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看不太懂XD,只能就以前所學與參考資料摸索出四個字
“內保外貸”
先看最不愛台灣的中國時報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8月9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國銀從事內保外貸業務,必須計入大陸曝險額。銀行局近日發函給銀行公會,強調內保外貸業務,主要仍是由大陸銀行提供信用保證,並沒有風險移轉,因此認定此業務仍是要計入大陸曝險額,除非這項授信是屬於短期貿易融資,才能免計入。
銀行業者表示,先一陣子來自大陸企業的內保外貸業務相當多,主要是大陸銀行沒有授信額度,資金緊縮,就開立信用狀給香港、新加坡或台灣的銀行,台灣部分可以是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也可以是國內分行(DBU)承作,利率有些還不錯,大約4∼5%,但近期因為競爭,有些案子已跌破4%。
由於國內大陸業務發展較積極的銀行,目前都面臨大陸曝險額已不夠用的問題,各家銀行積極設分行、子行及相關據點,必須匯入營運金,又積極發展與陸銀的合作關係,參與相關授信,因此對大陸投資、授信、拆借,多數已占這些銀行淨值的6∼9成不等,可能一些大授信案就無法再參加。因此銀行就主張,內保外貸其實是大陸銀行提供信用保證,但貸款客戶主要在境外使用這筆貸款,並沒有匯入大陸,可否不計入大陸曝險額,以爭取更大的業務空間。
再看看連勝文九月底就捲入了
你說有沒有鬼阿~~我看鬼就在某些想獨攬此業務或者錢沒借出去的銀行吧
這件事情怎麼發生的?當然是選舉啦,這是情形之有年,台灣的銀行又不是第一天幹這件事情,更何況中國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開始資金短缺,造成了影子銀行問題,這時候呢台灣的銀行業們因為也擔心台灣這邊炒房炒太大,被台灣的央行限縮房貸額度,包括最愛台灣的薛凌銀行也加入對中國企業的內保外貸行列,碰到了缺錢的中國企業當然是一拍即合,你可以說銀行借了就收不回來阿,傻孩子,老師上課有講過,風險越高利潤越大,銀行向來在刀口上討生活的,不然他借錢幹嘛設利息?利息跟風險是息息相關的,欠費跟沒欠費過的信用卡利息就是差很多,原因就是風險,更何況幫他開信用狀的可是比台灣的銀行們還要大的銀行阿
曝險額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只要是企業投資上有風險存在的就列入曝險額,例如這企業有國外存款十億,那這十億存款就列入曝險額,等一下 這是存款會什麼會有曝險額?因為會有匯兌損失,所以列入曝險,當然這只是個舉例,實際上要看財務簽核才會知道的,不是借款列入曝險額,而是有風險的都算,那銀行聯貸沒問題嗎?我個人認為理論上沒有,而風險都在利息上,按照大陸那麼缺錢的情況下,高風險高報酬對每個台灣的銀行來說都是熱愛的,沒風險就是賠錢可是銀行鐵律,看看今年各大銀行股的表現就知道,開放對中國企業承作貸款是個很有利的方式,有人說政府會施壓借款等等,我笑了,金管會敢施壓薛凌銀行?誰施壓誰啊?你叫金管會不准對中國借任何錢試試看,看列隊被罵的是銀行還是金管會!
最後曝險額不等於放款金額……只是放款的信用風險參考而已,講了那麼多這個關鍵沒人注意到..
我認為金管會反而是把關者,銀行團不借白不借,有錢誰不賺,金管會對於中國企業的內保外貸也有控制,銀行本身借給中國企業的額度雖然大,但也沒有到倒閉的地步,台灣的銀行倒於掏空而非借款,因為台灣對借款也很多的限制,真的那麼好借還會有地下錢莊嗎?在借錢出去不容易,又會被定存坑的台灣銀行們,自然對於需錢孔急的中國企業奉為上賓了,更何況借給台企就不會倒嗎?
銀行真的這麼蠢的話今年中信富邦前半年還會賺300E? 創獲利新高? 台灣的銀行最大的風險就是人民的無知
參考資料
http://www.rusrule.com/2014/09/blog-post_24.html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7%E4%BF%9D%E5%A4%96%E8%B2%B8-%E8%A6%81%E8%A8%88%E5%85%A5%E5%A4%A7%E9%99%B8%E6%9B%9D%E9%9A%AA%E9%A1%8D-215057401–finance.html
https://www.ptt.cc/bbs/Finance/M.1412315429.A.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