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放了好幾天所以懶得去找原文了,總之就是把「分散式能源」和「民主」扯在一起的東西。
原則上這年頭的台灣,只要掛個民主人權自由的牌子,幹什麼都可以合理化,哪怕根本就不可行,也可以叫政府和他們心目中的財團最後幫你擦屁股。
但正所謂「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21),要是不知道現實長什麼樣子,懂得自己擦屁股,空號終就是空號,不會因為冠上民主兩個字就讓狗屎變黃金。
至於什麼叫做分散式能源?
這東西被某些文青吹得比聖母峰還大,但實際上用個最簡單明瞭的例子就是古時候那種家家戶戶燒柴火、點油燈的就是了。
一如其他被文青們高高舉起的「師古」玩意兒(在這方面倒是非常有儒家「尊古崇古師古仿古復古」的意味,只是台灣現在這群自稱文青的大概不會承認),經過重新包裝的燒柴包上了「分散式能源」,也許還有「生質能源」的包裝,老貨新賣了。
如果說像那些人主張的那樣,分散式能源可以和民主掛勾,那人類歷史早就民主了幾千年,直到工業革命之後才終於獨裁起來,這說詞可是會被當笑話看的。
這也說明了,人類的能源利用其實是從分散往集中發展,尤其是近代更是如此。
如果分散式能源比集中式更好,人類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改變的必要,頂多是從家家戶戶燒柴變成家家戶戶裝太陽能板而已。但實際上卻是集中式能源,尤其是集中式發電大行其道,又不是沒有手搖式發電機或小型柴油發電機,為什麼還會是集中式發電?難道全世界國家都獨裁?
其實就只是「都市化」和「工業化」的結果而已。
實際上分散式能源在效率上遠不如集中式能源,因此在應付過度密集化的消耗時顯得十分無力,以燒柴為例子,一座山的樹木應付一個百人小村的消耗綽綽有餘,搞不好還會變多,但要是一個千人小鎮,搞不好整座山很快就會被砍得光溜溜的,「童山濯濯」就是這麼來的。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還魂的分散式能源(太陽能、風力等)身上,在鄉下或者住宅佔地廣大的國家,(光看度數)太陽能或風力也許能供應一個家庭甚至有餘,但是在都市呢?大廈的可用面積顯然不足以拿來供應足夠的電力,日月光的屋頂就算全部蓋滿自己產的太陽能板,也沒辦法滿足廠用電。
換句話說,當工業化與都市化開始時,這些地區所需要的資源(也許是熱能或者電力),就不是分散式能源所能應付的,人類必須找到更有效率的能源使用方法,也就是集中式能源。
機具大型化、作業流水線化、規格標準化、製程自動化……這是現代產業所依循的標準,而在電力體系上,最後的結果就是巨型發電廠。
用種田來說,就是機械化大規模農耕,哪個農業大國還跟你小地小農手工插秧啊?
「想想」是坐在冷氣房裡面幹的事情,下田個三天就知道那些「想想」有多麼想想了。
電力系統也是如此,台灣沒有禁止你「現在」就斷台電的線路,蓋發電系統自己發電自己用(需要審核的是政府補助或者要求台電收購),如果分散式能源如此代表民主,那麼追求民主到可以拿它來吃的那些人,請從今天起開始自己發電自己用吧!
我也很討厭那些動不動把純技術問題硬牽連到奇奇怪怪價值觀的論調,不過這篇文章有些講過頭的地方。
現在受到關注分散式發電,和過去各自燒柴火的模式有一些性質上的差異。
打個比方來說,現在搞有機農法、生態農藥的人,並不代表主張退回一兩百年前的農業生產型態。我們知道,過去的農業生產型態生產力完完全全沒辦法和現代化農業相比,以前就算把絕大多數的人口投入糧食生產,仍然不容易養活所有人。相反地,現在搞有機農法的卻是利用新發展的科學知識,能對環境友善,產量還不至於衰退得太糟糕。其中的差異在於,相關知識在過去一兩百年來有長足的進步。
回到發電的問題上,分散式發電要能夠突破過去自家燒柴火的模式,有一個很關鍵的技術在於下一代的基礎電力網。這個目前還有很多步要走,而且即使實現了,和哪些文青們所想像模式的可能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