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竟發現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甚至排在前十名的,除第一名是位於中國南海外,風速每秒12多米(12.04~12.11m/s),其他9處都在台灣領海,平均風速約每秒近12米(11.94~12.02m/s)。
=======
這也是個綠能神話,而且是仔細想想就能破解的類型。
關鍵就在於「平均」兩個字。
平均數這種算法,並不適合變動劇烈的數值,換具話說,平均數很搶眼,並不代表實際數值能看。
最有名的莫過於「你父母平均有一顆睪丸」這個例子了,我們也可以睜眼說瞎話來個「全台灣人平均也有一顆多一點睪丸,可見台灣人都是男的」。
如果你認為上述的例子和台灣人平均薪水五萬多是狗屁,那你就不該看到平均風速12公尺就高潮。
而且實際上這還是衛星資料的「預估」,而不是實際觀測值,在這宣稱出來之後台灣業者自己實地進行的觀測結果,是時速9~9﹒5公尺,一下子差了四分之一。
更何況台灣的風場眾所皆知的是冬天遠好於夏天,即使是幾乎和離岸風場沒差別的澎湖(年平均容量因數約45%),在冬天的風力發電容量因數可以到六七成(月平均),但在夏天卻還是可以低到只剩下一成多,可見離岸風電根本不如某些綠能掮客號稱的那麼穩定。
更不幸的是,我們用電的尖峰明顯是夏天,在我們最需要它的時候,它除了當做海上八陣圖之外幾乎毫無用處,你確定你要靠這東西來讓你有冷氣度過這炎炎夏日?
順手抓一下現在澎湖風力發電的機組發電量:
你確定要靠這個來過日子?
這個新聞的資料也有爭議,4C公司的資料建立在各國規劃的離岸風場,因此也只能說台灣政府一開始就拿出最好的風場。或許很多國家將最好的場域暫不規劃,例如英國。