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核能流言終結者聊天室一直看到這個的回鍋,所以寫一篇。
畢竟BLOG文章相較於臉書在查詢方面便利多了,老東西還是有老東西的好處哪………
新聞:(中央社)
把裡頭的數字拿出來。
1.實驗機功率為50KW(千瓦)。
2.平均發電功率為26﹒31KW。
3.啟動流速為秒速0﹒45公尺,上述發電時流速為每秒1﹒27公尺,發電所需流速最低秒速0﹒5公尺
4.連續運轉60小時。
5.在長40公里、寬30公里範圍內架設2MW(百萬瓦)機組600台,可發電1﹒2GW(十億瓦),相當於120萬度。
6.在全台設置3~4座即可取代核能發電量。
7.20座可供應台灣七成用電。
8.一座機組1000億元。
OK,這麼一來我們就越發覺得高等教育的國小算數不能等了。
首先,50KW和2MW之間差了四十倍,你好歹做個全功率機出來好嗎?
而且就算是50KW,發電能力也沒到50KW啊,實際上的發電效率只有52﹒62%不是嗎?那怎麼能說2MW的機組就能有2MW的發電功率呢?
接下來,2MW的機組600台,總裝置容量功率是1200MW也就是1﹒2GW沒錯,但這是「功率」不是「發電量」,「度」是能量單位,代表「千瓦.時」(KW.h),你的「時間」跑哪去了?
1﹒2GW必須100%全功率運轉一個小時才有120萬度電,別忘了上頭的測試發電效率不過才52﹒62%。
而就算全功率運轉好了,即使是4座、共2400台,總功率也不過4﹒8GW也就是4800MW,台灣核電廠從核一~核三總功率為5144MW,還是不夠啊。
更詭異的是這個中央社報導,在這裡的發電量居然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中山大學副校長陳陽益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天指出,只要從南到北設置3到4座深海洋流發電機組,就能取代目前國內的3座核能電廠供電量,即每天約400萬度電力。」
底下卻是「只要利用長40公里、寬30公里的洋流海域用每台200萬瓦(MW)的機組600台,就能發電1.2億瓦(GW),相當於120萬度。陳陽益說,如果在全台設3到4座洋流發電機座,就能取代目前核能發電的供應量。」
而且不管哪個都有錯,厲害厲害。
我上面的計算用的是第二個,搞錯了發電功率和發電量,而且數字還不夠,至於第一個錯誤就更嚴重了,因為它一天只能發400萬度電啊!台灣的核電廠一年可是能供應四百「億」度電唷!
也就是說它的「一年」必須有一萬天才能趕上核能發電,這是蓋在土星(公轉週期約10832天)上頭嗎?
然後是20座提供台灣七成用電,20座的功率是24GW,台電的裝置容量是41GW,但就發電量來看,台電總發電量是2191億度(因為不是隨時都全機組滿載運轉),而這洋流發電要是全時段滿載的話,發電量就會超過2103億度,別說七成了,根本超過九成好嗎?
然後因為洋流隨時都有,所以先不論夏天尖峰,其他時間根本就是發電過度,但我們總不能把發電機撈起來吧?於是為了避免電網過載,只好瘋狂浪費電了,讓我們全力全開的電魚吧!!!
還有,20座光是建設費用就要兩兆,不論維修,一年就算只壞個1%,重裝也得要兩百億,不過有人覺得泡在海裡的金屬機組能撐一百年不壞?
假設能用20年,那每年的維修(重裝)經費平均就是一千億。
當然有人會吹黑潮不會收回扣,嗯,黑潮是不會,但別人會。
上述這些算式還是全功率運轉的情況,實際上不可能如此,測試時的數據也只有剛超過一半而已。
至於黑潮被這麼一堵,因此消耗掉的能量會造成什麼氣候變遷和生態浩劫……………
為什麼獨步全球?這理由就像為什麼沒有人空手和飢餓的獅子搏鬥一樣,雖然不見得鐵定輸,不過肯定是拿命去拼的行為。
其他國家就算想打洋流主意也都是戰戰兢兢生怕影響地球環境,只有我們偉大的菜木拴政府……
無_者無畏
還有那個什麼鬼滲透壓發電也是一樣啊,根本生態浩劫
http://techstart.presslogic.com/2016/08/16/article/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