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物價漲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燃料成本。但是,你知道嗎?馬英九剛上 任時的2008年6月1日國際天然氣價格是每10,000 MMBtu賣13.353美元,2013年11月1日的價格是10,000 MMBtu賣3.785美元,跌幅將近72%。但是中油賣給瓦斯公司的價格在2008年5月28日是每立方公尺16.94元(中油賣給家庭18.55 元),在2013年11月2日竟然賣19.16元(中油賣給家庭20.77元)。這當中有什麼誤會嗎?
=======
嗯~~誤會大了。
首先要說明一下,台灣叫做「瓦斯」的東西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天然氣」,用埋在地底下的管子牽到家裡的瓦斯就是這種,主要成份是「甲烷」,大部分都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氣體,當然你我放的屁裡頭也有一些。
之所以用管子,是因為甲烷很難液化,一大氣壓下的液化溫度是零下162度,距離氧氣的液化點也不過差了二十度左右,或者還可以降溫到零下82﹒5度然後加壓到47﹒4大氣壓,不管怎麼說都不是一般家庭扛個鋼桶就能解決的事情。
天然氣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管道天然氣(PNG),一種是液化天然氣(LNG),管道天然氣顧名思義就是用管子從產地一路接過來,管子能接到什麼地方決定了某個地方是否能使用管道天然氣,一般說來當然是陸上比較方便,因此北美和歐洲用的天然氣大多都是管道天然氣。
液化天然氣則是缺乏氣礦(能叫做「礦」嗎?)而且又接不了管子的國家所使用的,它的運輸方式是用上頭講到的高壓低溫把原本是氣態的天然氣弄成液態,然後用特殊的天然氣運輸船載過來,光看這一套就知道LNG會比較貴。
但第二種瓦斯「液化石油氣」(LPG)則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液化石油氣的來源是石油的分餾,主要成份是「丙烷」和「丁烷」,從來源看就知道液化石油氣和汽油的價格連結會比天然氣高,所以當你看到汽油連漲的時候,就要有桶裝瓦斯也會跟著漲的心理準備。
液化石油氣就是所謂的「桶裝瓦斯」,是把石油氣以10大氣壓左右的壓力裝進鋼桶裡面,然後一桶一桶賣的東西。
當然天然氣因為也是拿來燒的,所以價格也會和石油有所連動,但不致於像「根本就是從石油裡面生出來的液化石油氣」那麼緊密。
這張圖是近年天然氣價格,裡頭的紅線是HH(Henry Hub)氣價,綠線是NBP(National Balancing Point)氣價,兩者都是管道天然氣。
黑線是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最後藍線是日本LNG到岸價。
要看台灣天然氣價格波動有沒有豪洨,該看的是藍線,因為台灣也是船運LNG,雖然價格有點差異(運輸距離之類的成本有點不同),但趨勢是差不多的。
2008年6月左右的日本LNG價格是13~14左右,2013年11月左右這張圖沒資料,不過100年3~4月時有一個地方日本價格是和2008年6月差不多的,而這兩個時點,台灣天然氣的瓦斯公司幹線價分別是16﹒94元、15﹒04(4月)元,並沒有比較貴。
當然,開頭那個宣稱,實際上只是把管道天然氣的價格波動拿來吹台灣的液化天然氣價格走勢有問題,但實際上台灣沒有管道天然氣,所以拿管道天然氣出來吹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而且這東西在101年初就有「媒體報導」,一年多以後的2013年又拿出同一套,難道有人家的網路是…
用草履蟲傳封包嗎?
PS:不知道為什麼,把寫的東西複製貼上WORDPRESS的時候,常常所有格式都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