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國時報的漫畫頭版今日輪到主攻節電是鴕鳥,明明是颱風吹倒電塔,導致電力無法輸送出來,跟缺電無關,結果不是檢討輸電系統脆弱,也不是檢討集中式發電導致風險增加,結果就只有一個–力推核電重啟,這個應該已經佈局很久了吧?
============
反核哈哈哈系列一貫採用各種有笑果的說詞,力圖讓各位觀眾看得開心。
幾天前,雙颱夾擊,花蓮和平電廠對外電塔倒了,造成原本就缺電的北區更加缺電(豆知識:和平火力發電廠是台電北區發電廠)。
於是狂喊不缺電的朝野「飯盒人士」全都鼻青臉腫的出來喊這不是因為沒有核能,核電廠的電塔也倒過云云,但這種說詞很明顯就是在替自己幹掉核電廠造成備轉容量不足來做開脫。
實際上,在缺電議題上,他們是幹掉核電廠或者火力電廠甚至是水力電廠,都沒有差別(倒是幹掉再生能源的還比較沒關係),因為結果就是讓原本應該可以加入運轉的發電系統癱瘓。
今天,和平電廠的電出不來,確實是天災造成,但難道我們就沒別的辦法迴避限電?
首先,我們要知道備用容量和備轉容量裡頭的「備」字是什麼意思,無論是車輛的「備胎」、某大濕曾經置身過的「備取」,究其用途都是為了防止「意外」的設計。車子的輪胎「意外」爆了,有備胎就能裝上去用;正取不來報到,讓備取的補上,我大日本帝國皇軍軍糧不夠吃了就吃戰備糧食台灣人………
這一切的「備」,就是為了防止原本應該有功能的部份意外失去功能。
同樣的,發電系統的備用容量和備轉容量,一樣也是為了「某個發電機組無法發電」的情境,尤其是備轉容量,更直接影響到當日發電功率是否足夠,這些反核團體的行為,正是讓台灣的電力系統變得越發脆弱的元兇。
1999年七月29日,發生了七二九大停電,起因一樣是電塔倒塌,而致使區區兩座電塔倒塌就造成全台跳電的原因,就是輸電線路遭到沿線政府與人民的杯葛、抗爭、死要錢而難以建設,於是僅有的電力輸送線路幾乎滿載、毫無餘裕,一旦出意外,就是全台灣一起跳。
這次的和平電廠電塔倒塌也是如此,在這些飯盒人士和自稱環保人士的鼓吹之下,台灣的發電廠、包括核電廠在內全都難以建設,用電量卻隨著電器(尤其是智慧型裝置)的深化而年年上升,正應了一句閩南語俗諺「要吃不討賺」,備轉容量越來越少,發電系統的彈性自然越來越小,不跳電限電那是台電本事世界高兼中國來的神明有保佑。
用大腦想想,要是核一二三的延役沒被妨礙,核四依照時程上線發電,那今天和平電廠那1300MW的發電功率也不過就是核四一個機組,哪需要蔡政府在那邊惺惺作態的搞什麼坑基層公務員的行政機關不開冷氣?
事實就是輸電系統脆弱啊!
和平電塔倒了,這和擁核,反核都沒有關係,台電的事業部門區分,發電,輸配,高壓變電,營業等,核能是發電其中之一,火力,水力,氣電,太陽能,風力,地熱發電等等,而電塔是輸配部門的一環,不去關注其他發電的均衡發展,只關注核能的廢核這是個無聊的事情!
和平這個電塔是和平電廠自己蓋的,這說明了民營化的工程品質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