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不是重點,豪洨才是本事。
這篇是某網友的作品,轉錄過來,作者是誰…嗯…先不寫出來,免得原作者被吱吱圍攻。
==============
剛剛有朋友轉寄今天很夯的深藍子女參戰策略文給我,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內文有些地方很有問題,特地找了一些資料比對,在此一併提出並附上來源與大家分享。
這篇文章今天很多人都看過了,不再贅述。
本文裡面附了一個移民業務小精靈的網址,大家可以點進去看。
作者綠色標註「專案許可」,來看什麼是專案許可。
點「我要申請專案許可長期居留或定居」進去之後,裡面有一段「誰可以辦」,是不是有一直看到一句「本辦法第20條第x項第x款」?拉到頁面下方,法源依據是《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好,那我們來看此法全文是什麼。
《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看第20條。
—
第二十條 依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申請長期居留者,主管機關基於教育之考量,得予專案許可:
一、曾獲諾貝爾獎。
二、曾獲國際學術獎,在學術專業領域具有崇高地位與傑出成就,並為臺灣地區迫切需要,受聘在臺灣地區大專校院或學術研究機構擔任教學研究。
三、曾參加國際藝術展演,在專業領域具有創新表現,其特殊才能為臺灣地區少有。
四、曾獲優秀專業獎,並對其專業領域具有研究創新,而為臺灣地區迫切需要,且受聘在臺灣地區大專校院或學術研究機構擔任教學研究。
五、曾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前三名或亞洲運動會第一名成績,且來臺灣地區居留後有助於提昇我國家運動代表隊實力。
六、曾擔任大陸代表隊教練,經其訓練之選手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前五名或亞洲運動會前三名成績,並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受聘擔任我國家運動代表隊之培訓教練。
—
一、五、六,諾貝爾獎跟奧運前三名能不能買?多少錢?
二、四,受聘在台灣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擔任教學研究,能不能買?多少錢?
三,參加國際藝術展演且特殊才能為台灣地區少有,看你怎麼解釋台灣少有。
對了,以上這些條件申請居留時都要提出聘書、證書、專業技術能力證明、邀請函,不是空口說白話就算。那麼,有沒有這篇文章講的那麼簡單隨便一個大陸人都能來?可能大陸人多,人人都有分配到一面奧運金銀銅牌吧,天知道。
此法已存在多年,如有大陸人士鑽這個漏洞非法移民台灣,則多年來應該已經有難以計數的大陸人跑來定居了,大家此時擔心其實也已經太晚。
最後作者說「我怎麼有種這好像是為服務貿易協議量身訂做的配套措施的感覺」。
請把法規頁面拉到上面: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八日內政部 (82) 台內警字第 8273459 號令訂定發布全文 31 條。今年一百零三年,這是二十一年前發布的法律,最後一次更新是兩年前。
這要扯到為了服務貿易協定做配套措施是有點牽強了,各位朋友可以自己判斷。老話一句,求證、求證、再求證。
(後話:根據全國法規資料庫的沿革記錄,在此之前有可能動到第二十條的修法,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內政部台內移字第 0980960349 號令修正發布全文 46 條的時候,有沒有真的動到還是未知數,而當時連ECFA都還沒簽。
這種小事GOOGLE查一下就知道了,連這麼點查證都懶得做,恐中妄想也該有個極限…)
一群充滿恐懼的人,口口聲聲說在為台灣的未來奮鬥,殊不知他們恐懼的事物,不是不存在,就是根本是自己製造的….
這種不動腦的人,到底有什麼資格嗆不加入他們的人是冷漠冷血?
我就是不會一股腦熱血就沖昏我的思考判斷,反觀這些人呢?
