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跨國投資的一個考量之一,雇用當地人則是降低成本的方法,除非雇用當地人的成本高於使用本國勞工
EX..中國在非洲建設,用的是中國工人,不是因為人工便宜,是因為叫的動,否則誰要飄洋過海去非洲領內地的新資?
現在的假說在於,開放服貿,大陸人就來搶工作了,基本上服貿沒有開放低階勞工,只有開放高階勞工來台,你說這樣會搶誰的飯碗?
白領的?未必,久聞台灣勞工CP值很高,南部慣老闆只開22K請外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否則打破南部行情,這麼好的當地人才,為何
不挖角?陸幹來台要吃要喝要加新要提供住宿,要符合大陸勞動法令也要符合台灣當地法律,一來一往間成本就增加了,如果當地
有可用人才,誰會花大錢請企業母國的人來,想必是派個統整全台灣部門即可,台灣在大陸就是這樣幹,那為何大陸人必定傻傻的
通通請母國的中高階人才來台,放著CP高的台灣人不用?除非台灣無人可用,當然這是後話了..
直接開公司投資成本很大,所以懶人包們也說會直接買光台灣連鎖店,不過話說回來,台灣連鎖店有那麼值錢?台灣連鎖店加盟商很多
而台灣與中國做連鎖店的概念完全不同,若是真的只有資金入主,那透過美商當白手套投資即可,要來早來了,黃金堆滿天的地方早就
透過美商英商過來了,何必等到台灣開放?中國二級城市五百萬人口以上的也不少,而台灣都是要超過五百萬的都市了了可數,而
連鎖店需要的就是繁忙大都市,所以我不認為中國有那麼想要台灣的連鎖店
懶人包說到 非連鎖小賣店也賣給中國,我只能說幻想的真嚴重,台商有投資過哪個中國的非連鎖小賣店的,可不可以給我一個例子瞧瞧?
在台灣非連鎖小賣店通常是老闆兼員工,他不幹通常是利潤不如上班或者是錢發不出來,而且生意好的通常父傳子,然後子孫搞分家
你看過哪一個百年老店賣給大企業的?通常是自己想辦法變成大企業而已
至於印刷廠會被控制更是鬼扯,印刷機這種在B2B上都可以買到的東西,在台灣並非管制用品,怎麼會被全部控制?
人人都可以做的產業,在經濟學上叫做完全競爭市場,是個利潤超低的地方,飄洋過海來台灣做利潤超低又沒有量的產品
先生你有事嗎?
看起來一切美好是嗎?那為何要反?因為在怎樣都還是會有產業受影響,舉個例–中藥
台灣中藥是盤商從中國進口,來台灣賣錢,現在中國那邊可以直接來賣了,消費者或許賺到了,因為為了搶生意中國商理論上會降下
中藥對台售價,而讓進口商價格提高,台灣的進口中藥就死定了,所以反對,再來是出版業,出版業去年六月已經寫過了,就不再贅述
我買了IPAD買不到什麼好的電子書,看博客來的電子書數量遠遠低於隨便在APP STORE裡頭抓的中國網路書店…我覺得繼續保護
出版業只是讓消費者用VPN去中國或美日買書而已…若不是有IP與金流限制,不需要服貿,台灣出版業在電子書這塊必定死棋
看來最後服貿這種東西的衝擊,還是要回歸市場機制來看?
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市場機制。
中國要靠經濟掐死台灣,在阿扁之後就已經可以了,不需要等到服貿簽署。
去年對中國(含香港)出超是769.73億美金,光是把這個快要等於ROC一年總預算的出超捏掉,台灣就玩完了。
一直是市場機制無誤。
網路上對印刷業的謠言簡直是荒謬至極,什麼「假如一本50元的日曆大陸賣你5元,但裡面的節慶假日民俗活動全改成他們的,這樣統戰下來台灣會怎樣」的話都講的出口….
就拿這例子講,誰會去買一本在台灣根本不能用的日曆啦!
況且日曆是很好賺嗎?50元壓到五元?買紙、墨水等原料都不用錢?用這種擺明燒錢的蠢方法搞統戰,我們高興都來不及,擔心個屁啊!
還有一點是服貿沒有開放出版業,只開放印刷業和印刷輔助業(例如裝訂)。
反倒是中國有開放出版業給台灣。
而且事實上,就算毛語錄一本賣1塊錢,也不會讓台灣人手一本----除非它很適合包油條。
EX..中國在非洲建設,用的是中國工人,不是因為人工便宜,是因為叫的動,否則誰要飄洋過海去非洲領內地的新資?
<<<
中國人叫的動,非洲人叫不動?
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還請指教
中國對台灣的市場經濟以「理性」作為基礎分析會有盲點的。
舉例而言,旺旺中時的播報角度深藍偏紅,對台灣觀眾不討喜我想大家都同意,
那麼為什麼他們不為了收視率而稍微把立場調正呢?
市場機制阿,台灣媒體(還是蔡衍明100%台資)不是應該為了迎合台灣民眾的口味做新聞嗎?
「畢竟人家要在中國大撈一筆,幫中國政府講講話是應該的,也可以圖個方便」<-這就是經濟分析不到的盲點。
另外,印刷業是出版業的上游,印刷怎麼不會影響出版?
這就是不懂印刷又愛靠妖的人白目的地方了,因為印刷業有錢都可以做的,而且印刷的大宗是商業dm而不是書籍,大賣場dm是印刷業兵家必爭之地,而非報章雜誌,商業dm無關意識形態,你如果不懂印刷就閉嘴吧,更何況中國出版業走向電子出版,只有台灣還在守舊,中國已經有美商亞馬遜賣電子書了,數位出版營利在去年創史上新高,跌破專家眼鏡,因為專家認為中國不買電子書,只會盜版,但事實並非如此,而且新的網路自助出版的網站出現,這種網站目前是僅限於中國國內市場,如果進軍國際根本就可以繞過服貿打死台灣未來電子出版的機會,不要說別的,中國自由小說家就可透過類似learnpub.com就可以繞過服貿賣書到全世界了,所以我說你根本不懂出版也不懂印刷,完全無視於電子書出版的潮流,這件事情不可逆轉,台灣所有出版社都在這裡卡住不知如何是好
旺旺的例子告訴你這就是來台灣投資的風險,如果你硬要投資賠錢又沒有效果,那你就來吧,反正可以促進工作機會的增加也不是壞事,日式連鎖業來台展店,用的也都是台灣的員工造成失業率降低,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轉移,更何況你的論點最大的盲點是
1.你排除了其它的競爭的可能,例如來自其他國家服務業競爭,而且無視於這個事實,例如大創39元店
2.你認為中國資源無限,事實上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須選擇投放,中國現在把戰略資源放在非洲美洲,對這兩邊的投資超過台灣,台灣的話靠台商自己回台投資控制即可,反正最差的情況就是把台灣困死在島內就好,自然會乖乖來找中國,你以為老美會讓台灣加入TPP?台灣連美牛都反為何要給台灣進入TPP?不說別的,中國對尼加拉瓜運河的投資效益勝過把台灣買下來,反服貿的恐嚇根本是建立在自己的恐懼上,而非真正的事實上
你應該要擔心的是中國說服美國不讓台灣加入TPP才對,用這個把台灣外貿困死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