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掛著開放台電實際上搞開業顧問的團體終於吹出了結論,說是短期不缺電長期也許缺,然後有十匹狼來著。
我們就來笑一笑到底這結論是不是真有十匹狼。
報告的來源在這裡,原則上不推薦看。
這東西一開始就在靠北之前這邊也用過的歷年裝置容量表,宣稱數字不對,但實際上舊表(反核哈哈哈58那張)是把水力單獨列出於再生能源之外,然後這叫做「錯誤」……
水力之所以常常被另計,其中一個原因是水力是唯一廣泛運用、而且能由人類調控發電量和發電時間的再生能源。2013年全世界的再生能源發電量當中,水力佔了將近八成(21.5%中的16.6%),顯見水力發電的重要性。(只可惜台灣沒辦法再發展足夠份量的水力發電。)
接下來又是一大串質疑「汽電共生」部分發電量和裝置容量兜不攏的篇幅,問題是這部份的發電量根本就不是台電管得到的,你汽電共生也得那些工廠先有「汽」才有電可以發啊!
擺明就是完全不打算要求台電自身能夠獨立供應電力,而是「你怎麼不叫兼差的多做點呢?」,你有看過哪家公司的產品生死取決於兼職打工人員的嗎?要是有,老闆腦袋肯定有問題。
回到十匹狼,這組織上達「木拴」聽,讓木拴院長命令台電公開資料,讓台電每次開會都像在開國中理化補習班似的,然後得到的結論…
原則上不用打著開放資料的名義去吹台電的冷氣,在家吹冷氣發夢都夢得出來。
報告中用了這些圈圈,不過十匹狼則是這樣的:
●不做需求管理,
●尖峰用電時段可以向汽電共生業者到底買多少電的黑箱,
●各種維修作業問題的黑箱,
●V接變壓器造成的漏電問題,
●死守核電,不積極推廣再生能源,
●不知有計劃地進行停電風險評估與控管,
●對(核能以外的)重大機組的更新和商轉時間不知緊盯督促,
●政府上級單位仍然沒有明確的能源策略,而交由台電 一個執行單位來做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事,
●經濟部和原能會模糊甚至破壞與台電的上下關係和倫理,自失督導立場,
●長期盤踞在經濟部之內的利益集團的影響。
我們一個個來笑。
第一,需求管理…這是要台電看情況區域斷電是嗎?
在有法定供電義務的情況下,「需求」的管理根本是做夢,不然就是灑錢要用戶少用點(不然人家幹嘛鳥你?),後者台電早就在用了,名為「需量競價」,但這還是缺電時用的手段,哪來不缺電?
當然在自由市場還有另一個手段,就是「以價制量」,漲價漲到用不起,「需求」自然就少了。
第二,汽電共生。
汽電共生不管是先發電還是後發電,都是工業生產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工廠得先動工才有資格說發電,而這些電力會優先用於工廠本身,賣電只是兼差,把人民的用電賭在兼差發電上頭,他們不覺得危險我都覺得要命了!
這報告就只看著裝置容量好像很大就覺得可以賣很多,但他們沒想過,汽電共生的精神是餘熱的再利用,不是製造出多得無謂的熱量來「專門」發電去賣。
第三,維修黑箱。
實際上他們宣稱的黑箱,只不過就是「為什麼五月要排修」。
但請注意,六~九月這四個月因為都是不能排修的,再加上一個月,等於一年幾乎有快要半年不能排修,理所當然的很多機組會因此拉長維修間隔。
如果備用機組夠多,這麼幹還能維持相當程度的供電餘裕,但現在就是備用機組幾乎沒有,再這麼幹根本就是刻意讓機組更容易故障,加大缺電的可能性而已。
報告中宣稱「全部8.54GW中,五月中到九月中旬維修的有1.56GW,和全年相較,十分平均」,但看看他所提供的表格,實際上根本不是「五月中旬到九月中旬之間」維修,而是機組從先前維修到五月底(或六月初)「結束」,然後跳過這幾個月,於九月中旬其他機組「開始」維修,實際上六月到九月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毫無維修排程。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備用機組不夠,一次所能排定的維修數量有限,有些機組得先維修,然後上線代替其他機組,另一個機組才能維修。
何況若就用電量(PDF)來看,以104年五月的用電量(售電量)來看,不管是總和還是家戶商業用電,直到十一月的用電量都還比它大,意思是一年要有七個月不排修?
