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原料跌的時候東西要跌,原料漲的時候為什麼不准漲?
汽油漲到35東西漲價,靠北滿天飛,跌到29東西要降價,那下一次又漲到35的時候准不准漲?要不要再度靠北??
跌不會被稱讚,漲就會被靠北,人家為什麼要跌給你爽卻讓自己多被靠北好幾次?
天生犯賤嗎?
其中尤其以國營事業油電最常被靠北,也最常被政客拿來喇蛇,賺了就被要求要降價回饋,賠了就說效能不彰還有臉領年終,真他媽的屁都他們在放。
正因為如此,明明早就自由化、民營化的油品事業,至今還是只有兩家(其他包括埃索在內早早打包下船了),最扯的是壟斷獨佔事業的台電,居然可以做到虧損連連?
要是民營企業能壟斷獨佔到台電這種地步,搞不好賺得連普通員工他阿公的壽衣都用黃金打造了,還虧本咧。
會虧就漲,不爽買自己發電去!
汽油也是一樣的,嫌貴自己去進口原油回來煉,沒人阻止你。
以下是轉貼某網友的文章,原始出處在此,FB的搜尋功能遠差於部落格,轉過來比較不會被淹沒。
作者:Chen-Wei Wu
==============
近來,立委丁公守中披露所謂「國際油價跌25%,國內油價只跌9%」,然後就開始中油汪汪喵喵之類云云,老實說,我很想跟他講,你的助理如果沒辦法讓你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勞駕你把你助理開除換個會的來。
言歸正傳,到底為什麼有時候國際油價跟國內油價跌幅會不一樣,然後上中油網站看,又是一樣?
答案很簡單:你跑到加油站去的時候,加油站賣你的是零售價,中油的「油價公式」計算的是批發價。
以92油價一公升35.1元來倒推,中油的批發價是這樣的:
(35.1 x0.95(去掉營業稅)) – 7.14(貨物稅、石油基金等固定稅費)-2.58(加油站固定利潤) = 23.63
這個23.63就是中油原本的批發價格,然後我們假設國際油價含匯率總共降了25%,所以按照公式,中油應降價幅度為:23.63 x 0.25 x0.8 =4.73,這樣在國際油價降25%之後,中油的批發油價是:18.90,而運到加油站的終端零售價則是:(18.90+7.14+2.58) x1.05 = 30.05
如果用終端售價來看,降價幅度就變成14.38%,然後就有人開始汪汪喵喵,說「國際油價降25%,中油只降價14%,油價公式有問題,中油坑全民的錢!」,如果是一般升斗小民就算了,立委諸公出來放話檢討,我只能說,立委助理費麻煩用在刀口上,不要讓我覺得這助理費好像丟到水裡去了。
額外一提:中油的定價機制是以92為主,92在零售價+1.5就是95的價格,95零售價+2就是98的價格(102年4月1日起,之前是0.7/1.5),所以如果基準油不是用92而是用95或98來計算,誤差就會更大。
此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假設的國際油價降25%係指「含匯率在內計算的國際油價降了25%」,正確的說應該是指標油成本,而不是單純國際油價降25%,這是一個牛為球體的假設,而固定的費率影響的百分比會隨批售價高低而波動,不要看完這篇還說「應該要降14.38%為什麼變成9%,中油汪汪喵喵」,謝謝。
==============
順便解說一下,除了營業稅會隨著零售價改變之外,剩下兩個(貨物稅等、加油站利潤)都是固定的數值,當然加油站可以壓低自己的利潤來攬客,不過那是加油站業者自己的經營方針,中油沒資格介入。
至於石油基金是幹什麼用的?請查「石油管理法」,用途在36條寫得很清楚。
現在新聞上頭最蠢的就是明明中油能(也只會)跟隨國際油價浮動的只有油品本身的原始價格(稅前油價),但總會有一些白痴到極點的傢伙在計算的時候就是會把那些不會浮動的附加金額也算進油價,然後死命靠北。
(但最白爛的靠北當數「拿日本美國的價格來比怎麼不比人家賺得比台灣多」,如果要這麼比,拿烏干達出來比算了,保證油水電一個個貴到天元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