湯圓」或者宣稱一把武士刀等於幾公斤菠菜一樣,如果有人這麼比,那就是笑話了。
難不成我們也可以這麼說:
一個西瓜等於幾個反核人士的腦?
都有水,不是嗎?
>>核電廠的燃料棒使用之後,鈾235濃度會降低到1%以下,要知道天然鈾中有0﹒7%的235,所以實際上已經近乎榨乾了
天然鈾不必濃縮就可以拿來核能發電了
效率太差啊,要知道天然鈾的衰變並沒有讓鈾礦礦坑噴火,燒開水要燒到什麼時候才會滾?
天然(未濃縮或許更正確些)鈾照樣可以在反應爐裡發生連鎖反應的
其中幾種可以使用天然鈾的發電用反應爐:Magnox爐,UNGG爐,CANDU爐
另外 自然界中的鈾通常不是以可燃物的形式存在 自然也不會噴火了
(也有發現純天然反應爐的事例)
>>這樣才能有爆炸的效果,實際上參與反應的核燃料並不見得多,反應產生的核廢料自然也跟著沒多少。
感生放射性
劉黎兒的文章裡頭這些也是「不討論」的,否則廣島核彈製造出來的放射性內衣褲和磚頭哪有那麼少
就拿你的比喻~啤酒與伏特加~原子彈就像伏特加一樣濃烈,核電廠就像啤酒一樣淡….
請問~只喝一次伏特加,跟天天喝啤酒~哪個必較傷身…哪個比較容易酒精中毒????
水能穿石~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請不要拿一次性核反應的原子彈跟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核反應的核電廠來比較誰的濃度比較高~OK!!
濃度不會因為量而有所改變,依照濃度決定的性質也不會因為量的增加而改變。
這是物理常識。
海水量極多,並不會因此讓3.5%鹽份的海水因此具有21%鹽水的性質。
還有,要是人們是像喝啤酒那樣喝伏特加,即使只是一次,喝伏特加喝死的想來也不會比啤酒少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