歷史告訴我們,被淘汰的就是這些人,他們跟當年反對蓋鐵路怕影響風水的鄉民是同樣等級的,鐵路經過鹽水被反對,最後去了新營,新營就變大都市了,這就台灣,百年前跟百年後還是一個樣
獨派插花 太陽花學運染綠
中國時報 朱真楷、徐子晴、舒子榕/台北報導 2014年3月31日
318太陽花學運以「黑衫軍」為名,動員群眾上凱道表達反服貿訴求。但現場「綠影幢幢」,不但有團體向群眾發送「反核四」公投連署書,甚至有獨派人士開著宣傳車表達反中立場,黑中染綠,讓活動走味。
民進黨昨日以「非動員」的方式,鼓勵黨公職請支持者北上參加凱道活動。儘管民進黨一再要求黨員禁止穿著印有政黨標誌的服裝,但仍是有少數準備參加年底7合1初選的候選人穿著繡有名字的背心在現場奔走,爭取曝光機會。
色彩偏綠的「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則在中山南路設置反核四公投的宣傳站,有意搭著學運順風車催出反核連署數。但由於訴求與學運迥異,並未引起太大共鳴。
台獨立場深厚的史明,則是坐在宣傳車上主張台灣獨立,並向群眾宣傳「不使用中國商品」、「不雇用新來的中國人」。不少年輕學生圍在宣傳車旁,拿著相機猛拍史明,也隨著高喊「台灣獨立」,引起不小的關注。
學運總指揮林飛帆表示,昨天是台灣歷史不可抹滅的一頁,從學運成功串起公民社會,已不是學生能力所及,而是集結公民力量才達成,「這場運動不屬於個人,人民就是國家的總指揮!」
反服貿烽火延燒全台,頂著攝氏30度的高溫,「330人民站出來」行動於昨天下午1點揭開序幕,短短1個小時內,人潮塞爆立法院、總統府周遭,包括忠孝西路、青島東路、濟南路、中山南路,一路蔓延到凱達格蘭大道,全部都被穿著黑衣的民眾擠得水洩不通。主辦單位下午2點宣布,人數已達到35萬人,且持續增加中。
不少名人、民間團體也都到場力挺反服貿運動,包括前國策顧問郝明義、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國昌、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張文貞、閃靈樂團主唱Freddy、拷秋勤樂團、滅火器樂團等;導演柯一正甚至在現場學奧斯卡頒獎典禮,和台下群眾「玩自拍」,紀念歷史性的一刻。
學運總指揮陳為廷於下午4點到達現場,一出現立刻受到群眾歡呼。陳為廷說,占領立法院13天,一群平均25歲的學生在議場內受到很大壓力;自從宣布要上凱道,不斷有人問他說,「若屆時人很少怎麼辦?」陳為廷豪氣地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就讓他(人)多啊!」
另一名學運總指揮林飛帆則於晚間7點抵達凱道,重申學生4項訴求。他哽咽地說,從占領國會的那天起已經寫下歷史,因為群眾已經對台灣現行的憲政體制及民主制度提出最深刻的反省,台灣的未來應由2300萬人民決定,「這是台灣民眾的勝利!」他強調,人民就是這個國家的總指揮,「現在我們要指揮的對象,就是已脫序的政府!」
林飛帆說,馬政府的回應並沒有任何一點具體的承諾,占領國會的行動將繼續堅持下去;他並要求群眾「認識周遭朋友」,約好到立法院的排班表,「這不是結束,之後一起到國會報到!」
最終,林飛帆帶領現場50萬群眾一起高喊「馬總統出面回應,具體承諾」、「退回服貿,捍衛民主」、「先立法,再審查」、「人民站出來,台灣有未來!」,活動於7點和平落幕,凱道於1小時內即淨空。
自稱無畏統媒、馬政府抹黑 陳為廷表態:我主張台獨
2014年4月7日 ETtoday新聞雲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自從太陽花學運開始以來,外界不斷有一種聲音,質疑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與綠營政治人物關係,暗示兩人實為民進黨的青年打手。就在4月7日-鄭南榕自焚這一天,陳為廷特地在臉書PO文重申立場,坦言不諱他就是主張台獨:「就算統媒、馬政府可能有機會藉此『抹黑』,我還是得大聲地說。」
此次學運兩名主要領袖據傳皆與民進黨素有淵源,林飛帆曾是蔡英文宜蘭競選總部青年軍,陳為廷則是楊長鎮苗栗競選總部青年後援會會長。雖然林飛帆曾對此事澄清報導有誤,但他從不否認大學時期曾參加民進黨的營隊,受到徐永明啟蒙而成立暨大台灣社,「這段經驗影響我很大。」
25年前,作家、黨外人士鄭南榕為了爭取民主和「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選擇在《自由時代週刊》總編輯室自焚身亡,「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鄭南榕激進的抗議行為,造成了當時威權體制政府對壓制言論自由的顧忌,進而促成隔年「野百合學運」成功走上街頭。
2000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曾想推動4月7日為「言論自由紀念日」。2013年止,已有多個綠營執政縣市自行宣布4月7日為該縣市的紀念日(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278/d278259.jpg)。每年到了這一天,陳為廷都會在臉書上發表對各項政治議題的看法,雖然今年捲入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學運,他仍然不避嫌地重談台獨主張。
陳為廷強調,他很清楚有人會藉自己的政治色彩質疑學運立場,但他還是要大聲說:「如果自己因為這種『風險』而選擇對鄭南榕噤聲,我將感到無地自容。」陳為廷認為,台獨不是什麼洪水猛獸,而是一種捍衛現有生活方式的信念,「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還必須特別主張台灣獨立。這個任務,應該要交由我們這一代人來設法完成。」
此文PO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酸他:「綠衛兵終於露出真面目了。」也有人誇讚他很勇敢:「不愧是我喜歡的陳為廷,帥!」
本月4日,49名電信、資訊相關科系學者聯名發表聲明,反對服貿協議開放第2類電信產業與電腦及相關服務業。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404/373241/
聯名者之一:呂忠津?有沒有覺得這個名字很眼熟?因為,他是台灣教授協會現任會長!
台教會的人,政治正確勝於一切才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