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弄進系列。
=========
有擁核的人大肆說貝可這單位很小,就算每天幾十億幾百億貝可的輻射流入海洋也沒有影響。我們若想對“貝可”有概念的話,可以看看輻射進入體內的相關標準和問題。各地對輻射食物的標準上限,日本是每公斤100貝可,台灣每公斤370貝可(已經被許多台灣人要求標準更嚴格),香港是世界少有的寬鬆達每公斤1000貝可,在瓶裝/包裝水上香港根據世衛的標準是碘-131、銫-134和銫-137的限值為每公升10貝可(若同一樣本檢出多於一種放射性核素,其含量總和不應超過每公升10貝可。)——大家若碰到擁核的人再說幾十億貝可都很少的話,可以問他是否敢吸入一億貝可的銫137或鍶90。
白俄羅斯科學家Yuri Bandazhevsky在受切爾諾貝爾核災嚴重影響的白俄羅斯高美爾地區,對3-7歲兒童進行的研究,發現即使體內銫137低劑量的輻射照射,也出現心臟傳導障礙,體內輻射劑量為11-26 Bq/Kg的兒童約42%有此障礙,26-37 Bq/Kg的兒童約48%有此障礙,37-74Bq/Kg的就約有64%。
動物相關研究:吸入40-60Bq/Kg的銫,心肌細胞已出現破壞。體內聚積的放射性銫,若達到100-150 Bq/Kg,會導致更嚴重的心肌變形。900-1000Bq/kg則導致全體動物有超過40%的死亡。
==============
既然是核能「留」言終結者就貼過來笑一笑好了。
貝克(該人是香港人所以變成貝可,不過我比較萌艾可…好像沒啥關連…)原本就是很小的單位,因為它是描述每秒有幾「個」原子衰變,國中理化就會學到,一莫耳原子有6x1023個,用數字表示就會變成6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或者六千垓個,數字超級大的!
但是很明顯的,一莫耳水還是只有18公克。
所以不要看到幾千萬幾億貝克就嚇得漏尿,小數點下還有好幾個零呢。
這篇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億貝克的銫137或者鍶90」。
一億貝克要如何攝取呢?
以日本食物標準,是100萬公斤。
以台灣食物標準,是27萬公斤(零頭刪除)。
以香港食物標準,是10萬公斤。
以香港瓶裝水標準,是1000萬公升。
而且這個量就算是「急性曝射」(也就是單次吸收)的等效劑量也只有1﹒3西弗,人類急性曝射4西弗有一半機會會葛屁,所以1﹒3西弗雖然還是很危險,但還不至於死人。
反倒是那動輒十萬~千萬公斤的食物一口氣吃下去才真的100%會吃死人。
這部份在謠言終結天使 輻射美少女裡面就踢爆過了,爛哏一用再用,從日本用向全世界……
底下的所謂Yuri Bandazhevsky研究則一看就是豪洨…
為什麼呢?
別忘了上頭的各國標準,以該標準來套入,日本至少就會有大批心肌破壞的患者了,而香港就可能會有40%人和動物死光光。
而且用來描述人體被曝劑量的根本就不是「貝克/公斤」,這是物體內「輻射物質含量」的單位,被曝的「劑量」是西弗哦。
同時核能流言終結者也有過踢爆。
簡單說就是那掛人所謂的「車諾比心」就算在沒有車諾比污染的地區都會冒出來,根本就無法確定心臟問題和輻射有關連性。
順便加演一場,有些豪洨說(天然)鉀40因為人體有機制排出所以吃了沒關係,這當然是為了對抗人類常常在吃天然放射性物質的事實,但諸如碘131這類同位素,人體一樣能排出,排出半數的時間被稱為「生物半衰期」,以銫137為例子,成人是80~110天,兒童與嬰兒更短,比起來重金屬如鉛反而更難排出。
而鉀呢,雖然人體確實有鉀的排出機制(不分是否同位素),但別忘了我們也不斷攝取鉀,體內的鉀濃度大約維持定值,換句話說就和同等量的鉀持續存在體內沒有任何區別。
(因此人體其實是有輻射的,每公斤約83貝克,當然和大批宅人擠在FF會場並不會讓你變成一灘綠色黏液或哥吉拉哦。)
你好慘喔!人家那是比喻~因為妳們說幾億貝克很少!不如就吃了吧!!
你想吃個幾億~拿燃料棒出來吃就能達成~不是說很少嘛!?
Yuri Bandazhevsky研究~是專指銫137在人體內含量的影響!!
人家說城門樓~你倒火車頭!!還拿個鉀40來GGYY來扭曲!!是何居心??
人家不會笨到不知道把鉀40歸一在背景值排除掉影響!!
你想做鉀40對人體的影響~就自己去做吧!!不知道在喳呼甚麼!!
ㄜ 我看不懂你在說什麼 可以用正常話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