是打算開放台電還是炸了台電啊?
第四,漏電。
實際上不管用什麼變壓器,台電的「線路損耗」就只有4%,我上面提供的PDF檔裡面就有總發電量和損失量,不過總量的3﹒7%,然後再看看這個圖(出處):
要是台電這叫做嚴重,那麼日本等國叫什麼?
還有,南韓「國營」電力公司是績效「世界第一」的公司,台電是「世界第二」。
這匹狼也不過就是把陳謨星的冷飯再挖出來炒一次罷了,放了幾年還不覺得餿啊?
第五,死守核電不推廣再生能源。
這也是挺莫名其妙的指控,從這張反核哈哈哈58裡頭的歷年裝置容量圖就可以發現,除水力之外的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自馬政府上台以來就開始擴張,核能可是不動如山,哪有什麼死守核能的屁事?
而台電不想放棄原本就在發電的三座以及即將建造完成的核四也很正常,誰會想要拋棄自己用得好好的電廠?你叫台電立刻拆掉林口火力電廠人家也不會幹啊!又不是智障!!
第六,不做缺電風險評估與控管。
到這裡說起來他們根本就已經承認「缺電是事實」了,不過總是要掩飾一下,把問題栽給台電管理有問題,免得大家發現他們查半天沒查到台電藏電卻多了個開電力公司的。
在這項中,他們把缺電分成四個層次,用「有無計畫」和「有無預警」來分類,然後喊著台電沒有考量過「有計劃有預警」要是變成剩下三種該如何是好。
但要知道,「有計劃有預警」的停電,也就是「限電」,這根本就是明知道會缺電才會用上的手段,更不用說讓這個變成其他三樣了。
實際上要是供電無虞,根本就不需要限電,當喊著「第一類停電」的這個瞬間,就形同承認「我們就是缺電」了。
何況報告中甚至還出現「損害評估不做,限電就不會認真推廣。」……既然不缺電,推廣限電做什麼?限電是能拿來推廣的?
第七,不盯緊重大機組的更新商轉。
這部份報告中莫名其妙的沒有,但是卻突然之間冒出來,十分神祕!
但可笑的是「重大機組的更新商轉」往往就是被一群「公民」抗議到無法進行,例如早該蓋好的深澳電廠至今空地一片,只因卸煤碼頭蓋不起來。即使是輸配設施,松湖變電所攸關松山內湖區供電,是因為台電不想蓋所以才蓋不起來的嗎?
要是不知道台電這些年來有多少電力建設是因為被抗議、被施壓幹掉的,你也沒資格喊什麼開放台電!
第八,政府沒明確政策,全部丟給台電。
你確定你們在開放「台電」?
第九,政府和原能會與台電的上下關係混亂。
是挺混亂的,一下子在第八點丟案子給台電扛到壓死,一下子台電變成經濟部的太上皇,這關係比八點檔本土劇還複雜,恕我難以測度。
第十,利益集團。
首先,其實「利益團體」是個專有名詞,簡單說就是某種社運團體,擁同、反同、擁核、反核、廢死、反廢死都是。這組織裡頭好歹有一堆文組的,居然沒人發現這個術語用錯了?
該報告用掉的篇幅就屬這個最長,但是錯得超嚴重的。
舉例來說,「吉興工程」並非承攬核能發電的公司,而是承攬「火力發電」的公司,該報告裡頭就有提到吉興承攬的核四工程是「增設120千瓦汽渦輪機」,這就是火力發電機啊!
而且120千瓦這數字用一般發電廠的MW來寫的話就只有0﹒12MW,有夠小!(因為是緊急用的,現在台電的缺電程度就是連過去不會拿出來用的核電廠緊急用燃氣機組都拿出來用的程度!)
人家幹嘛去擁護不是自己業務、性質上還會和燃煤火力發電互斥的核能啊?智障嗎?
把用錯名詞和搞錯公司丟一邊,退個一千萬步假設他們大力宣稱的核電幫存在好了,然後呢?
把這些包括屬於外資公司的泰興等公司幹掉,把林陵三等人通通炒魷魚,能多發一度電或者多1MW發電能力嗎?
顯然不行嘛,那你們開放台電不是說在查電嗎?查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